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对策研究
2018-09-10方振静
方振静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中村的建立,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在就业方面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该文针对失地农民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失地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108-01
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更多的趋向于城市化,农民逐渐失去了创造利益的土地资源。农民要生存,国家要维护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把失地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开展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专项调研工作
针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包括不局限于年龄、受教育程度、养老医疗、子女受教育状况和就业等方面,对居住环境、收支状况、生活的期待、政府政策的满意程度等。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需求年龄多在16-50岁左右,教育程度在初中和高中,男性多于女性,技能需求倾向于简单操作和低成本培训。潍坊市失地农民多数都是集中的机械化劳作模式,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部分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只能外出打工。单户的农业种植户大部分都是中年女性,在失地后寻求简单的劳务补贴家用,从整个家庭收入和心理层面讲,这部分农民内心焦虑,担忧,对未来的生活、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充满担忧和不确定性,对政府信任度也有所降低。
2 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对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因此应从多方面完善政策,提供保障。
2.1 大量宣傳岗前培训政策
对需要就业技能的农民长期宣传,并积极开展岗前培训。
2.2 提供互联网创业平台,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互联网+特色产品、绿色产业和科技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高质量、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生存环境,建立健康绿色产品产业群。政府批准失地农民承包山林,充分利用农特色产品和养生健康,形成生态产业链。例如充分利用浮烟山的地理山林环境,散养家畜,利用家畜粪便种植水果和绿色蔬菜,形成养殖、种植产业链,产品不仅销售给当地城镇居民,更利用“互联网+”打开市场,推向全国。
2.3 完善金融信贷政策
政府鼓励失地农民灵活就业,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挥其农业生产技能,就要从经济上给予支持,降低或减免年限的承包费,或者无息贷款,承包经营山林园区,从事种养业,甚至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链,这就不断发展产业链条,壮大村镇集体经济,使其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2.4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现行税法优惠自主创业的基础上,再对地方税收进行减免降低税率等措施,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发展生产,自主创业。
3 加大权益保障实施力度,营造关心关爱社会环境
3.1 通过社会保障途径增加老年失地农民的民政资助
当地民政部门从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给予补助,解决生存问题。
3.2 对中青年失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支持
要留住本土人员,吸引外来人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与失地农民能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内容。根据失地农民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与职业技术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对于潍坊地区来说,可充分利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和山东技师学院的优势,专门编制为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专业学习大纲和学习内容,为其就业提供更专业、更对口的指导和帮助。
3.3 对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费用资助
多方筹集培训费用和政府支持加大对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除各级政府在财政列支中应设立为农民职业培训的专门资金,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资金投入,农民学成后,可以将自身技艺和职业发展与企业结合,再给企业创造收益。
3 政府支持,加大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理论研究
3.1 深入分析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精准性和特定性
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相对接,深入嵌入社会环境、准确定位职业培训内容、开发基础生源的培训教育方式;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并且有意愿的农民挑选出来,为其提供培训以及专业化教育。尤其对专业大户、农场主以及合作社带头人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做到教育培训政策宣传并对培育人员信息统计和归档。
3.2 深入研究职业培训的创新培训形式和方式的多样性
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相结合,实现职业培训产品多样化供给;支持失地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增加培训内容,比如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创业创新等培训。
参考文献:
[1] 徐敏.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调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67-69.
[2] 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