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走进生活

2018-09-10潘继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潘继红

摘要: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极为重要。阅读教学要力求生活化,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都要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是必考的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来自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脱离生活。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教学目标也应该生活化,要以文本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塑造的正确价值观,提升他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情趣的人。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阅读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生活,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每篇文章的精髓,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去认识世界,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既间接获取生活经验与开阔视野,又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教学杨绛先生的《老王》时,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老王”的贫苦和善良有所感受,学会关心、同情和尊重生活中像老王那样的弱势群体。在拓展环节,我问学生: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老王这样的可怜人?你了解他吗?你是怎样对待他的?通过交流、互动,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应该关爱像老王一样的弱者,要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个体都值得尊重与关心。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以质朴的文字抒写了人间最深沉、最无私的父爱。尤其是父亲为了替“我”买橘而艰难地爬月台的背影,深深地定格在作者的心里,也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读此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写作训练:说说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回顾与他们相处的日常琐事,从而真正感受父母的爱,真正懂得亲情的宝贵,进而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完成认识性任务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老师按照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一步步做出反应,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态度认真的学生能记下老师传授的内容,但也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不乏做小动作、打瞌睡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不能把老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直接说给学生听,而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欣赏阅读材料,才能在思想认识、情感体验上有真正的收获,从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此,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代之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一是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敢于与教师沟通、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课堂导入十分关键,我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卖油翁》一文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身边手艺娴熟的匠人,有的讲到自己做缝纫的妈妈,有的描述了做砖工的邻居,我顺势以“熟能生巧”导入课文,这样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与陌生的文本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兴趣,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是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而不是把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比如学习《藤野先生》这课时,我先安排学生课前通过阅读课外材料、上网或询问等方式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在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去阅读课文,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爱国情感以及他弃医从文的决定。在课堂小结环节,我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怎样规划你的人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自己的理想,气氛很热烈。我再问:鲁迅先生是怎样规划他的人生的?能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对这些进行思考,他们会认识到: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与作者及文本展开对话,养成思考的习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文言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一些字词也比较难理解,因此不少学生害怕甚至讨厌阅读文言文。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發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及小组内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正音、朗读、翻译环节,小组合作;在背诵环节,则相互竞争,比比谁先背熟。这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劲头就会大大提高,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把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方式延伸到了课外。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然而,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规定,7-9年级学生应完成26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因此,老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去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告诉他们如何选择书籍,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校期间,我鼓励学生从校图书馆借书阅读,寒暑假给学生一个推荐阅读书单,要求学生阅读其中的一到两本,做好读书笔记。开学之初,在班上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假期读书心得体会。不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阅读兴趣。同时,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坚持阅读,课堂上也会和学生分享一些好的作品或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正面引导,使学生爱上阅读。

总之,阅读既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又能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学会生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与生活水乳交融,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想方设法使他们爱上阅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蒋洪兴,王聚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