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应用分析

2018-09-10潘彤桐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潘彤桐

[摘要]本文结合互联网企业自身特点,梳理内控评价方面的既有成果,构建互联网企业内控评价模型并加以应用,同时以J公司为例,分析内控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互联网企业

当今,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管理者愈发意识到,

资源的完整安全、信息的正确可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极其关键因素。同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促使互联网企业逐步壮大,规避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大多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对内部控制评价也越来越重视,开始学习并接受国际上的通用标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身。同时,内控评价模型及应用水平得到相应提升。相关的技术和人员的专业素质稳步提升,企业的内控信息披露程度和比例也在逐年上涨。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取得一定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着眼国际化发展,广度深度待拓展。内部控制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极不均衡,许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内部控制依然处于“混沌期”“监管合规阶段”或“摸着石头过河”状态。

二是机构设置形式多样,方法选择不科学。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机构设置形式多样,较少数企业设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如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专设部门等。在方法选择方面,大部分公司围绕五要素展开,对各个运营环节的内控制度及程序进行描述。

三是内控评价形式化过于严重,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当前已披露评价报告的公司当中,内控评价目标不够清晰,评价内容流于形式。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不够清晰,评价主体缺乏独立性。

四是发展时间短,人员专业素养差异较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目前仍有不少中小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稽核,专业水平不高。一些大型公司,因为上市条件、企业规模等因素限制,不断加大内审的建设力度,却缺乏专业人才。

五是企业内控评价体系建设有漏洞。首先是内控部门设置不合理,由审计部门或财务部门来担任内控评价的主体,向董事会报告,受主观性影响,缺乏独立性。其次是内控评价人员过多关注实质性测试环节,而鲜少利用内控体系来解决问题,内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总体来说,我国的内控评价建设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六是内控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除了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目前我国企业内控评价的主要参考规范。整体来讲,相关法律法规较少,在执行和应用层面,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构建

(一)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中,互联网企业较常用的就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或是将二者综合,量化界限不清的评价问题。分配权重给子目标和各指标,采取多层次模糊综合法评价企业的内控。

1.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多目标决策为中心,系统化解决问题。

(1)构造结构模型。作为第一步,结构模型的构造对之后的计算和分析起着关键作用。结构模型应该有条理地逐级化,基础是層层分解问题。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只有一个要素,即总目标,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也就是准则层,涉及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方面要素,通常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方案层,也叫措施层或策略层,包含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备选措施或策略。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对于评价结果的要求,往往不允许只根据定性评价的结果来确定各层次因素之间的权重。通过构造两两对比矩阵可以量化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某个因素X之下有若干个小因子Y={y1,y2,…,yn},从中一次选出两个因子y1和y2,y1和y2对X的影响大小之比就用aij来代表,矩阵Z=(aij)m*n就可以用来表示全部的比较结果,称之为X—Y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借助软件,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将其归一化后,可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得出优先次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2.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法是对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将模糊的、不易量化的因素定量化。在确定评价目标,建立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后,根据既定的标准和专家评价的结果,建立适用的模糊判断矩阵,对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对象做出全面的评价,重要步骤见图1。其中,隶属度矩阵所有的元素均对应一个评价,构成一个模糊向量,这些向量的集合结果构成一个矩阵,称之为隶属度矩阵。显而易见,每一行都是单一因素的对应结果,整个矩阵也就包含了评价所得的所有信息。

(二)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构建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与评价(2015)》,首先确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个一级评价指标、25个二级评价指标、35个三级评价指标、158个四级评价指标。指标修订需保证改后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可比性,能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更好地衡量内部控制水平。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指数,五个一级指标得分分别构成内部环境指数、风险评估指数、控制活动指数、信息与沟通指数和内部监督指数。指数采用百分制,六个分值区为0-50、50-60、60-70、70-80、80-90及90-100,即代表六个相应的内控等级水平。内控评价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控制的水平。

指标体系确定后,就是实现从定性把握过渡到定量分析的过程。假设采纳上文所举例的百分制,将五要素的得分区间控制在0-100分内,60-100分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低于60分则说明无效。将分值与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可以从中清晰判断出内控设计是否完整,执行是否有效。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言,五要素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通常各有轻重,因此需要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现行指标体系的运用通常采用主观赋值的方式。需要对企业的高层、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所适用的具体指标进行打分,乘以相应的权重,所得便是内控评价定量分析的结果。权重一般也是通过问卷形式,由专家根据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判定。

