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改革的思考
2018-09-10黄海宁陶群
黄海宁 陶群
[摘 要]文章阐述了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涵义、功能,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网络教育的任务,提出了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问题导向下的建设改革思路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习中心 ;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2-0025-04
1999年,为适应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而建立的校外学习中心,是网络教育的基层组织机构,也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改革和建设,是办好网络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校外学习中心的涵义和功能
关于校外学习中心的涵义,在学术界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远程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丁兴富教授的定义:学习中心是远程教育学院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层组织机构(单位),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活动基地,是远程教学信息的双向交互通道和教学资源的集散地,是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向社区辐射延伸的节点和终端[1]。
校外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有:⑴加快了网络教育教学内容的传送速度,使教学过程得以有效实施和落实;⑵增强网络教育的管理效率,提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⑶为网络教育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⑷作为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总之,校外学习中心对网络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网络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机构。
二、校外学习中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网络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各高校网络学院在全国各办学地自建或共建的校外学习中心应运而生,为网络教育的开展承担了多方面的办学职能,具体如下:配合办学高校网络学院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为学生提供教育咨询、教学信息、学习资料;组织学生上网学习、面授辅导、组织实验和实习指导等多种学习支持服务;进行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校外学习中心对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校外学习中心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下四方面较突出的问题。
1.设置不规范,数量偏多,监管不力。在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现代运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的通知中,虽然规定了学习中心的基本构成和建设条件以及职责等,但是,具体设点基本上是由办学高校网络学院自主决定,为了扩大生源、追求经济利益,时有设置随意的现象。因此,数量偏多,按2012年秋统计,高校在全国各地的校外学习中心达12315个[2]。
校外学习中心多设在学校(中职校、县党校)、私人办学机构,基本上不在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包括行业院校)里设置。由于数量偏多、分布分散,远离办学主体高校,监管不力,虽然有依托单位合作,但平时管理、检查不到位。
2.教学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学设施设备等达不到网络教育的要求,有的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网络不通或网络带宽不足,学生不能及时上网学习课程教学内容,查阅和浏览相关课件;有的在没有加大办学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或与多所高校合作,导致网络设备、教学场所的短缺,硬件条件与学生数量不匹配;有的个人办学机构的学习中心缺乏教学设施和办学场地,以挂靠或租借方式维持教学的运行。教学设施不完善与欠缺,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落实,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网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学习支持服务有待加强。目前,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有:支持服务队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有限;多数面授辅导教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和网络课程的要求了解不深,辅导课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在线答疑、辅导甚少,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导致继续无法学习;网上学习资源较少,一些高校的教学平台上的课件陈旧,更新缓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组织学生线下教学活动不多,缺少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中心服务人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督促、检查的主动性不高;对学生的管理不严,面授辅导的到课率、作业完成率较低。此类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4.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大多数学习中心重网上理论知识教学,轻实际能力培养,所以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普遍薄弱。许多学习中心没有建立实验场所和实践教学基地,或其实验、实习条件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必要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学生缺少实训、实习机会,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理工类学生)难以提高。
三、加强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办好网络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党中央对远程网络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也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最近,2017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对远程教育的使命、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度的阐释,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明确了方向,更感到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校外学习中心是网络教育的基层办学单位,其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以及办学设施等,对网络教育质量影响极大。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改革,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办好网络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代呼唤,任务要求,责任担当,加强改革,建设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外学习中心,适应新时代网络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四、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校外学习中心的设置与建设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维护良好教育秩序的关键[3]。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按照时代赋予网络教育的使命、任务、目标,正视校外学习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改革建设。
(一)统一校外学习中心设置标准,严格准入制度
教育部网络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校外学习中心设置标准。省、市相应的网络教育管理机构和办学高校,要根据统一设置标准,通过严格审核或评价,及时清理、取消不符合办学条件的现有校外学习中心;对申请新设置的站点,按统一标准评审,严格准入条件;鼓励采取共建方式,积极面向行业、行业培训中心以及企业设置学习中心。
(二)按统一标准要求,加大校外学习中心改革建设力度
1.坚持办学宗旨,更新教育理念
校外学习中心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办学基地,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坚持规范办学、质量第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树立新时代教育理念,以积极创新的精神,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改革和建设,从机构设置、教学设施、人员配备,以及教学支持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使之有效地“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服务,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4]。
2.完善和提升网络教育的设施和设备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落实网络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校外学习中心要按统一标准要求,配备固定的授课场所、实验室、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室,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资源等软、硬件设施和设备。应在加大财力、人力投入的前提下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办學的需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与时俱进做好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虚拟实验等创新性教学活动[5]。
3.构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院校及其授课数等为远程学生提供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1]。
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教学的主要过程,是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从学生入学至毕业提供全程的学习支持服务;二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有高度责任感的、适应网络教育需求的服务队伍。专兼职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管理人员应熟悉网络教育管理,乐于为学生服务,技术人员应精通现代信息技术,保证教学设备高效运转;三是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高校要不断地提高网络课件的质量,制作多种形式的优质网络资源,如建立案例、文献、试题、作业等网上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面拓宽的需求[6]。四是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教学平台监管学生学习过程,掌握其学习进度,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个别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如利用网络电话、视频、QQ和微信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个别交流沟通,开展“一对一”的网上答疑、辅导、作业指导和批改,以及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互动。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研究利用更先进的移动网络服务,如大数据、云教室和云服务支撑下的各种科学化、人性化的支持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学习者[7]。
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
教学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是学习中心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网络教育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监查制度,包括教学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资源与应用、教学设施设备与运行、人员配备等层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其次,重点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资源运用过程[9]、考试过程等环节的管理与监控,保证各种教学环节的落到实处。再次,实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监督教师的教学和辅导效果,检查管理人员的服务绩效;对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质量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结合学习中心年报年检工作,聘请专家和主管网络教育机构的领导实地考察与评价,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方案。
5.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是网络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关系着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外学习中心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建立基础课程实验室,同时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按教学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和组织学生实习,完成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精心设计和组织线下的必要实践教学活动,聘请当地相关行业的专家” [4],或组织能工巧匠进行学术讲座,安排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发挥专家和“工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三)办学高校和依托单位共同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改革
办学高校是网络教育的主体单位,应当承担起办学和管理的双重主体责任[4]。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网络教育“积极发展,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方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办学职能,严格管理督促,规范办学;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办学目的;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关系,理清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规范校外学习中心的设置。在加强学习中心的监督和建设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国民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服务。
在新时期,办学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双师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为网络教育学习者,提供优质、多样化和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并进行有效地管理。
办学高校对异地学习中心的监管,由于受时空、地域和人力限制,通常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学习中心要积极联系和对接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结束语
校外学习中心是网络教育具体实施的基层单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学习中心建设改革,关系着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持续发展。办学高校和依托单位(机构),要凝聚共识,针对学习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的力度,促进学习中心的建设改革,为建设“人人想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9]的学习型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花永春等.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助学团队[J].科技教育,2015(5).
[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粤教规[2002]49号.
[4] 严继昌.新形势下网络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R].2017(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报告,2017.
[5] 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7(11).
[6]卢奕,郭小琪.基于网络的高校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
[7]董兆伟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7).
[8]黄同华.中心城市电大学习中心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2).
[9]葛维威.办好继续教育:新时代的责任担当[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7(11).
[作者简介]黄海宁(1968—),女,广东湛江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服务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高等教育;陶群(1963—),男,广西武鸣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工程师,研究方向:远程高等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责任编辑 韦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