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创新之道
2018-09-10夏园圳子
夏园圳子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地方国有企业集团要构建国有资本市场运营的专业平台,定位及管控模式转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延伸创新思路,分别从国有资本审计转变,战略审计转变以及信息技术转变三个方面探究提升内审价值所在,从而更好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国有企业保值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内部审计;投资风险;战略审计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企业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通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构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平台,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监督的若干意见》,指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是宪法及审计等法律、法规赋予审计机构的法定职责,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强治理,反腐败,控风险,防流失的重要监督力量之一,为更好的服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确保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实现国家及地方的战略目标,内部审计在发挥纠错查弊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发挥推动管理价值增值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保障科学决策的作用,发挥内部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
一、国企审计新趋势
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一般为财务收支审计,内审部门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是否真实有效合规合法,并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逐步转型为资本运作平台,国企审计的新常态表现“由监督,评价角度转变为咨询及管理定位”由事后审计扩展为事前,事中审计,为国有企业改革而转型。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审查企业是否按照己设定战略目标的方向及定位发展,并保障政策方针的正确执行;二是及时发现企业潜在重大风险,查找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防止国有资本流失;三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八项规定执行力度,防范廉洁风险;四是对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如招标、采购、资金使用进行专项审计,确认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缺陷及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五是促进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经营的合法合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体现以下三个方向。
二、内部审计创新的三个方向
一是由国有企业审计向国有资本审计转变,以重大投资风险为导向精准发力
建立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意味着各级国有资产监督部门在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给国有企业在可控范围内授予更大的权限,对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但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着各种复杂风险,尤其是涉及到重大投资,收购并购等,国有企业审计以重大投资项目风险为导向,逐步转变为对国有资本重大投资项目的过程合法合规,投资的效率效果事中及事后审计,在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存在混合所有制发展过程中与国有产权交易相关的程序性及估值相关的审计问题,从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以某地方国有企业集团为例,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集团下属企业多在二三线城市布局了投资项目,所投资的项目以房地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股权类投资项目为主,内审部门根据投资总体情况选取部分投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关注项目的投资效益情况,投资决策履行情况,项目尽调论证情况,异地投资风险管控等方面。审计发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不符合客观实际,存在缺项漏项的项目;项目实际投资回报没有达到可研目标,实际投资金额远超过投资预算;建设周期较长,有的项目甚至延期至少两年以上,市场环境己与可研期间情况发生较大差异;个别房地产项目采取的销售模式存在法律风险,未能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普遍存在投资亏损的局面,由于产品及行业特性,生产设备存在大额减值迹象,固定成本高导致企业负担较重。针对审计问题,内部审计在投前可研论证,风险评估前置,项目进度及成本管控,建立市场及客户需求变化应对机制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并要求投资企业结合集团及自身发展战略,对己投项目的后续发展方向提出明确意见;在制度流程方面,集团自上而下要完善投资管理流程,构建高效,合理的投资管理机制,前置风险评估,配套建立相应的项目业绩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对外投资及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二是由财务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提升审计的管理咨询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管理层关注战略执行情况,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而现代企业管理直接影响建立与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性质,模式,运行和发展,战略审计是未来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战略审计是由相对独立机构对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活动以及战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及监督,实施战略审计,能够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的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功能,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实施战略审计的前提,是企业要有清晰明了的战略目标以及能使战略落地的具体措施,期望达成的财务指标只是战略执行的结果,内部审计机构应更多关注企业在战略制定,战略执行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析。
某地方国有企业集团以年度审计为抓手,按照行业板块分类选取有代表性的下属企业进行分析,分别从企业的主营业务,盈利模式,整体经营情况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自身资源的优势及劣势等角度全面剖析。以集团的科技园区板块为例,相关企业均围绕集团整体战略制定了自身开发运营及发展战略,但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从战略布局角度提升统筹规划,让各企业进行差异化定价,协同发展,房地产行业回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在后续开展项目应分区域分步骤推进投资进度,重点管控投资风险。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年审数据分析,结合战略执行情况,提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建议,不断发挥审计在公司战略实施中的参谋及促进作用。
三是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庞大而繁杂,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数据的有效搜集并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有效提取,亟需内部审计加快在方法和技术上的革新。当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可以从制度、内部管理及建设方面进行全面推进,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据系统,确保审计人员顺利获取企业各类基本信息,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核查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并形成审计与财务系统、业务系统无缝对接的信息化体系。
在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方面,企业管理层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建立良好的内审工作环境,从制度上明确内审的独立及权威地位,深圳市国资委于2016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要建立内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董事会应领导审计部门工作,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在大数据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方面,审计数据体系包括了数据采集完整,数据精准筛选,数据系统分析以及全面的结果应用,必要时可选择中介机构协助建设。审计大数据体系建设分为4个方面:(1)数据采集是内部审计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前提基础,建设数据库,并按照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手工操作数据应先进行电子录入,将纸质数据转换为电子数据,信息化也离不开硬件设備采购,另一类是信息平台直接提取的数据,这类数据需要建立内审系统与财务及业务系统的端口对接;(2)数据采集之后,要根据审计具体工作需要进行筛选及有效分类,数据分类可以根据性质分类,如经济数据,管理数据,人员数据,项目数据等,为数据分析以及风险阈值的设置提供基础;(3)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掌握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状况,对异常数据进行提取及原因分析,并对风险指标进行不定期跟踪监测,结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必要时征询专家意见及建议,透过异常数据判断潜在风险或机遇,形成审计线索,在进一步审计核实的基础上形成风险监测及管理建议;(4)综合利用审计成果,实现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审计报告规范编制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整改建议,其次在跟踪审计整改方面,也要不断的搜集修正数据以及风险案例,录入审计数据库,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案例。审计数据系统的更新及应用离不开业务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只有形成有机整体,让信息系统为业务及风险管控服务,才能真正帮助各个管理部门及企业整体组织健康有效运营,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