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人才培养荣誉教育可实施路径浅析

2018-09-10于鸣鹭陈华胜杨永

高教学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守正创新话语体系

于鸣鹭 陈华胜 杨永

摘 要:荣誉教育是欧美国家正在探索实践的本科教育精英培养模式,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针对目前将荣誉教育和中国高等教育结合的教育实践问题研究不多的情况,通过对荣誉教育历史溯源,分析其发展特征,论述荣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为核心,以高校荣誉教育联盟为抓手,以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的荣誉教育中国实施路径。

关键词:荣誉教育;守正创新;本科教育;教育国际化;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005-04

Abstract: Honor education is an elite training model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at is being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ombining hono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onor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honor education to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honor education China with the cor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as the core, the honorary education alli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honors education; innovating and maintai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iscourse system

黨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如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规模宏大的创新拔尖人才是我国高校在新历史时期下的重要研究课题。荣誉教育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专门为优秀拔尖的本科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也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荣誉教育先进教育理念、模式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各高校对荣誉教育认知仍是不充分的。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对荣誉教育研究基本集中在对荣誉教育理念、价值、现状等理论层面探讨。在实践层面上,如将荣誉教育应用到中国高等教育,也就是荣誉教育中国化的实践问题鲜有研究。荣誉教育中国化是指将荣誉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国情并守正创新的教育实践问题。

本文试对荣誉教育中国化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我国高校探索荣誉教育实施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内容组织如下:首先对荣誉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并介绍国内的最新进展;其次分析荣誉教育对于中国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最后提出荣誉教育中国化的实施路径。

一、荣誉教育历史溯源

荣誉教育是高质量的本科教育[2]。追溯荣誉教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英国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上的顶尖大学,其本科教育就是荣誉教育,主要特征表现为个性化教育的导师制,被认为是“牛津王冠上的宝石”[3]。到了20世纪初,美国荣誉教育先驱弗兰克·艾德洛特(Frank Aydelotte)在牛津大学留学,牛津大学的求学经历使他深受启发。1921年,他成为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院长后,便将小班教学和个性化的导师制移植到了斯沃斯莫尔学院,开辟了美国高校现代荣誉教育的最初蓝图[4]。发展到30年代中后期,美国已有超过100所高校开展荣誉教育。二战之后,随着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荣誉教育的发展出现滞缓,较低的门槛与精英培养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引起美国的恐慌,开始对教育的检讨。随即,美国《国防教育法》出台。同年,在卡耐基基金会的资助下“优秀学生校际委员会”(Inter-university Committee on the Superior Student, ICSS)成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荣誉教育,培养优秀学生。1961年,经统计美国当时共有198个荣誉教育单位。1966年,ICSS 宣告不再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协会存在,而成为一个独立设置的教育专业组织,更名为“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NCHC)[5]。新组织成立后更大范围的支持和促进了荣誉教育的发展。截止2017年8月,已有近900所教育机构及数千个人注册为理事会会员。其中,教育机构会员中既有公办高校,也有私立高校,既有两年制的社区学校,也有四年制的本科高校,甚至还有荷兰、加拿大等海外高校成员,共计影响了超过33万的荣誉学生[6]。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中国最早实行拔尖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试点改革的顶尖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率先开始了对荣誉教育的探索实践,并广泛开展与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的合作。2015年6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主题的首届C9高校(国内9所首批“985工程”学校)荣誉学院峰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同年9月首届E9高校(国内9所具有理工特色的顶尖重点综合性大学)“卓越大学联盟荣誉学院首届院长联席会暨2015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由此开始,国内顶级高校对荣誉教育已形成普遍共识,也更清晰的认识到荣誉学院的定位及使命。随后,为进一步加强荣誉学院之间的相互交流。2016年第二届C9高校荣誉学院峰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同年10月国内高校首次集体赴美参加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在西雅图召开的第51届年会。随后,“荣誉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卓越大学联盟荣誉学院院长联席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交流的加深,关系的密切,使凝聚成为可能。2017年11月由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组成的代表团再次赴美,参加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在亚特兰大召开的第52届年会。2017年12月第三届C9、E9高校荣誉教育峰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首次,国内开展荣誉教育的顶级高校齐聚一堂,介绍各自开展荣誉教育的情况,共同探讨遇到的难题。至此,在探索中国荣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各高校不分彼此,合为一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拔尖创新人才而努力。

