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2018-09-10王雨晴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王雨晴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培育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都需要我们教师努力钻研课标与教材,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课堂,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策略

;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无论继续深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文。因此,努力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而其中的低效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地位

经过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都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无论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是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初中的语文学习要求比小学高得多,难度也大得多。同时,初中之后的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将会更大。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工作,努力想办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

一直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备受诟病。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在他们眼里,只有考试成绩与分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惜拖延上课时间,增加作业的分量。

事实上,一节语文课,既可能非常高效,也可能被我们浪费。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的教师只知道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比较高质量的学习行为发生。表面上看,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似乎很多,但是实际上,学生真正学进去的时间还是非常少。

有些教师对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理念也存在比较片面的理解,他们过分地追求语文教学课堂的热闹。于是,在我们初中语文课堂上就出现了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既有演讲,也有小品,还有辩论会……当然,这些所谓“新物种”,也曾经让我们的语文课有过一丝生机,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让不少学生只是单纯地凑热闹。

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语文教学存在过分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而弱化语文工具性的倾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只是“蜻蜓点水”,甚至连字词关都没有过就想越过课文去进行创新与探究。不少教师觉得,语文教学中如果涉及基础知识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于是他们很多时候就把目光聚焦在“情感教育”上。然而,没有了文本的细致解读,没有了必要的双基训练,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文字都不能过关,岂不贻笑大方?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大部分语文教师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跳过学生的自主分析理解和讨论交流,干脆把所谓“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启发、组织学生去探究,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完善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不妨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课后注释,同时浏览课后练习里的相关问题,从而猜测出文章的主旨大概是什么。如果学生阅读的文本是小说,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等。

其次,可以让学生确定区域,随后圈点勾画。阅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去进行推敲揣摩,因此也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养成圈点勾画、做标记的读书习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看题目与文中的哪些内容有关系,确定了答题区间之后,再尽可能认真搞明白其中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最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日常各类习题训练的反馈中,很多学生都是做完题紧接着就去看答案。但是,他们不知道,订正答案时再次回归文本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在初读文本的时候,阅读的速度比较快,又急于完成题目,所以难以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但是,当我们再读的时候,对文本的理解会加深一层。当然,再读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那些简单的信息,而应该是更加留意文章的布局安排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此时,教师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如果自己写同样类型的文章,会怎么去谋篇布局?假如自己的布局与作者不相同,那么不同之处在哪里?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训练与精读课没有区别。但是,如果时间允许,这样的精读又有何不可?

(二)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同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是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软肋,学生写了十多年的作文,还是“涛声依旧”的老套路,他们不知道作文写什么,怎么写。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下功夫去努力解决这个大难题。

首先,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的素材,毕竟初中学生的写作素材基本都源于生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获得比较丰富的写作材料,领悟生活的真谛,还要引导学生适当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尽可能多运用在作文里,进而充实作文的内容。

其次,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之后,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合理想象,运用联想把那些本来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就可能会将作文写得更加生动活泼。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他们会逐渐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析。学生在完成了一篇作文后,可以让他们运用互批互改等方法,在多次批改中挖掘各自的优点,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以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动力,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发,提高写作鉴赏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學生慢慢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而且可以比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潜能。

(三)采用开放课堂形式,构建多彩语文课堂

新的语文课标要求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以问促学,以学带问,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强讨论的自由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通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小说的内涵:1.尝试简要概括出小说前两段的内容。2.范进在中举之后,他的岳父带来了哪些礼品?这些礼品有什么作用?3.岳父“胡屠户”训斥范进的话包含了哪两层含义,请用原文回答。4.“体统”的实质意义是什么?5.“胡屠户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胡屠户?6.胡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不能中举?7.试着从第二段找出突出范进对名利“疯狂”追逐心理的语句。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对本篇小说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摧残读书人的科举制度会更加厌恶。

(四)尽可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紧紧抓住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进行适当的拓展。此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比如写作特长小组、朗诵特长小组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结合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用语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

总之,在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