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比较研究
2018-09-10刘运玺
刘运玺
摘 要:2017年9月正式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新形势下对2006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旧《规定》)的系统修订。新《规定》的正式实施,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必然要求。在新旧《规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从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拓展选拔视野,从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优化队伍结构,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落实首要职责,从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级等方面畅通发展通道,从常态化培训、多方位锻炼强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061-04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utor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Regulations") officially promulgated in September 2017 are the stipulations of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utors in 2006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he old Regulations") of the system revision.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ld Regulation" and "the new Regulations", we think that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need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of sele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qua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level, from full-time to full-time,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primary duties, smooth the channel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ositions and the rank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normalized train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exercises.
Keywords: counselor; team building regulations; comparative study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自该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新《规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对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系统修订。作为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新《规定》提出了一系列新内容和新要求,成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为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我们有必要对新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点和着力点,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出台背景的变化
旧《规定》于2006年7月23日以教育部令的形式向社会发布,于当年9月1日起施行。从时代背景上看,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在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的情況下,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主体”、“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1]在随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中指出,“据学生反映,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定位不够准确”、“高校辅导员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方面尚需改进”[2]等问题。此后,2006年4月,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酝酿制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随后正式发布的旧《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3]等内容,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夯实了制度基础,也促进了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历知识结构上的不断优化,在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水平上的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十九大前夕“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增加到42.7%,我国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全国高校教职工党员总数125万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党员总数超过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共有学生党支部7.96万个。”[4]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足见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5]。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可以说,新《规定》的正式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必然要求。
二、修订的总体情况
新《规定》是对旧《规定》的全面修订,新《规定》共六章二十六条,旧《规定》共六章二十二条。
(一)第一章 总则
该部分新旧《规定》均为三条,但在内容上有所修订和充实。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上,新《规定》除了依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外,新增了“依据《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精神。此外,新《规定》在总则中明确提出高校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予以特别强调。
(二)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该部分新旧《规定》均为两条,一条谈“要求”,一条讲“职责”。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旧《规定》表述为五项内容,新《规定》则整合为一段话,主要是新增了辅导员职业守则、师德师风的要求,突出强调“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根本使命。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方面,旧《规定》有八个方面内容,新《规定》有九个方面内容,新增了“中国梦宣传教育”、“学风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内容,突出强调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责,同时结合近年来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新变化,在“职责”的具体表述上更加条理清晰。
(三)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该部分在旧《规定》中为五条,新《规定》调整为四条,但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在辅导员配备方面,旧《规定》表述为“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新《规定》则进一步强调“按总体上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专职辅导员”的具体所指和“兼职辅导员”的配备来源,并提出专职辅导员“应参照专任教师聘任的待遇和保障”,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值得注意的是,旧《规定》第七条是关于“研究生辅导员”配备的内容,而新《规定》则取消了该条内容,在新《规定》全文中也未有关于“研究生辅导员”的内容。关于辅导员的选聘条件,旧《规定》为三项内容,新《规定》则修订充实为五项内容,具体从“政治素质”、“知识储备”、“工作能力”、“纪律观念”等进了逐条细化和完善,使选聘条件更加明确清晰。关于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新《规定》在“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青年教师晋升职称“须有至少一年的辅导员或班主任经历并考核合格”,同时要求高校“要鼓励新入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四)第四章 发展与培训
该部分新旧《规定》均为七条,但将该章标题由“培养与发展”调整为“发展与培训”,强调了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导向。关于辅导员的发展,新《规定》对旧《规定》中较为“原则性”的内容进一步强化,独立成条(即第十条),明确要求高校“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体在职称方面,要求“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要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具体在职级方面,由旧《规定》中的“可根据…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调整为“应当制定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并细化要求“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和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关于辅导员培训,新《规定》在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整合,要求辅导员培训同时纳入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并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并對专职辅导员培训频次、学时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新《规定》在旧《规定》辅导员参加考察、交流、深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挂职锻炼”、“支持辅导员开展研究、承担思政课教学工作”等新的内容。
