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研究
2018-09-10李宇容
李宇容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步伐的加快,现在许多国家都深刻地感受到技能人才尤其是优秀技能人才的短缺。在一定时期借助于举办或参加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和选拔,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国产业发展成为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脱节。文章从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当代意义、职业技能大赛“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关系与互动关联、“工匠精神”如何引领职业技能大赛几个方面论述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融合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71-03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world economic growth, many countries now deeply feel the shortage of skilled talents, especially excellent skilled personnel.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selection of skilled talents by holding or participating in skill competition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ll help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become a manufacturing power. Enterprises need "artisan spirit",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t be out of touch in talent trai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gh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and high skill from the professional significance contest and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artisan spirit", the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of the "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and how the "artisan spirit" leads 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rtis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ixing cultivation
引言
在2016年的時候,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中国产业发展特别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亟须。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脱节,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由此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当代意义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这两个不同体系的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对象、比赛机制等会有所不同,其核心目的都旨在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基本的劳动素质,现代社会对其进行新的理解后,已经成为现代职业人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除此之外,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要求,对产品的品质追求也变得更加的精益求精。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工匠精神”不仅是指对产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工匠精神更是对卓越的富有创造性的技术与技能的追求。通过对“工匠精神”内在价值的分析以及“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大赛与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运用来看,职业技能大赛和“工匠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虽然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工匠精神”不一样的意思,但是在当代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工匠精神”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二、职业技能大赛 “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关系与互动关联
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外的职业技能大赛对本国的职业技能促进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西班牙开创性的举办了世界技能大赛,这次世界技能大赛为当时急需技能人才的欧洲国家提供技能人才的成长和选拔服务。而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方式,在吸收了世赛技术理念和技术参照标准基础之上,获得企业培养高精尖制造技术人才的制高点。在发展的同时期,韩国也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还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其目的是为了接触和了解世界上的新兴产业、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的发展情况,同时在掌握各地发展情况的同时,通过技能人才的国际交流,提高本国的总体技能发展水平。因此,世界技能大赛起到了加速技能水平提高与实践交流的作用。同时,一些欧洲国家、亚洲的日本与韩国等国家,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促进了对本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推动了本国在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的职业技能大赛在2008年时由教育部门组织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2008年至2018年10年的发展时间,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格局,推动了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技能大赛的选拔上更加的具有公平性,促进了我国技能大赛的发展。同时,人社部明确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要“扩大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高度发达及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环境决定了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甚至部分行业的理论水平都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的现实,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视这个现实,仍然在院校小圈子里闭门造车,必然导致学生培育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部分发达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逐步与国际最高水平趋同或接近,对国内普通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也是一个挑战。职业院校师生需要从模仿行业的“工匠精神”做起,从亦步亦趋到共同发展,不急不躁,通过实训、实习、竞赛等关键的实践环节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水准。
2017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国内第一届省级的高职高专咖啡技能大赛。整个赛制模仿咖啡行业国家级手冲咖啡赛事的赛制,具体细节根据高职咖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学生和教师水平的适当调整。比赛邀请众多持有国际咖啡大赛评委证及技能证书的行业专家担当评委,并安排部分参赛校领队参与部分评委工作,有力促进了行业与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此外2018年浙江高职高专咖啡技能竞赛将更进一步,举办意式咖啡赛项。整个赛制基本接近国际精品咖啡协会(SCA)的意式咖啡赛项,对高职院校和学生提出了业界的高标准要求。该赛事的主办经验充分证明院校竞赛只有向高层次行业竞赛学习借鉴,才能改变过去部分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固步自封自娱自乐的性质。咖啡行业竞赛从全球角度来说非常成熟,赛项众多,有国际统一评判标准,多数国际比赛设置中国分赛区,甄选最优秀的行业从业人员参赛。即便如此,目前中国大陆赛区选手还极少进入国际总决赛,说明高层次职业技能竞赛的难度与竞争激烈性。
有国际标准的职业技能赛事作为参照,众多业界专家、行业赛事评委与选手的参与,才能对高职职业技能竞赛的设计与实施起到强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培育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这有助于解决职业技能大赛一直存在的投入高于受益的问题,有助于破解参赛者为比赛而比赛的狭隘思路。通过分析内在价值与实践技能,揭示高技能“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在一致性与同理性。首先是内涵本质的一致性;其次是价值的趋同性。最后是技能操作实践的关联性。
三、“工匠精神”如何引领职业技能大赛
随着竞赛内容的丰富以及竞赛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在竞赛中获得竞争的优势就要通过“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工匠精神”代表着职业技能大赛的主体气质,体现着竞争主体的精神发展内涵,更体现着从业者的优秀品质。职业技能大赛不只是技能的比拼,更是参赛者职业精神的比拼。以浙江省高职茶艺和咖啡技能竞赛为例,茶艺和咖啡技能竞赛就如同“工匠精神”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工匠精神”的物质寄托,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未来的职业者带来深远的影响。茶艺、咖啡汇聚着工匠精益求精和对口味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种物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体现。
