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6个着力点
2018-09-10赵美荣
赵美荣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提出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目标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新常态 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
策部署。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全覆盖。《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是党中央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一起构成审计监督体系的审计主体,作为国家审计在组织内部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既是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治理改进的重要手段。要适应高校发展的新要求,明确自身职能定位,以服务高校治理为宗旨,以风险导向为抓手,以提升治理绩效为目标,努力开展工作。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服务治理,找准新定位
李克强总理指出,审计队伍要切实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这是国家治理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高校的治理架构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和教授治学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职权和教授的学术权力,构成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是在高校治理的框架下履行其职责,作为高校治理中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学校的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因素,协助学校通过建章立制等手段不断提升预防风险、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保障学校实现战略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只有服务于治理目标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顺应时势,把握新机遇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既是科学、先进的顶层设计,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集体智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类矛盾、问题也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追责问效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国家对高校的各类检查、审计、巡视成为常态,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形势新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苦练内功,迎接新挑战
“打铁还需自身硬”,顺应新形势,开启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新征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做好了准备?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现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面临以下挑战:
1.思想观念需要更新。主要表现为:监督较多,服务较少;查错较多,咨询较少;关注现象较多,深度挖掘较少;关注“点”上的问题较多,系统分析“面”上的问题较少;任务来源被动接受较多,主动谋划较少等。
2.胜任能力需要提升。主要表现为:业务能力不够,审计质量不高,沟通能力不强,审计力量不足等。
3.审计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仍是基于账簿,以手工或半手工的传统方式开展,尚未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审计效率和质量不高,审计覆盖率不高,内部审计职能应有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6个着力点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内部审计要适应大学治理的新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更新审计理念
以对公共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做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发现问题和促进内部控制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一方面,在学校主要业务、管理职能等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抓重要问题和关键风险,查找重大漏洞,健全内部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开展增值服务。内部审计应当利用专业优势、信息优势在高校业务运行、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向学校管理者提供合理化建议,协助高校领导科学决策,促进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审计视角
内部审计工作要从细处入手,更要从高处着眼。要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治理,提高站位和视角,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审计計划;密切围绕当前高校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相关风险开展工作。比如,现阶段内部审计在学校层面可以多关注在制定实施“双一流”战略时,针对人才(包括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等)竞争风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情况;针对科研实力提升的战略要求,进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情况;针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管理效率的战略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资源募集机制改革、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开展相关领域内控审计、绩效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战略审计等。报告审计结果时,更多运用宏观、中观视角,从对事业发展整体、全局的影响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以流程为载体,针对制度层面、体制和机制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和审计方式
审计的定位和目标要求更有效率地、更务实地开展工作。创新审计业务的组织模式,应从理解审计对象的业务入手,以系统的、全流程的思路,在全面分析业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工作。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做好软、硬件两方面的准备。所谓“软件”,就是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包括大数据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所谓“硬件”,就是审计的条件和工具,既可以是通用的软件、数据库,也可以是定制的大数据平台、ERP系统等。各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盲目建设。
(四)提升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
一是严格把住内部审计人员入口关,吸引和聘用具有专业背景、从业经验、职业道德的人才。二是加强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学习研究等,建立学习-研究型团队,强化内涵式发展。三是制定中、长期内部审计人才计划,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在职级职务、专业资格、技术职称等方面得到提高,打通上升渠道,为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保障。四是建立适当的薪酬惩罚及激励机制,在高校内部审计领域培养并留住一批业务素养好、综合能力强、忠诚度高的人才,认可并激励内部审计领域的“工匠、巨匠精神”。
(五)推动审计问题整改
审计问题整改是审计结果运用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陆续发布了系列文件推动审计整改,如2017年8月,《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办法》发布,明确了审计问题整改责任,要求建立台账、清单和对账销号制度;2018年1月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为内部审计切实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提供助力。
(六)共享信息资源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纪检监察、财务、基建、科研、组织人事、内部控制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同时,在校际搭建交流平台,破除信息壁垒,解决各高校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当前学校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zhaomeirong@gsm.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