(五)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该部分新旧《规定》均为三条,对应辅导员的管理体制、考核机制、表彰与奖励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将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调整为双重“管理”,将“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调整为“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在考核机制方面,明确提出“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负责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考核工作”,强化了学工部的作为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把2014年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具体办法的依据,进一步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发展方向。在表彰与奖励方面,新《规定》在延续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辅导员单独表彰体系”。
(六)第六章 附则
该部分新旧《规定》基本一致,只是在文字上做了必要调整和更改。
三、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拓展选拔视野,从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优化队伍结构,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落实首要职责,从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级等方面畅通发展通道,从常态化培训、多方位锻炼强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
(一)拓展选拔视野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责任重大。按照新《规定》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进一步拓展辅导员选拔视野,把好入口关。一是选聘依据。在政治素质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中共党员是基本前提;在学科背景上,鉴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多元化,辅导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在能力结构上,辅导员应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教育引导能力;在师德师风上,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应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二是选拔视野。在选拔视野上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首先是做到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选拔的优势在于对校史、校情、专业等方面較为熟悉,校外选拔的优势在于丰富辅导员队伍的多元文化背景,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其次是做到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结合,虽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文科专业背景相对较好,但不可否认,对学生专业学习的熟悉程度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条件,因此,理工科专业背景中的人文素养较好的人才也应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来源。再次是做到国内与国外结合,当前,各个高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出国生、交流生、留学生逐渐增多,辅导员队伍的国际视野也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条件,所以,海外归国人才中政治素质较好的人才也应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来源。
(二)优化队伍结构
在队伍建设方面,新《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应当按照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从现实层面看,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比例,甚至有些近年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的高校,师生比达到1:500以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鉴于此,优化队伍结构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严格按照1:200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的领航者和引路人,如果配备不到位,势必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也需要注意,新《规定》中专职辅导员是包含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人员”。二是推进“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新《规定》对兼职辅导员工作量的明确和认定,给兼职辅导员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对青年教师晋升职称要有“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经历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拓展了兼职辅导员的来源,高校要做足文章,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着眼于本科生分级管理的要求和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的趋势(在新《规定》中未明确研究生辅导员这一概念,也许可以理解为本研一体化应有之义,即辅导员是所有学生的辅导员,无需单列研究生辅导员),可以考虑在大一大二学生中配备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主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导学;在大一新生中配备大三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主要服务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二、大三学生中配备研究生担任助理班主任,主要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在大三大四学生中配备专业导师,主要服务于学生学术创新和毕业指导,以此,构建起专职辅导员之外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全方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三)落实首要职责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当代学生不仅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还将是主要建设者。高校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由此而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人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落实好这一职责,首先是高校辅导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结合新时代的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特点,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和学习,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三是在辅导员考核环节,创新考核方式,突出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性和组织力,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切实成效,提高考核在辅导员工作的引领性。
(四)畅通发展通道
辅导员发展通道问题,关系到辅导员的积极性和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关于辅导员的发展,旧《规定》中讲的较为笼统,但也基本明确辅导员兼有“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其发展可以走教师身份的“职称”系列,也可以根据表现“确定相应的行政待遇”,但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辅导员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集中精力搞科研,出不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而影响了不少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另一方面高校干部职数的限制也影响了辅导员“相应的行政待遇”的兑现。在新《规定》中,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规定》中新的要求,为高校辅导员明确了三个发展通道,即职称系列,职员系列,干部系列。畅通新《规定》所明确的发展通道,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有序流转,需要高校围绕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落实。一是制定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二是制定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切实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表现兑现相应的管理级别。三是将辅导员纳入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范畴,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中给予适当比例的倾斜。
(五)多渠道培训锻炼
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综合性工作,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根据工作对象学生的不断不变化而需要不断拓展,所以,给予辅导员常态化的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新《规定》对辅导员的培训明确要求每年校级培训不少于16学时,每五年参加一次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这就需要高校协调好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并落实经费保障,同时要着眼于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在辅导员的提升学历和开阔视野上下功夫,制定辅导员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具体实施办法,从时间安排、交流平台、条件保障等方面予以细化落实。三是构建多层次兼职、挂职体系。一直以来,辅导员的校外兼职、挂职锻炼受制于人手和时间不足,落实的不够有力。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是落实新《规定》“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等挂职锻炼”要求,切实从体制机制上对辅导员队伍的挂职锻炼予以专项支持,给予人手、时间、经费上的保障。其次是畅通校内兼职、挂职渠道,辅导员的校内兼职、挂职,一直重视的不够,实际上由于辅导员长期处于一线,到学校的机关部门兼职、挂职,无论对提高辅导员政治意识、工作能力,还是对机关部门作风建设都有益处,而且由于校内兼职、挂职可以兼顾辅导员自身的工作,从人手和时间上也更便于安排。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由于其从事的是至少面对200学生的“块”上工作,其可谓是高校“最小的领导者”。培养好使用好辅导员这一“领导者”,不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力量。新时代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为导向,把好“入口关”,夯实“培养关”,突破“发展关”,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辅导员队伍,切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4).
[4]赵婀娜.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N].人民日报,2016-12-07(001).
[5]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