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践行量力性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

2018-09-10唐丽君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物理教学

唐丽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量力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物理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遵循量力性原则,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潜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量力性原则;物理教学;学生发展

“量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安排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巩固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其不断向最近发展区域努力,逐渐将最近发展区域转变为现实发展水平[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积累、个性差异、思维能力上的差距,不管是做一个教学设计,还是一个教学单元的安排,哪怕是一次带有教学目的的活动或谈话也是如此。传统的大班制“一刀切”的教学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必会扼杀学习兴趣、遏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量力性原则,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明确教学目标,在定位适度中求发展

確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在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从已有的发展区域跨入临近发展区域的实践过程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教学既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又对其身心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在教学的设计与落实中,根据量力性原则将教学目标具体化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1.1 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

教材无疑是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中学物理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素养,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恰当地根据量力性原则把握好教学目标的深度和广度,真正的实现提高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挖掘其潜在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切莫背着“紧扣教材”的名义照本宣科,把教学活动死死的圈在教材中。应当根据课程资源和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以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欲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彻底讲透某一规律旁征博引,甚至还要对这些引入的材料再附加解释,这样不仅淹没了重点和主要问题,而且又导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作茧自缚的困境。

1.2 科学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甚至常常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竿不能见底”的现象。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物理知识已经有所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莫不顾学生的实际学情,一切从零开始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不能一竿插到底让学生难以接受。要注意的是,在不能将知识彻底解释清楚的情况下,不能让学生形成片面性的观点,也就是要注意教学的严谨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如实反映物理学的知识。

1.3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定位教学目标

即便是同一个年龄层次同一个集体里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水平和智力能力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教学中在统一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教与学方式的前提就是最大范围去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异同点,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聪明又渴求知识的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其拓宽思维的宽度和理解的深度;对于聪明、渴求知识又倔强的学生,应正确引导,避免走入钻牛角尖的误区;对于聪明但又懒惰的学生应加以监督;对渴求知识但又相对迟钝的学生应当适当减负,帮助其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各个突破,但至少在较大的范围内,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的目标应该有所区别。

2 优化教学过程,在灵动课堂中求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实践的互动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3 ]。

2.1 创设梯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应由易到难,层层设问,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加速度这一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以百米赛跑的起跑为例,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重要意义,给出多组数据并让学生讨论“速度变化的快慢能否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说明你的理由”“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来描述?说明你的理由”“应该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数据的对比讨论得到加速度的定义,水到渠成,容易接受,也更能深刻的体会加速度的物理意义。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加速度这一知识,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每一个物理量都必须通过分析理解它提出的必要性和物理意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往这个方向思考。如果能做到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那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便能最大程度的被激发。

2.2 抽象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其概念和规律的生成依托于直观的生活现象,但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对此可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利用学生常见的物品,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可类比高中生的身高仍然在长高但却比以前长得慢;在讲“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类比成马路越窄、越长,汽车越不容易通过。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生动、直观的示例,这些示例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接受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在课堂上通过这些通俗直观的示例,可以避免学生的思路由于枝节的牵挂而掉队造成知识的不连续和不完整。

2.3 巧设提问,促进学生融入课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与回答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置身事外。在课堂教学中,践行量力性原则尤其要重视提问的技巧,要明确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基础物理知识类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原理分析性的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让其回答一些更具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 4 ]。此外,还要注意不论对于什么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非简单的“是、非、對、错”等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未知领域和最近发展区域去探索。

3 改进习题教学,在温习巩固中求发展

习题教学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践行量力性原则,要注重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又要让学生开动思维。

3.1 架桥铺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从掌握知识的原理到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习题中切莫高估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望洋兴叹”的畏难情绪,合理的分析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求解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时,若第一次碰到题目就让学生求解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位置和状态,必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可先根据粒子的初状态及受力情况让学生明确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再结合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求解粒子的加速度、运动的时间、末速度、位移等物理量。这样根据学生的能力步步引导,在掌握对电场力应用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2 变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改变问题情境或思维角度,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的变式教学深化物理规律的理解,在变化中激发学生思维热情,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 5 ]。例如“单摆”的教学中,在掌握单摆模型的基本特征和周期规律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求解双线摆、圆槽摆的等效摆长,或将单摆置于超重与失重的情景中、置于电场中。从熟悉的题型出发不断拓展加深,通过类似的变化,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发展而努力的过程,量其力而为之,教学中既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让学生学的轻松,又要善用教学方法激发其潜能,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景妹.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一力学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冯文全,冷泽兵,卢清.现代教育学新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论[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81.

[4]田夏琴.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速读(中旬),2017(11).

[5]董丹,胡文明 ,吴曼.高中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思想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5(9):1.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物理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