2018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中华茶艺”竞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全部比赛项目2天内完成。茶样品鉴竞技环节分茶叶评审竞技和茶汤辨别竞技两个子环节,茶叶评审竞技子环节随机抽取1个茶类进行评审,评委现场打分,茶汤辨别竞技子环节由赛项裁判组按茶叶审评要求(《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提前完成冲泡并重新排序,选手通过看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对10个茶样进行辨别;创新茶艺环节抽签决定比赛组别和顺序,由参赛队全体选手共同合作完成,评委当场给出评分;品饮茶艺环节抽签决定比赛茶类和主题,选择好比赛用品等器具素材后,并在备考区书面完成抽答理论题,营造品茗环境与氛围,完成2次冲泡,评委当场给出评分。
比赛不能局限于为赛而赛,更重要的是为业界和院校之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6月8日,2018年“建德苞茶杯”浙江省高职高专技能大赛“中华茶艺”赛项说明会暨省茶校联盟新时代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顺利举行。赛项专家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毛祖法、杭州市茶楼业协会会长朱家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培训中心主任陳慧、天羽茶业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比赛过程中,每位选手都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竞赛也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带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促进相关院校师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平台。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工匠精神”对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上,必须始终“目光向外”,时刻关注国际国内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坚决避免闭门造车的倾向。
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竞赛必须与行业赛事紧密联系,从赛项、赛制、赛事硬件设备、选手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借鉴与合作,摆正心态,虚心向行业企业的匠人们求教。同时,高职院校教师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力求与行业专家进行理论研讨、合作著述等合作。
为了实现“工匠精神”进入大学,从制度层面需进行更灵活更宽松的环境建设,改变院校与行业企业浅层次合作的普遍现象。例如目前因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报酬体系不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全职或兼职授课的比例极低;高水准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考证在高职院校的推广还远远不足,多数院校满足于含金量较低甚至市场不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校企合作方式保守单一,难以个性化或细化,行业企业缺乏校企深入合作的动力和政策激励。
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需要紧密合作,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政策支持才能保障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的提升。
四、竞赛选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在竞赛选手培训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在竞赛和日常实践教学中的贯彻。
首先,认真钻研,精益求精。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竞争的技能大赛,通过竞争可以选出高职技能人才,为以后的职业技能技术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职业技能大赛前,参加茶艺以及咖啡的参赛人员,要对操作流程以及工艺流程进行精益求精的练习。要对每一个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的环节进行熟悉,并且对茶艺以及咖啡的口味认真钻研。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职茶艺和咖啡竞赛来说,参加竞赛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从业者技能水平的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引领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就是精神的引领,要用“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技能大就要从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始。一个优秀的选手在面对各种比赛时,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掌握了技能,而掌握技能还应注重对自己心理的强化。通过“工匠精神”的引领,不断提高参赛者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对速度和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技能大赛是一项既比较效率、又比较质量的赛事。因此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在速度与质量上都要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然后,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进行初期的基本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由于高职学生多数在校,从业经验不足,因此,在进行初期训练时可以慢一些,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通过初期对技能合理的把握之后,进行速度的提升训练,设置一定的时间对训练严格限制,并阶段性的对技能的掌握进行反思和提升。高职茶艺与咖啡竞赛在进行“工匠精神”的引领时,要注意速度的提升,但是也要提升其品质与工艺。因此,要积极拓展竞赛种子选手在校期间到相关行业企业的实习机会,在实习安排上灵活多样,同时为院校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充分支持。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选手不仅本人能得到更好的从业机会,还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从业兴趣。
最后,严格的训练。技能的提升与技能的熟练度与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通过对茶艺与咖啡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其品质,也是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人员最为基本的准备工作。对职业技能的提升也要定期、定量的对技能进行针对性试验,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在高职茶艺与咖啡的竞赛中,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在平时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不断地反馈提高其技能水平。作为参赛选手,首先要了解参赛选手的平均参赛水平。同时也应该了解参赛选手参赛时的优点与缺点,对比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参赛技能,促进自身参数水平以及参赛技能的提高。在高职茶艺与咖啡的竞赛中,要从茶艺、咖啡的技能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反馈信息。通过对反饋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后,促进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关政府机构和院校应提供资金等保障支持政策,鼓励优秀的选手尽量在求学期间能跳出院校竞赛,积极参与行业竞赛,与行业高手切磋技艺。
五、结束语
在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如果能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这个途径有效培育“工匠精神”的实际应用成果加以总结与推广,势必能更有效的提高各个级别技能大赛的质量,也无疑将为“工匠精神”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浙江制造”升级需求持续提供高技能人才的支持。行业的国际或国内最高标准引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向行业的“工匠精神”从模仿、交流到互相促进,是未来高职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宁.基于“课程与职业技能大赛耦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17):104.
[2]刘任熊,张颖.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体系耦合关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84-87.
[3]易晓东.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反思及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06).
[4]蔡慧孟,潘万贵,杨彩莲.高职院校校企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20):34-35.
[5]刘东菊,王晓辉.世界技能大赛对技能竞赛强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以韩国、日本为例[J].职教论坛,2014(13).
[6]罗尧成,朱孟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对参赛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05).
[7]刘东菊,汤国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8]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