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

2018-09-10高涛

度假旅游 2018年9期

高涛

摘要:在我国传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盲目的进行建设,从而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千村一貌”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为了在新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宜居”的新农村人居环境,文章将对坚持生态设计理念,推行生态住区新模式、推行乡土化设计观,保持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以及在城乡规划一体化理念下应“求同存异”等措施展开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新城镇化;农村人居环境;乡土化设;发展与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094-02

在我国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实现新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有效解决城乡存在二元差异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受到传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不仅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差,而且还导致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存在。笔者南京工业大学课题: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环境设计研究,课题编号,ZX17442510002,着重探究这个问题。可见,在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应该怎样发展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话题。

1 坚持生态设计理念,推行生态住区新模式

1.1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优势,推广生态住区建设模式

我国农村的住宅区在建设过程中,其模仿城镇化建设的现象比較常见,基于该种状况下,致使城乡发展“本末倒置”,农村放弃自身的先天优势进行建设,从而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更是给当地经济、社会以及人文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来说,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各有千秋,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然环境优势。基于此,在生态化住区的建设工作当中,首先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将自然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建构属于农村特色的住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地处亚热带气候的湖南地区,该地区地形中以盆地和丘陵居多,日照充足。但是,从之前农村住区建设过程中来看,居民大都将山丘进行填平,将水塘也填满,不仅有着相同的建筑风格,而且基于这样的建筑功能下,既不利于排水、防潮,而且也使得建筑单一缺少特色。但是,如果在该地区中推广生态住区建设模式,将地形、地貌等条件充分地利用起来,依坡就势,那么将促使农村人居环境有极大的改善。总而言之,在各个地区全面的推广生态住区建设模式,能够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构建属于农村住区的建筑特色,恢复乡村魅力。

1.2 充分利用新技术,满足现代农民的生活需求

一定程度上来说,农村人民迁往城市,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背景关系,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发展缓慢,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等。而其中,因为技术水平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特别是住区建设以及能源利用方面尤为突出。首先,在我国农村新建住区中,仍然采用能耗较大的粘土砖以及原生态林木,主要的燃烧的是煤炭或者是木柴,先进的太阳能技术以及天然气等几乎没有推广。其次,在建设住宅区时采用的是传统的施工模式,不仅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而且更没有安全保障。最后,由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投入成本较高,在农村地区根本没有得到普及。由于该些问题的存在,从而并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从而导致农村渐渐陷入“宜居”困境,最终致使常住人口不断减少,空房率不断提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利用各项先进的技术极为重要。在农村地区有着充分良好的自然条件,政府等相关部门就应该对其形成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普及网络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促使农村追赶山城市的发展水平,最终为农村拉回人气。

1.3 重视室内环境问题,实现生态住区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农村住宅区的存在很多的室内环境问题,相比较于城市方面而言,有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没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日常饮水用电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二,户型与空间面积设计不合理,按照城市的户型建设,导致农村住宅区空间功能不明确。第三,没有精心的设计室内环境,从而导致缺乏人文氛围,主旨不明。第四,未能有效利用农村自然地空气以及光照等条件,致使室内物理环境较差。第五,室内存在大量的装修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此,为了促使农村住区内外环境和谐统一,为农民构建良好的室内环境,就必须创新设计理念,推广生态室内装饰。

2 推行乡土化设计观,保持农村人居环境特色

当前,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乡土化的设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所谓的乡土化城市风格。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哦农村居民,在建设过程中却向着城镇化方向发展,致使城乡发展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而基于该汇总模式下,城乡面貌逐渐相同,造成了所谓的“千城一面,千村一貌”的现象。而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保持农村的特色,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利于农民的生产活动,而且更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农村居民环境中推行乡土化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其优势,而且更能保持原有的农村特色。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巨大,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传统居民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因此,应该将这些乡土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促使原生态乡土风貌得到恢复与发展。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 乡土建筑

对于乡土建筑来说,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文风情,因此,在乡土建筑建设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本着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核心,呈现给居民一种乡土特色美景。与此同时,一定要对传统农村的地形地貌等形成高度的重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促使其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的同时,还能促使建筑能够满足居民的不同生活需求,最终在建筑群体上能够让人体会到古居民的感受,促使建筑呈现出乡土特色,将乡村的魅力无限放大。

2.2 乡土景观

乡土景观的概念,简单来说,其背景就是大地,其核心就是乡村部落的景色,总体来说,就是将经济、文化以及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进行大力地发展建设。而该些方面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而且所采用的是一种适应自然以及土地等的过程,最终也有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

3 在城乡规划一体化理念下应“求同存异”

在城乡规划法中,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以及乡规划等全部的城乡规划内容,这些内容同在一个法律管理当中,最终的目的就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从当前情况中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比如说上海昆山实施的城乡一体会战略,基于该种战略目标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为此,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奖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促使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基于城乡一体化理念下,也造成了很多像千村一貌等问题出现,最终导致农村渐渐地没有了吸引力,农村地区居民逐渐向城市方向转移。因此,在进行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求同存异、突出特色”的理念为基础。

4 提高审美水平,恢复农村“诗情画意”式的田园风光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其所著的《桃花源记》中,将自身向往的美丽乡村形象充分的描述出来,但是诗中所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诗中描述的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关,实质上就是一种乡土审美。基于审美视角下,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符合乡村的风格,简单来说就是乡土建筑与乡土景观所含有的审美,远远超过农村欧式的建筑风格。乡土景观设计,不仅没有将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发生些许大的改变,从而还能促使自然因素与地形地势等方面更好地融合,在遵循人性胡空间设计基础上,促使乡村建设更具实用性、耐用性以及审美感。除此之外,乡土景观设计能够将农村地区中的农田、水系以及土地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宁静的现代画面。总而言之,基于审美角度出发,乡土景观设计就是一种养眼的极具亲和力的景观风景。

5 结论

总之,在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城镇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将是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从传统中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来看,有着较多的盲目性,最终致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基于中央提出的新城镇化内容,从而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当中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國农村地区来说,不同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形优势,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不能按照国外的建设模式,同时也能将城市的建设模式作为基础,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从农村地区自身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聂梅生.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8-9.

[2] 温家宝.要加强古村落保护,应吸取拆真建伪教训[N].京华时报,2011-09-07.

[3]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15(4):124-128.

[4]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9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6-27.

[5] 俞孔坚.新农村建设宜先做“反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6( 3) : 189-191.

[6] 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树华,杨秀娟,董建军,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4-5.

[7] 方明,刘军.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8] 彭震伟,孙婕.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17(2):55-56.

[9]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