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市场化培训探析
2018-09-10冯韬
[摘 要]开展市场化培训业务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应尽的社会责任,文章分析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市场化培训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市场化培训业务发展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培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培训教育;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2-0061-03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明确各类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职责任务,推动高等学校进一步开放办学,面向城乡从业人员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服务[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非学历继续教育。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西电大”)作为一所远程教育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广西终身教育体系中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加强与职业培训的衔接,提高行业企业职工的理想道德、技能水平[2],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广西终身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前开展市场化培训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2017年广西电大“两委”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学校将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各类非学历教育规模达每年15万人次以上。学校对于非学历教育规模这一具体目标还需要有配套的机制和具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对广大教职工来说的确鼓舞人心,而学校现有非学历教育规模离这一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现有机制下这一目标比较难实现。广西电大校属各部门开展的培训与目前培训市场上众多社会培训机构相比较, 在职工绩效激励方面以及聘请师资酬金方面,虽然制定了培训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培训项目绩效奖励实施方案等,但整体上还是缺乏一套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或职工参与培训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把培训教育做大做好的干劲[3],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培训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二)对政策性培训项目认识不足
近年来,校属各部门组织力量申报或通过投标获得或受委托承办经费来源于财政政策性拨款的项目,主动出击的力度不足,参与广西政策性培训项目的定位和预期不够明确,相关部门或职工对政策性培训项目认识不够全面。相关部门或职工没有深刻认识到办好各类政策性培训项目不仅是学校在广西终身教育体系中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且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没有深刻认识到不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到相关厅局积极争取培训项目,最大程度地参与各类政策性培训项目投标活动,学校将很难获得较多的政策性培训项目,学校的政策性培训项目很难发展壮大,如“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学校年年都能承办一些项目,但承担培训的项目数、规模数与学校的培训实力相比较来说还是偏少。
(三)自主培训项目缺乏品牌项目
校属部门自主或与外单位合作开发,办学主体为学校的自主培训项目办过很多门类,开办了各类职业培训、兴趣爱好培训,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摄影、声乐歌唱、电子琴、舞蹈、瑜伽、乐器、休闲茶艺、陶艺、书法、国画、美术、平面设计、电脑基础、英语等培训,但开展的这些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定位、学员需求调查、课程安排、资源准备、培训方式方法、跟踪指导、实践基地、后勤保障、培训特色与创新等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绝大多数项目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力比较欠缺,没有形成学校的品牌项目,项目开展的规模化与持久性都比较难保证,很难使各类自主培训项目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合作培训项目推动引进力度弱
校属部门通过与外单位合作或受委托承办,办学主体为外单位的合作培训项目近年来有一些,但从区域上看,还是显得较狭小,主要是与北京、西南地区高校或培训机构合作;从层次上看,也显得较单一,主要是与办远程教育的高校或培训机构合作;从数量上看,仅有几个高校或培训机构,没有根据广西电大办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城乡、与全国各兄弟电大形成系統办学、与全国众多重点大学合作开办网络教育的特点,应该积极主动全面推动全国优秀培训教育资源与广西电大合作,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同为广西培训教育服务。
(五)管理意识高于服务意识
管理意识高于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校属各部门承办培训签订合同、申请学校培训场地及住宿,有严格的程序审批,学校OA办公系统申请合同审批20多个环节,申请会议室的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学校机房有预约审核系统进行机房使用管理,此外,申请普通教室和住宿有负责安排场地的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管理的细化及网络办公化有助于管理的规范与高效率,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培训前期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到了培训期间培训安排如有调整,很难得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支持,因为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己本身就有大量的本职工作要做,就会出现如果事先没有告知,临时改动就无法配合的情况,甚至事先已经有安排或告知,也保证不了按时按要求配合到位,这种机械化管理,在主动服务意识方面就稍显不足了。
(六)较难兼顾培训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学校在承办个别培训项目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实效,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培训的经费投入超出了预计的培训经费,简单说就是亏本培训,经济效益不高。例如学校2015年承担的一项“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属于政策性培训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并从培训实际出发,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实效,项目花费经费超出了财政拨款的经费,学校只能贴补资金。此项目虽然最终在教育部门绩效考核中获得了第一名,但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贴钱办培训一般是没有财力支持的,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较差的培训项目难以在学校长期发展。
三、推动市场化培训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继续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给培训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和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相关培训项目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利好政策,积极鼓励各个校属部门,特別是教学部门、目标责任制部门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教育,同时倡导多劳多得,对参与培训项目的职工绩效激励方面适当倾斜一线职工。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各类非学历培训项目基本都要聘请较多外聘师资,要加强外聘培训师资的管理,要让外聘的培训教师能在相关培训项目中能施展才华,并且有较强的成就感,营造良好的培训教育发展氛围。
(二)加强各类培训项目发展
积极参与政策性培训项目。要全面认识政策性培训项目的意义,认真研究培训市场动态,对于各类政策性培训项目的投标,有条件参与的,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参与,在能力范围内积极主动争取承办政府、各厅、局的政策性培训项目[4],对已承办实施的政策性培训项目,要认真总结成绩与不足,为今后类似培训项目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适当开展自主培训项目。对已开办过的各类自主培训项目进行筛选,选择几个相对来说规模较大、持续性较好、学员认可度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培训项目进行重点打造,逐渐形成品牌项目。要避免开展的自主培训项目太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跟不上,造成什么培训项目都开展,而什么培训项目都没干好的状况,要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培训项目。
加大力度推动合作培训项目。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优质高校或培训机构,以及全国各地兄弟电大的优质资源到广西来参与非学历培训教育,利用它们优质的培训资源优势来弥补学校的不足,使得学校成为它们在广西开展培训教育的落地机构,它们成为学校培训项目的区外实践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为我区培训教育服务,从而扩大学校的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取得更好的培训教育实效。
(三)提高培训项目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
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培训项目具体承办部门、有关配合部门的教职工,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同时要具备主动服务的意识,这二者都要做好,这是做大做强各类培训项目缺一不可的事情。相关教职工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制度完成好各项工作,同时要做到培训项目较快、较顺、较好地实施,在相关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培训项目做好各项教学及生活服务,临时需要配合、加班的情况要积极主动,做到培训场地设备、设施运行顺畅,后勤保障周到细致、培训教学效果好、教师和学员各方面满意度高等。
(四)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
培训项目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需要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培训项目要形成规模化、持续化,不仅要取得培训实效,使得参训学员通过培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同时要考虑培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产生更多的培训成果,实现培训项目口碑和利益的双丰收[4],这样才有利于学校长期可持续地承办相关培训项目。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学校各类培训项目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1-10] [2017-01-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转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3-23][2017-03-24]. http://www.gxedu.gov.cn/Item/15670.aspx.
[3]陈鸿志.浅析高校培训发展之路[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邱立民.浅谈打造高校培训市场的品牌化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
[作者简介]冯韬(1984—),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网络教育、培训教育等。
[责任编辑 吴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