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大非现场审计”理念向事前审计转型

2018-09-10陈小其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转型

陈小其

[摘要]内部审计由事后向事前转型,是顺应企业发展、防范风险、实现价值提升的必然。本文从审计理念、工作方式、技术方法等层面,梳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事后向事前转型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 转型 事后审计 事前审计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分支机构

的增加,投资更加多元化。管理层次增多、业务经营复杂、新产品不断推广、市场不稳定性等带来的风险因素,使管理层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摆在银行管理层面前的不仅是如何开拓市场、提高利润,还有如何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使企业各项政策、制度得到貫彻落实,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从而避免大规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银监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起,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1547名,其中罚款合计3749.4万元,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甚至终身银行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仅2018年1月,银监系统已开出497张罚单,罚款金额超过8.98亿元。

传统的内部审计扮演的是“秋后算账”“事后查错防弊”的角色,往往只会等到产品在市场上运行一段时间、企业业务规模做到一定量、政策制度下发运行一段时间后,或者经营机构、业务、产品发生一定风险后,才会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发生在经济行为结束之后,此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对风险控制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已经产生血的教训,不能达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效果,不但组织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内部审计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

由此可见,完全依赖事后审计的模式,不但不符合内部审计的定义,无法帮助组织实现经营目标,也会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停滞不前,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内部审计要实现由事后到事前的转型,就要不断适应内外部形势的变化,从审计理念、工作方式、技术方法等层面进行突破创新。

一、树立“大非现场审计”理念

(一)转变全体审计人员思想

正所谓“理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出路”,内部审计的转型核心是审计理念的转型,即“思想”转型。

内部审计要实现由事后向事前的工作转型,内部审计人员就要摒弃现场审计的痼疾,也要改变“非现场审计”就是坐在办公室,通过非现场审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发现疑点、发现异常的工作理念。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大非现场审计”理念,将审计工作日常化、生活化、数据化,审计人员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通过“望、闻、问、切”等各种手段,随时发现审计疑点和线索。

不能受限于一些老套路、老框框,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转变审计观念、革新审计方法,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点点成绩,为查处几个违法违规问题沾沾自喜,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外部环境、风险事件、全行的工作动态、各项业务指标、市场反馈、投诉等情况,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企业的风险隐患、内控不足,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去分析,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防患于未然。

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部先进工作经验,广泛采纳内部审计人员意见和建议,每周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技术研究。要将创新工作、事前发现问题纳入部门、员工工作考核中,使审计转型、“大非现场审计”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审计人员脑中,不断促进内部审计前行,防范风险发生,促进全行工作提升。

(二)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向事前转型,在工作计划制定方面,每年除常规的、监管规定的项目外,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对全行每年的重要工作、新的业务产品、新的信息科技项目等进行关注,在过程中开展审计,强化审计的过程指导与监督作用,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坚持“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加大对外部风险事件的关注,加强对经营机构的风险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安排审计项目,开展审计监督。

(三)加强对经营机构的监控

2018年开年第一大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惊爆775亿元授信违规,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段,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39家空壳企业授信,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对此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的异常情况,浦发银行总行缺乏监督,对异常情况失察。事后,浦发银行被监管部门处以4.6亿元天价处罚,195名分行中层及以下责任人受到内部问责。

各内部审计部门要接受以上教训,要求各区域审计中心、非现场审计中心加强对经营机构各项数据指标的分析和监控,建立对经营机构的指标监测体系,加强对经营机构的日常调研,加强内部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监控手段的同时,将监控模式进行固化,要求区域中心和非现场中心定期出具监控和分析报告,防范类似问题在本行发生。

(四)让数据说话

俗话说“数字不会说话,但也不会说谎”,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行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组组、一串串数字,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故事。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充分运用数字进行分析研究,往往能从中发现重大线索,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让数字“说话”,就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积极探索数据分析的方式和方法,培养数据分析人才,对本行主要产品、业务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同时,加大对非现场审计系统的投入,提升非现场审计系统对数据的支撑和分析功能,提升非现场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设定“线人”,收集“情报”

内部审计由传统审计转变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要对风险提前进行知晓,靠的是“情报”。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定位,将自己变成“间谍”“朋友”,积极扩大交际圈,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将身边的朋友、条线、经营机构的同事,变成自己的“线人”。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通过与条线部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将条线部门变成内部审计的“线人”“眼睛”。一方面,听取条线在近期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在经营机构审计过程中加以关注,促进总行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另一方面,就条线部门发现的疑点、问题进行交流,如资产保全部门在保全过程中发现授信造假、抵押物高估、客户重要异常、把关不严予以准入等造成风险的情况,都需要审计予以关注,如果情况较为普遍,就需要立刻对经营单位开展调查或内部审计。