三、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应用分析——以J公司为例

(一)J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及主要问题

J公司的内控评价模式是由董事会负责,审计部组织,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评价范围以五要素为基准,内容涉及教育、保险等全部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选择年报审计期间对内控评价进行抽查。目前公司内控评价存在的问题如下:

1.内控评价标准不明确。企业虽然对内控进行评价,却没有在此过程中进行追踪和记录,也没有对结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2.内控评价主体不够独立。企业的内控评价实际操作是由高层负责,审计部只是不定期地参与监管,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也很少参与任何评价工作,客观性难以保障。同时,由于人力、物力不足,评价效果也大打折扣。

3.内控评价结果未充分披露。因为国家没有强制所有上市企业披露内控信息,对披露的内容及格式也未作统一要求,所以包括J公司在内的许多互联网企业不会自主发布评价结果,即使出具报告也很简短。

(二)J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内在因素。(1)高层管理人员内控评价意识淡薄。自身认识的缺乏以及对经营利润的过度追求,导致决策者可能将内控风险完全融合在财报风险中,轻视甚至忽略内控评价的重要性,内控评价徒有形式并无实际应用。(2)内控评价未贯穿全过程,结果受到偶发因素影响。内控评价应当是长期、持续、不间断地进行,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缺失和限制,内控评价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才会进行一次,这样固定间隔很容易给评价对象留出舞弊造假的时机,得出的结果也存在虚假的可能。(3)内控评价环境薄弱。互联网企业内控评价起步较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善,对内控评价工作也不够了解。此外,员工未意识到内控评价与企业长远发展、自身发展有何联系,主动参与内控评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样的内控环境,自然影响了内控评价工作的展开,甚至造成一定阻碍。

2.外在因素。内控相关的法律监管和惩戒机制还存在大量空白。例如,对企业高层自身内控是否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在披露方面是否合规等,没有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对董事会是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无据可依。同时,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所涉及的内容要素也是企业自主选择,相应的惩罚措施也未做出统一规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内控评价的效果得不到提升、质量得不到保障是必然的。

(三)J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应用分析

在向J公司的工作人员(包括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工作者)发放了40份调查问卷之后,共获得32份有效问卷。内部环境的评判结果统计见表1。

首先,得出关于组织结构的单因素隶属度矩阵:

其次,根据公式计算结果:

同理,计算出其余二级指标的评价值。依据这五个二级指标算得一级指标内控环境的评价值。权重的数值大小分配借用专家利用德尔菲法算出的结果,见表2。

以此类推,算出其余一级指标的数值。

最后,综合评价结果算出内控评价值的最终值,见表3。

按照评语集和分值集的对应关系,J公司的内控有效性评级为中。也就是说,公司的内控基本有效,基本达标,能够满足有关规定。从结果上也可以看出,虽然其内控要素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以五要素中权重数值最大的内部环境为例。该项得分是五要素中最高的,可见公司对内部环境非常重视。但从下面的二级指标来看,人力资源得分最低,这方面的缺陷不容忽视。J公司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集团,在员工聘用环节过多地注重了员工的技术能力,忽略了员工的综合素养,员工录用后的考核、培训机制等有待加强。至于得分较低的管理规章制度,J公司刚起步不久,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借鉴前人,适用性还需进一步考察并调整。在治理结构方面,J公司的骨干大多是年轻力量,且是技术人员出身,管理能力欠缺,要想改善现有的治理体系,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及招聘很有必要。

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互联网企业在不断成长,企业必须完善自身内控水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内控问题时,更应采取灵活独特的适用模式,设计恰当的评价体系,力求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邮政编码:211815,电子邮箱:nau_ptt@yeah.net)

主要参考文献

陈程.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6(18):42-43

李丹敏.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6(22):46-47

肖海莲.基于高级管理层视角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以三精制药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 2016(31):5-8

張瑶,郭雪萌.风险管理视角下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7(1):86-90

周霞.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案设计——以LG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 2017(8):116-120

朱林平.“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22):119

猜你喜欢

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互联网企业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关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新思考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