縱观荣誉教育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可以从中归纳荣誉教育在理念传播及实施途径有着普遍特点和规律。

首先,荣誉教育的理念是普识性的,并被各国高等教育所认可。虽起源于英国,但被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多国传承并发扬。自2015年起中国高校开始与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取得联系,并分别于2016年、2017年组团参加其51、52届年会,获取荣誉教育经验,实现荣誉教育国际间交流合作。可见,通过2个世纪的实践,荣誉教育理念已成为相对稳定的范型,其具有前瞻性,符合人类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其次,荣誉教育的实施途径是一国一策、因地制宜的。相比英国强调绝对少数的精英培养模式,美国模式更强调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的精英教育,主要存在于公立大学,被认为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精英的教育形式。近几年更是成为美国公立大学吸引优质生源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正在开设、拓展、完善和成功地推广荣誉课程,特别是荣誉学院,为学生提供了私立学校所有的特殊待遇和长处,体验了更多的多样性,却避免了高额的学费,以及置身于一片权贵云集的领地[7]。而在国内,荣誉教育则集中于985之类的顶级高校,在211高校中都不算普及,其目的也只是实现培养精英人才模式的创新。由此可见,因国情的不同,荣誉教育的实施途径及作用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是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的结果。

二、荣誉教育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一)荣誉教育是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重要遵循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愈演愈烈,未来几十年我国对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将更为迫切。本科教育是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在快速变化的学习化社会中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认为:“今天,教师看到一个更困难、更可变、更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相互冲突的观点,有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在这种环境中,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而能够清楚地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没有条条框框,具有批判能力、能够吸收人类价值观念的丰富营养,具有应付当今这个不断变化、十分复杂的社会的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8]荣誉教育的初衷在于“鉴定出那些能力卓越和志存高远的荣誉学生,为这些荣誉学生提供挑战自我的学术机会,让他们在最高水平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培育一个可以鼓舞荣誉学生志向和激发他们做出成就的学习环境,藉此培养他们的尊严、自尊和潜力”[9]。其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与新时期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向而行,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二)荣誉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成为贯穿党和国家的教育大政方针和教育改革发展主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重要部分[10]。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综合素质的养成,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荣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普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者,培养整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培养民主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培养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合作交往的专业技能,培养理解和应对复杂课题和环境的能力,以及培养智力的敏捷与诚信品质[11]。通过荣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富有挑战精神、敢于冒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领导力及社会服务意识。这些都是我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目前努力的方向。因此,通过实践荣誉教育培养模式,能在本科阶段尽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荣誉教育是新时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急需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来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增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虽然对国际化人才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固定的标准,但人们普遍认为,国际化人才一般是指能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12]。荣誉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即是国际化发展。通常情况下,荣誉学生会被要求参加国际实习或跨文化学习与交流[13]。通过在国际化环境中的锻炼,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及适应能力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从而具备国际化人才应有的能力及修养。

综上,荣誉教育所倡导的发现人才、激发潜能,全面培养和国际化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价值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参考意义。荣誉教育解决的是本科教育中创新、质量和价值的问题,应当成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推进及改革的动力[2]。目前荣誉教育仍只是国内部分高校面向少数精英学生的培养探索,并没有成为高等教育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借鉴和促进作用。问题背后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目前没能将实践经验,特别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导致荣誉教育在我国开展仍缺乏理论指导。

三、荣誉教育的中国路径

随着国家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国正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交流对话。借鉴荣誉教育先进理念、模式、方法,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道路和方向,真正让荣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荣誉教育在英、美发展具有不同特性,其在中国也应适应本土国情,结合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和高等教育环境,不能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必须走出中国特色。二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力点,让荣誉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荣誉教育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实践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将其中国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借鉴学习,更要继承发扬,补齐我国人才培养的短板,以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努力追赶超越,力争人才培养弯道超车。三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荣誉教育理念不仅局限用于解決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深层次的在于运用荣誉教育手段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基于上述判断,本文试提出 “坚持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为核心,以高校荣誉教育联盟为抓手,以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为内容的荣誉教育中国路径。

(一)以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为核心是荣誉教育中国路径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4]落实总书记指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高校,必须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流人才。仅依靠学习西方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既是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也是高等教育强国是否真正建成的核心标志[15]。