此外,内部审计还要定期关注客服热线的投诉,对经常被投诉的员工、投诉存在舞弊嫌疑的员工进行关注调查。在审计过程中加大对客户的走訪力度,走访中加入有关舞弊的访谈信息,将客户变成审计的“线人”,如对反映客户经理存在收费、资金借贷等情况,应及时予以关注调查,防范风险。

二、去项目化

传统内部审计大部分是以项目方式进行,审计工作必须立项后才能实施,缺乏机动性,审计过程从准备到完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耗费资源,效果一般。

如某商业银行开发了一款小微贷款产品,该产品运行一年,因为大量不良资产的出现,总行领导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对该产品进行专项审计。经审计,发现该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存在诸多违规和不足,甚至客户经理参与舞弊等;在多个经营机构发现存在向冒名的市场经营户批量发放贷款等情况;二道防线宣传、指导、审批、检查流于形式等情况。对此,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在产品研发、推广阶段予以关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提示,在经营机构开展业务的时候,安排人员对一些市场客户进行暗访,就不难发现客户造假的情况,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实现事后向事前转型,就是要改变事后审计的传统模式,不断优化审计模式。“去项目化”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走出办公室、走出档案堆,走入经营机构人员办公室、走入市场,提高主观能动性,对经营机构正在开展的重大业务、批量授信业务、权限内审批业务、重要管理举措,对经营机构人员反映的流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等予以关注,加大暗访力度,及时发现经营机构在业务开拓、风险控制、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偏,变补救为防范,提升审计价值。

三、发挥区域审计中心“前哨”作用

区域审计中心作为总行内部审计的垂直管理部门,是内部审计的“前哨”和“阵地”,对内部审计实现由事后向事前工作的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审计中心要履行好审计的“前哨”职责,就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到辖区经营机构,积极参加管辖区域举行的各项活动;在保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的同时,与管辖区域的员工打成一片;对管辖区域的各项政策、制度、经营决策等进行及时关注和监督,不断收集管辖经营机构的各种情报,为总行内部审计部门安排审计资源、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对违反总行制度规定、打折执行、回避执行、绕道执行等行为,及时向总行反映,并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求经营机构进行整改,防范经营机构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风险的发生。

四、加快大数据审计步伐

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风口,谁能抓住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谁就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数据也使审计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一是审计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审计人员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的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远程调阅被审计单位上传的档案、电子凭证等信息,实现远程审计,从而增加审计的灵活度,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经营部门、被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全行总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从关注单个风险转变为关注全面风险,更全面客观的反映全行系统性问题,使内部审计高度、广度得到大大提升。

三是使持续性审计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审计使持续性审计成为现实,审计部门可以常态化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运营进行持续监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专项分析;持续审计将“立项在前、实施在后”的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先分析、后立项”,让审计项目立项更加科学。

大数据的到来,为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内部审计部门要抓住这一历史时机。一是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突破,及时转变思维模式,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利用好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实现审计转型。二是加快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积极引入外部大数据,积累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审计打好基础。三是注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五、变离任审计为任期审计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受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先离后审,或根据监管及内部控制规定,到期后实施,审计较为关注财务收支、个人经济责任等方面,容易使审计对象摸清审计套路,提前采取措施,且受审计资源限制,审计覆盖面往往不够,只能对一些重要岗位开展审计。

内部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实现事后向事前转型,要转变观念,变离任审计为任期审计、任中审计。风险监测发现,突击性地对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敲山震虎,使有侥幸心态者认识到必须合规经营、洁身自好。除关注财务收支、个人经济责任外,也要关注经营机构内控执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切实为企业经营把脉。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审计价值、推动审计转型发展的关键,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内部审计转型的基础。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人才壁垒,建设一支复合型审计队伍,通过不断吸收内、外部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健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体制保障,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能得到成长锻炼和任用。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感情投入”,关心其工作、生活,了解审计人员的需求,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为顺应时代发展,内部审计部门要将团队建设作为部门的核心工作。一要加快外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非现场审计、大数据审计、信息科技审计领域的人才;二要注重“家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审计文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沟通氛围、轻松的工作环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各抒己见、畅谈工作想法和思路,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促进审计由事后向事前转型的实现。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邮政编码:311201,电子邮箱:53541891@qq.com)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