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10唐卫红
唐卫红
摘要:隨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远离都市的嘈杂,抛撒生活的烦恼,循迹山野、驻足农庄的休闲度假方式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近些年在中国各省市地区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文阐述了天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天津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030-03
乡村旅游是以特有的乡村环境、民俗风光、乡村文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的乡村范围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战略产业,可拓展农业经济的多元价值,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还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确保乡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工程”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工程”。同时还作为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宣传平台,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天津作为大型城市,农业区县占其所辖面积的 70% 左右,乡村旅游在天津旅游业的地位逐年上升。因此评述天津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明确天津乡村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认清机遇和挑战对天津乡村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天津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乡村旅游规模与效益逐年递增
近年来天津响应“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田园农业、采摘果园、观光农园、民俗风情、农家乐等多类型的乡村旅游体系,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生态效益统筹提升。
2017年11月,天津市农委启动了《天津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150万人次,消费规模突破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
1.2 乡村旅游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与荣誉
多年来的发展使得天津依托本地区自有湿地资源、滨海资源和运河资源,形成了三条生态观光廊道。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蓟州、宝坻、武清、西青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培育了蓟州郭家沟、西青水高庄园等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有14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5个村被认定为全国示范村。全市规划了9条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了15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200个示范村(点)和3000户示范经营户。
2013年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016年宝坻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环市区津郊采摘游”和“津北远郊赏秋游”两条线路入选国家农业部以“仲秋到田间支去采摘”为主题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精品景点线路。蓟州区成果最多,有18个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6户农家院经营户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21人获得“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101户农家院被评选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1.3 乡村旅游模式与类型日趋多元化
根据实地调研统计,我市目前的乡村旅游模式是“传统+现代”。各区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将现代商业模式融入传统业态,形成了既有以蓟县农家乐、宁河板桥镇民俗村、辛口镇市民农园、杨柳青水高庄园等传统形式,又有蓟州小穿芳峪乡野公园、武清京滨玫瑰庄园、西青花漾年华主题乐园等小型田园综合体,形成“传统中有现代、现代中有传统”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如宝坻区因地制宜,打造了广济寺、金顶石幢、珠江温泉城、玉佛宫博物馆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同打造了一系列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如冯家庄红色主题博物馆、大米庄红色文化展厅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接受思想的洗礼。
2 天津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缺乏规划的指导,产业合力尚未形成
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发展是旅游、文化、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而且还与多种行业相联系,如服务业、建筑业、农业等。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全局性的统筹规划来进行指导,配合全面、 综合的管理体系来支撑,从而形成产业合力。但实际上,虽然天津乡村旅游发展已具发展规模,但存在管理粗放、协调性不强、政府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在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方面还存在潜在空间。
2.2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宣传推广,文化创意内涵不足
目前,天津的农家乐经营多是采用全家总动员的方式,几乎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和
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经营中,由于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谋利思想占主导,能省则省,缺乏必要的宣传推广,更不愿意动脑筋去创新,导致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不足,以北辰区为例,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但目前的乡村旅游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再比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北辰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2.3 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内容严重雷同
有部分农家乐经营者认为人们来乡村旅游仅仅是为了“吃农家饭”,而且受食材所限,各农家乐经营者所做的饭菜极为相似。这显然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和求新求异的需求,长此以往,还会降低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导致顾客的流动性和选择农家乐的随意性较大。在娱乐方面,大多数农家乐提供的娱乐项目都极为传统,诸如棋牌、麻将、卡拉OK等。实际上,可供游客体验的项目有很多,比如皮影、草编、缝绣、根雕、泥塑、石艺、剪纸、小吃制作等等,但很少有农家乐推出上述娱乐项目。在住宿方面,在乡村房屋结构的基础上,大多农家乐经营者都模仿快捷宾馆的模式布置室内,不能充分体现农家格调,从而违背了游客回归自然、追求本色的初衷。
2.4 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们去乡村旅游多为自驾方式,这就要求在旅游景点有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但目前在天津地区,虽然天津公交已经开通了至盘山、梨木台、毛家峪的直达旅游专线,但是车辆密度小、无法满足高峰旅游时间的客流需求,而且由于通往村子的小路较窄,往来游客较多,车辆拥挤,延误通行时间。同时在乡村旅游集中的地点没有大规模的停车场地,造成自驾车辆乱停乱放,极易造成交通堵塞。
在餐饮方面,多数农家乐受房屋面积所限,出现食品加工和生活场地混用的现象,从而带来食品交叉污染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农家乐经营者大多不配备食品卫生防护设施和餐饮器皿等消毒设备,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损害游客的身心健康。
3 天津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天津乡村旅游可在贯彻落实《美丽天津建设纲要》,突出天津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树立“生态为本、产业发展、文化支撑、功能提升”的规划理念,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中的多重效益,使乡村旅游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产业的发展思路上进行跨越式发展,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3.1 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创意内涵
突出特色可以结合本地现有自然资源开展,以北辰区为例,可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以蓟州区为例,可以建设一批具有田园气息的休闲书吧,运动养吧等创意休闲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创意休闲产品和服务。
提升文化创意内涵一是挖掘当地本土文化,以北辰区为例,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同时可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還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历代英杰等相关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如乡村传统的婚俗节庆等,这不仅吸引游客停留,而且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2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天津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需要必要的媒体宣传。在天津的众多乡村旅游集中区中,只有蓟州区建立了乡村旅游官方网站,拍摄农家乐特色风光片,印制了《蓟县农家乐旅游指南》,借助央视7套、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其他各区县没有太重视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宣传推介工作。实际上,一方面,天津各区县可建立乡村微信公众平台及乡村旅游网站,通过与当地通讯公司合作,游客可以随时查到所需旅游信息、旅游线路和其他资讯。同时可定期出版《天津乡村旅游报》,邀请天津及各区县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专题报道旅游发展经验。在乡村旅游网站上,游客可发布乡村旅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色菜肴等图文并茂的旅游攻略及推文,加大宣传力度。
3.3 适度打造精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人们越来越愿意在旅游上投入时间和金钱,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产品已从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产品的综合体,这为天津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天津应着重分析乡村地域景观特色,以小规模、精品化、高端型的发展模式为主,可在保留原有村庄民居特色风俗的基础上,形成乡村旅游聚集区,如以蓟州区为山野养生区、以滨海新区为渔业体验区、以七里海湿地为生态风情区,设计不同主题的乡村休闲活动,重点打造以科技观光型、农事参与型、休闲度假型、文化创意型旅游项目,并与北京、河北共同探索乡村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打造高端京津冀一体化旅游线路。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按照有关服务规范标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住宿、餐饮、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
设施,提升公共卫生标准。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场所的道路修建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创造便捷畅快的基础条件。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长效培训机制,积极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利用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乡村旅游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应用管理人才,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史玉丁,李建军.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J].旅游学刊,2018(2):15-26.
[2] 李宪宝,张思蒙.我国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9-54
[3] 亚·尼玛.乡村旅游的本质解读与村庄规划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8(5):98-104.
[4] 赵承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8(4):42-44.
[5] 杨咏,赵首栋.浅析旅游文创设计对乡村文化的推广作用——以宝坻地区乡村旅游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4):105-107.
[6] 王林华.大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30-31.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