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要点妙设问,启发思维促发展

2018-09-10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学苑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正方体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许 玲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问,选准着眼点,把握师生对话的方向和深度,通过问题的牵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主动。

一、着眼于知识本质的关注,尊重学生认知

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应紧扣学生具体的认知实际,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理解的关键处设问,做到既浅显,又自然,既全面,又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了解现象本质。

例如在教学有关“表面积的变化”的内容时,设问并组织学生利用二个正方体积木进行自主探究:由二个正方体组合而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拼接成的长方体比原来少了二个面,因此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如示:起时,相靠的两个面的面积又会“消失”,每拼接一次就会相应的减少二个面。至此,学生对这一活动的探究从仅仅对答案的关注迁移到了对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的探索中来。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一拼、摆一摆,在情境中观察计算,不仅在短时间内激活了学生思维,探索了数学本质问题,也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着眼于知识储备的调动,紧扣知识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新知时,教师应着眼于对原有知识储备的调动,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例如“认识百分数”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港城要举行一次教师投篮大赛,这是其中二位教师在练习中投篮情况,请你判断下哪位老师的投篮更准?呈现情境后,我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表格中的各个数据,学生纷纷用学过的分数即几分之几来表示“投中的比率”,通过比较数值大小来推断出谁的投篮更厉害些。然而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分数数值太大,通分后才能进行比较,耗时太长,也较烦琐。这时,我适时追问:投中比率应该如何理解?是否能运用别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呢?从而引导学生变化思路,将原来的分数形式转化为小数形式后再进行对比,这样的方式更容易统计和比较。具体见表格所示。

然后继续引发学生思考:3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排在一起,表面积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4个、5个、6个呢……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发现3个小正方体排在一

通过百分数与分数、比的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在反思和应用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解决新知识生长点的矛盾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奠定知识基础。

三、着眼于自主探究的强化,合理开放问题

合理开放就要求教师在设问时能够体现“根植于课本,着眼于提高”。有效的课堂不能忽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开放思维的培养,教师的设问应指向学生的知识生长区,为学生创设“内化”情境,以相对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获取,用数学的魅力感召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发展数学能力。

例如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以3和5为例,按序列出3和5的倍数,并且从中用笔圈出哪些数字是3和5的共同倍数。学生指出是:15、30、45、60……之后,再紧扣数字6,引出最小公倍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基于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再创设开放式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最大公约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以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新知识,以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得出最大公约数,在问题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类比迁移,更好的完成新授内容的教学。

有效的设问应是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应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合理诱导,大胆放手,加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实现学生自我探求的需求,也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

综上所述,有效的问题设计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的教学“法宝”。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疑、激趣、引思、解答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猜你喜欢

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算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