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值为导向 提升审计成果
2018-09-10李巧珍
李巧珍
2016年5月,B公司审计室在对其下属子公司C公司进行经营者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根据C公司合理趋势下存在的异常点,抽丝剥茧,深挖细查,发现该公司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转移公司利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同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有效扭转了C公司净利润逐年明显下滑的趋势,实现了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审计目标。
一、审计缘起
2016年3月,C公司总经理到龄退休离任。C公司作为A集团的三级子公司,根据A集团“经营者办理提任、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需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A集团的二级子公司B公司审计室在接到集团干部处委托后,派出审计组对C公司进行经营者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二、疑点初现
审计立项后,审计组首先与财务部门协调,采集了C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整理后如表1所示。从数据来看,自2010年起,C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2015年,该公司年度净利润仅为2010年净利润的12.70%,下降了87.28%。但除2015年外,营业收入均逐年上升。
C公司是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主营出租汽车服务、汽配销售、自有汽车租赁服务,其净利润下滑趋势如此明显,为什么在此之前分管领导并没有委托审计室进行过专项审计呢?难道是因为这个下滑趋势是合理的?基于这些疑问,审计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查证C公司完成上级公司考核指标的情况,一路查询了解行业发展情况。
从前期经营责任考核审计相关档案中整理的数据(如表2所示)来看,C公司各年度基本都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营业收入考核指标;2010年-2014年均超额完成了净利润考核指标,仅2015年未完成,总体考核完成情况较好,也就是说,C公司的经营情况总体而言达到了上级公司的要求。但营业收入的考核指标是逐年上升的,净利润的考核指标却是逐年下降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行业环境来看,2011年5月,该公司所在的S市统一下调了出租车驾驶员承包指标,即减少了同等经营规模下出租公司的营收。同时,由于社保基数逐年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刚性增加等因素,整个出租行业的经营日趋艰难。B公司对C公司的净利润考核指标逐年下调也印证了这一行业发展趋势。
通过两路调查分析,审计组找到了部分答案,即C公司净利润的下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C公司的实际营收、营收考核指标却都是逐年上升的,这一点还是无法解释。是否增加了出租车辆或是开发了其他新的业务?净利润的下降与营收的增长相背离,是正常还是异常?能不能通过常规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发现问题所在,找到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蹊径?
三、抽丝剥茧
带着以上疑问,审计组对营业收入按来源进行了细分,发现除了常规的出租车业务,该经营者在任期内(2010年起)开发了自有车辆租赁业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C公司出租车数量不变、单车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公司总体营收仍然能够保持增长。那么,其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新开发的业务只增营收不增效益?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要开发新业务呢,或者新业务是可以增加效益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体现出效益的增加?
以上种种疑团,使审计组再次审视目前的线索,以期寻求突破。
自有车辆租赁业务也许是本次审计一个好的突破口,审计组决定由此入手,好好查一查。审计人员请C公司提供自有车辆租赁业务相关数据,但由于C公司未实行单车核算制度,只能提供车辆清单和相关的租车合同。看来只能自己做一张单车核算的毛利分析表了。于是,审计组导出了财务数据,并通过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处理方式,对其租赁业务收入、主要成本项目按车辆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其中有一辆车,每月的折旧额为6555.22元,而每月对外的租赁价格仅为6500元,该车当年还发生了15466.97元的修理费、6828.12元的保险费。在不考虑企业可能为该车承担的汽油费、人工成本的情况下,该车在2015年度就亏损了22957.73元,而这只是比较突出的一辆车,并不是个案。部分租赁车辆的毛利情况如表3所示。
四、追根寻源
单车出租价格低于车辆折旧,这么明显的不合理亏损为什么会发生?从统计数据来看,并不是所有车辆的毛利都低,那么毛利低的那些车辆有什么共性?审计组对此进一步实施了内部控制测试,查阅合同以及相关的汽油费、修理费等凭证资料,继而发现:
一是汽车租赁合同未经总经理审批,直接由车队人员与客户签订,车辆租赁价格失去控制。
二是部分租赁车汽油费报销仅有大额发票,无车辆加油明细,加油的真实性、合理性难以把握,燃油费居高不下。
三是未与定点车辆维修服务供应商签订合同,核查凭证后附的维修结算单后发现车辆维修的材料费无折扣,就算是市场上通常有折扣的人工费亦无折扣,费用明显偏高。
四是表3中亏损的车辆5和车辆6以及其他几辆毛利低的车辆都是租给了同一个客户——F公司。
那么,这个客户是否有异常?审计组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了这个公司的公示信息,查询出来的企业法人代表的名字让审计组眼前一亮:似曾相识嘛!它就在进场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职工名单中,审计组很快找到了他——H职工。
至此,审计组的大部分疑问已经得到解答,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审计证据。审计组向分管领导汇报后,约谈了该职工。在企业公示信息、合同和数据面前,该职工只能承认自己是联合车队队长,利用管理漏洞和总经理即将退休疏于管理的空当,逐渐将原来跟外公司签约的车辆,在到期后先低价出租给其注册的F公司,然后再跟原来客户签约,以赚取差价。
五、审计成效
审计组将有关事实材料移交给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责任人员和追回损失;同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租赁业务为C公司出具了一份管理建议书。
继任的经营者正苦于对新公司情况不了解、业务不熟悉,不知该如何扭转净利润逐年下滑的趋势,对管理建议书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上任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主要抓手:一方面,解除了与F公司的租赁合同;另一方面,着手建章立制、堵住管理漏洞,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公司的损失,如根据审计建议书建议,建立合同审批与管理制度、单车效益核算制度;与客户充分沟通、重新谈判后签订新的租车合同等。
2017年初,在B公司审计室对C公司进行后续审计时,发现C公司的审计整改率达到100%。通过下半年的整改落实,C公司的自有车辆租赁业务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在2016年12月业务毛利率达到23.91%,成为C公司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2016年度C公司净利润也达到62.66万元,为2015年度的1.67倍。
六、审计启示
第一,何为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前述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生审计,而是内部审计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的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是对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活动的继承與发展。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增值审计的理念,即审计视角不再仅仅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而是关注和重视数据背后的业务流程相关控制问题及重大风险,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深度挖掘问题根源,提出改善和优化的意见,帮助组织实现增值目标。
第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项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其审计结果除了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之外,还可以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管理成果,帮助继任的经营者提升履职和管理能力,这也是内部审计促进组织增值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在看似平常的例行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只要始终坚持以企业增值为导向,保持职业审慎,对看似合理的变动趋势不掉以轻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大胆假设、细心求证,就能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服务的审计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201306,电子邮箱:shinysand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