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018-09-10王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学

王娟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做到教学互动、创新方法、沟通社会、联系生活、注重人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积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入中学后,不能适应初中学习,即使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常常感到学习艰难费劲,成绩每况愈下。特别是语文学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一些学生感到,进入初中后总感到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个别学生甚至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越是学不好越是不想学,越是不想学就越是怕学,导致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在最初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原因总体上来自两方面,即教与学。

(一)教师方面

一是偏离的教学导向。有些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语言不重思想、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训练、重灌输式教学不重启发式引导等错误的认识。总体来看,单纯注重应付考试,忽略素质培养,一切围绕考试得分这个目的,从而形成了唯课本、唯做题等局面,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释放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特别是错误的教学偏向和指导思想,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局限,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呆板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些老师仍旧盯着字词句不放,忽视了思想内容的讲解,甚至告诉学生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一些老师没有适应教学手段多样性的变化,不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甚至反对和排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固守窠臼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学生方面

一是基础薄弱,进而怕学。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升入初中后,基础不牢,字词、语句、文言文、阅读特别是作文基础不好,提高语文成绩比较困难。有的学生甚至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自己语文本来就比较差,从小就学不好语文,提到语文课就头痛,提到写作文更是感觉头皮发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怕学的心理。

二是方法不当,进而苦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方法、途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要想事半功倍,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主要通过记忆——回忆——记忆的方式,而不懂得透过字面理解内在含义,没有将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写作文,平时缺少观察、发现,提笔则无话可说,或者语言生硬、晦涩等。

三是脱离现实,进而废学。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语文是与我们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必须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学生,往往只盯着语文课本,单纯地学习课文,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实践,学而不用,束之高阁,形成学习语文无用论,自然也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开展素质教育最好的阵地之一。如何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合多年的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语文带来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教师会教、使学生爱学,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

(一)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标准

中学语文具有一整套课程标准,其教学重点、难点、所要达成的目标、所要提高的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教学内容加深了,包括复杂的记叙文,不同种类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还有文言文、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语文教学的各条标准,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只有抓住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教学,而不是盲目与急躁地教学,才能有所计划、有所指向、有所收获。

(二)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以讲解为主,采取比较单一的灌输方式,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改变方式,改变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划分兴趣小组,经常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经常就问题展开辩论、开展交流;教学时做到有叙有议,有张有弛,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来加以引导;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言两语就能令学生认同和折服。比如笔者曾阅读过一篇教学文章,其中有个案例:任课教师教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篇文章前,精心绘制了彩色挂图,一画面将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对诗句也有了比较深的理解,爱好美术的学生更是兴趣大增,听课也更积极了。古代诗歌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可以创新使用配乐朗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没有采用死记硬背,而是用大家会的流行歌曲的曲调来演绎所学的诗词,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有效营造语文教学环境

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应加强语文教学的外围活动。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讲”,目的主要是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给学生充分认知、理解和展示的机会。这样的机制能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做充分准备,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开阔眼界。登台表演的成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仅是“表演者”,连“观众”都会受到这种刺激。还可以开展每周一期黑板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开展读书笔记评比展览等活动。丰富多彩的外围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强学生的期待感,使他们在学习语文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快乐,从而通过快乐驱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持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一系列概念的总和。语文素养离不开丰富的阅读,要注重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定一些名著,让学生摘抄名句互相交换,让学生畅谈看法。要坚持多读书、多样化读书,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猎。教师要做好推荐引导工作,如通过阅读《读者》《散文》等课外杂志,搭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文学文艺的通道和桥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品位,在大量的有效阅读中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五)努力增强语文社會功能

学习语文,必须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之一,即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感受生活而是单单为了应付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在现有环境和体制下,考试自然不可或缺。但我们学习语文,必须与生活对接、融合。曹雪芹以自身机遇写下千古名著《红楼梦》,蒲松龄开设茶馆搜集素材写成《聊斋志异》,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写成《徐霞客游记》,等等,都是源于生活的典范。只有与生活衔接起来,才能感受到语文的有血有肉,感受到语文的不老魅力,感受到语文的无限乐趣。

猜你喜欢

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学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