荣誉教育作为西方经典教育理念,是对西方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的经验化、语言化与学术化的表达,与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具有共通性。因此,若要将荣誉教育真正为我国所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用,就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本土国情。结合现有情况,中国的荣誉教育多集中于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目的也单纯以英才培养及精英培养模式探索。这一特点有别于英国精英学校内的普遍式培养,以及美国公立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需求。因而,我国的荣誉教育应以自身特点为指引,结合时代需求,坚持以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为核心指导思想,不轻信、不盲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荣誉教育路径。

(二)以高校荣誉教育联盟为抓手是荣誉教育中国路径的保障

目前国内荣誉教育只在985及部分211高校荣誉学院实施或以荣誉项目开展,典型学校代表有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而荣誉项目则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较为典型。大众对荣誉教育的认识更多在于对学校的认可,对荣誉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甚至陌生。在这种背景下,现阶段国内荣誉教育无法进行系统整合,很难形成体系和气候,导致荣誉教育的开展存在以下困难:首先,缺少规律的总结,各高校自成一派,单打独斗,力量单薄;其次,缺少价值引领,未来方向难以把握,容易被边缘化。

针对以上困难,现阶段开展荣誉教育的高校间应形成荣誉教育联盟。特别是以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的不同特性,做到全国联盟与区域联盟相结合。通过建立全国联盟可以设立章程,并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修订,规范成员活动;除此之外,可以建立数据库,对荣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总结规律,从而对各成员进行评估,给出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联盟可通过定期举办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经验共享、问题探讨。通过建立区域联盟,有效利用地缘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针对学生发展,同一区域之间,因地理及经济因素的相似,学生之间会有一定的通性,便于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展交流;另一方面,地缘的接近,交通的便利,使规律性及定期活动的展开成为可能,减少学生互访的障碍;最后,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可以缓解单一高校内部的资源贫乏,从而满足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及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总而言之,通过全国及区域联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国内的荣誉教育的开展不止流于形式,实现真正壮大荣誉教育的整体实力,证明荣誉教育的价值,普及荣誉教育的先进理念。

(三)以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是荣誉教育中国路径的突破口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荣誉教育的主要动力,各大高校的荣誉项目自实施以来,都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16]。从实践来看,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是荣誉教育自身要求,也是区别与普通专业学院、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途径。

首先,国际交流与合作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对陌生的国家进行了了解,对未知的领域进行了探索,对国外创新、严谨、敢于挑战权威的学术氛围有了切身的体会。这样的学生敢于迎接挑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更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人才的定义。

其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通过学生及管理人员出国交流,以及邀请国外名师授课,了解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进行本土化创新,加速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建成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

再者,国际交流与合作能缓解优质资源短缺的矛盾。在中国荣誉学院是特殊的学院,一方面肩负着拔尖人才培养及教育教育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学院架构有别于专业学院,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这就意味着需要极尽所有优质资源的荣誉学院反而对校内优质资源没有自主权。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短期暑期学校、短期实习、长期交流、联合培养等多种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利用国外高校优质资源,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的矛盾。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荣誉教育发展历程,总结荣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分析荣誉教育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以“坚持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为核心,以高校荣誉教育联盟为抓手,以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的荣誉教育中国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59-63.

[2]李学农.论荣誉教育对本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4(09):92-96.

[3]Lamb,Margret. 'Honou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More Than a Difference of Spelling in Honors Education[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 Fall/Winter 2012,Vol. 13 Issue 2:19-33.

[4]Swarthmore College.Introduction to Frank Aydelotte [EB/OL]. http://www. swarthmore. edu/news/ history,2012-6-3.

[5]Larry Andrews. The Wisdom of Our Elders: Honors Discussions in the Superior Student,1958-65[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2011(2):17-45.

[6]NCHC. About NCHC[EB/OL].https://www.nchchonors.org/about-nchc,2018-02-18.

[7]Frank Bruni. A Prudent College Path [EB/OL].https://www.nytimes.com/2015/08/09/opinion/sunday/frank-bruni-a-prudent-college-path.html,2015-08-08.

[8]李碩豪.试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7):66-70.

[9]李敏谊,等.美国高校荣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选拔标准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9(6):94-96.

[10]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J].中国高教研究,2017(4):26-29.

[11]Peter C. Sederberg. The Honors College Phenomenon[M].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2008:89.

[12]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1-83.

[13]钱再见.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困境与路径——以荣誉教育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5-74.

[1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08.

[15]张炜,刘进,庞海芍,等.初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8):3-9.

[16]吕成祯,钟蓉戎.荣誉教育: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53-57.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守正创新话语体系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