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09-10秦小华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秦小华

【摘 要】初中作为承接小学与高中的关键阶段,初中教学一直有着重要地位,而初中数学更是被看作中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学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时接收反馈。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74

数学作为贯穿中小学阶段的必修学科,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一角。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觉得自己听懂了,但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又显得一知半解;教师讲课时增加难度便像是在“唱独角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完成常规题时有固定思维,稍一变式就没有解题思路了等等,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较为常见,也充分暴露出学生在我们讲解后难以参透知识要点,这是我们教学有效性不够的体现。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就要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认真审视教学方法

(一)认识教学有效性需要扩宽角度

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而不是单一的考核条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由于数学的理科性较重,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将每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判我们上一阶段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但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可以作为参考的指标,比如上课时学生的反馈:在上新课时,学生是否及时地应答;讲到有难度的题时,学生能否跟着我们的思路找到解题的出路等等。又比如在知识的完成度上:课堂的随机提问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后的作业和相关的变式能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透彻把握等等,这些角度都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答案,让我们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真正的课堂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很多学生对数学教学有着一些不太正确的认识,觉得数学教学有时会让人一知半解,而自学也能取得同等效果。我认为这样的观念具有很强的误导性。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不论处于中小学的哪个阶段,教师的教学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相对有限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才是他们接收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在课下的自学效率很难超过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的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我们的思路。当然,自学在数学学习中其实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有些注意力不是那么集中或者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身为教师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在新课开始前有计划地进行预习,这样能和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配合,让教学效果更有保障。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举措

在引导学生明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概念之后,我们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规划,从行动上提升教学有效性。而这个计划也应该涵括课堂的很多方面,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为立体的认识。

(一)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數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难度上有较大的跨度,很多学生初学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繁多的知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力更改,我们能做的只是引入更多有趣的教学形式和环节,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比如在讲正负数与数轴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概念。以向西走、向南走为负,向东走、向北走为正,通过正负数计算出某人相对起点的具体位移和方向。这样的例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学习情境,具体问题往往能让他们产生一种亲切感,避免了他们初学新知识的不适和畏难情绪。而这样的情景设定和数轴的正负轴也是相关的,便于下一步新知识的引入。我认为,如果能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引入一些切合生活又立体生动的实例,相信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有效性。

(二)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符合水平又“出乎意料”

除了注意课堂知识的讲授方式之外,我认为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在之前的教学之中,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注意了作业的层次和难度区分上的一些细节,但我认为这还不够。想要提高当前的教学有效性,作业还应该做更为精细的考虑。比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常规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能让学生巩固我们课堂传授的内容。但我认为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意外”。因为近年来在中高考的考场上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看似陌生的新题,其实大家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题只是形式上显得新奇,解题方法和运用的知识点依旧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之所以很多学生被这样的题难倒,主要是他们学得还不够透彻。为了弥补这个教学有效性上的缺陷,我们可以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命题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这样的题,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当然,也没有必要去选一些偏题,我们的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用这样的形式检测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我认为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规划,让这个部分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又能进行思维的升华。

三、做好教学过程的反馈总结

经过了前期的筹划与实践之后,我们有必要在一个教学阶段之后进行效果反馈。反馈主要通过阶段测验、学生意见征集组成。

(一)定期举行阶段性测试

针对我们的教学规划,阶段性测试的主要内容可以按照上一点作业布置的要点来设计,除此之外就是可以适当地加入一点需要预习才能完成的题目。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和复习,展现我们上个教学阶段的具体效果。我们还可以将每个阶段的成绩趋势绘制成图,清晰把握教学有效性的水平走向。

(二)及时收集学生意见

在完成上一阶段的教学和测试之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填写意见反馈。主要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有效性打分,并及时写明自己心中觉得满意和不足的细节,考虑到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想要收集更为真实的意见我们可以让学生匿名填写提交。这样既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内心的真正喜好,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教学的指导。将所有的反馈结果总结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有效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和长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四、结束语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奉献自己的耐性与热情,通过自己的想法创设一个更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乐于学习。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实时跟进,及时了解教学动向,把握学生们的学习心态,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