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

2018-09-10朱松挺

高教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朱松挺

摘 要:文章梳理了媒体素养相关的概念和国外媒体素养教育情况,并在杭州下沙3所高职院校范围内开展调查,总结大学生媒体接触行为和媒体素养特点,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并提出以媒体素养为抓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三点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166-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concepts of media literacy in China and abroad. Then thre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iasha District, Hangzhou are investigated,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 media literacy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students' new media literac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media literacy as the starting point.

Keywords: new media; media litera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近年來,网络被视为更高效的互动、沟通和传播媒介,在社会中得到迅猛的发展,以手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正以势如破竹的态势渗入到大学校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学习、交流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繁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艰巨、复杂的任务。缺乏媒体素养的大学生极易迷失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新鲜资讯中,对网络信息无差别的对待,缺乏审视、鉴别、分析和批判的使用,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也将强烈冲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而,必须对大学生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并将其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模块,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媒体素养的含义

“媒体素养”一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自英国学者首次提出以来,媒体素养的含义几经变化, 至今已发展为多角度、多含义和多层面的概念组合。目前最广为认同的是:人们认识、评价、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态度和能力,具体包括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具备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思辨性反应等综合能力。据相关调查统计,包括新西兰、加拿大、澳洲、英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早已将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媒体素养相关的内容。2001 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高中和中小学阶段同时设置“综合教育”科目,而媒体素养正是其中的一个子模块。2002年,台湾教育部专门发布《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相比较而言,我国大陆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关注相对落后,更多处于是学界研讨之中,并未上升到规划层面。2004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首次召开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接着,一些高校陆续开设新闻与传播相关专业,并通过学术刊物、广播站、文体活动团体等形式让大学生广泛接触并深刻认识媒体, 媒体素养相关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也开始见诸媒体。虽然媒体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仍十分欠缺,尤其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缺乏更好的途径和手段。

二、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媒体的使用、认知、分析和评价,掌握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2017年7月,笔者在杭州下沙3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份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媒体接触行为、使用动机和对媒体的认知等三方面。

(一)媒体接触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是电脑、手机、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的重要消费群体。其中,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体为手机和电脑,每天的平均时长分别达106和54分钟。具体数据如下表1:

在实地调查和个人访谈过程中也发现,这些学校中,大学生拥有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达100%,传统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及电视等在当代大学生中逐渐遇冷。

(二)媒体使用动机

具体到媒体的使用动机,75.4%的学生选择了获取新闻资讯和休闲娱乐,其他有22.5%的学生选择“人际交流”,此外,也有学生仅仅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游戏。另外,结合国内学者做的相关调查,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的资讯中,国内新闻、本地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和热点报道分别占据前五强。充分说明大学生媒体利用动机的丰富多元,他们有着十分个性化的需求,渴望了解外界信息,也会利用媒体来调节业余生活。

(三)媒体认知情况

媒体的认知情况是大学生每条素养的核心层面。面对“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一问题时,41.6%的大学生选择了新闻媒体是“提供新闻传播信息的工具”,30.7%的大学生回答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共舆论机关”。而当被问及是否信任网络信息时,22.3%的学生选择了“不会完全相信,会选择通过其他途径鉴别”,也有56.8%的学生选择“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无法判断”,另外,11.8%的学生表示网络信息纯属“小道消息,完全不值得信任”,而“完全信任”的占5.6%。值得注意的是,有6.1%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三、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特点

(一)新媒体向大学生全面渗透

青年人是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中年轻且高学历人群已经十分普及,大学生当中网民占比极高,这充分表明,网络已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相对其他人群,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需求更为强烈,网络技术能力更强,除娱乐功能以外,他们还密切关注和使用着网络的资讯获取、知识传播和社会交往功能,因此,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已深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行、审美情趣、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影响。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程序,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辨识能力有限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更是鲜见专门的操作,因此,大学生整体的网络媒体素养水平偏低。当代大学生习惯网上阅读,但他们对于新媒体的特征和实质缺乏充分的了解,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警惕,导致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十分有限,对负面信息的抵抗能力有限,极易被各类网络媒体“绑架”。根据以上调查,大学生无法判断新闻报道真假或者没有想过辨别的学生竟然超过60%。

(三)自媒体的运用缺乏规范

自媒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大众参与信息分享和制作的门槛,信息使用者和发布者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作为社会中较早使用自媒体的人群,大学生更多地参与了信息内容的发布和传播。然而,就大学生发布信息内容看来,信息内容单一、缺乏深度思考,内容质量相对较低,在网络信息领域较少看到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往往缺乏信息责任意识,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缺乏网络责任意识,容易匿名发布不良信息等。

四、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对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一)过度依赖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网络时代原住民的90后大学生,相对其他人更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中。这给他们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方面,他们容易封闭自己,不断地与社会疏离,从而对现实产生厌倦、无法合群的倾向,导致精神孤独、情感迷失、心理脆弱;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生活中个体的意愿往往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加速膨胀,个性过度发展,造成一整代人共同意识的淡化和集体意识的缺失。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大学生更容易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

(二)多元信息冲击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造成困扰

现阶段的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互联网充斥着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信息,同时不乏境外政治势力和组织不怀好意的宣传和煽动。而大学生对社会中偏激的舆论信息、失之偏颇的观念意识、恶意挑撥的政治宣传信息缺乏警惕,他们本未成熟的政治观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最终政治态度模糊不清、政治立场摇摆不定、理想信念缺失甚至崩塌。这一现状,也提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政工作水平准,努力应对新媒体环境中的意识形态斗争。

(三)碎片化信息泛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化的解构

与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新媒体技术非线性、网络状的信息结构表达模式,使得网络信息碎片化呈现,这种剧烈的变化对各传统学科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新媒体时代下成长的青少年已不再用线性的方式,而是更多地以直觉、联想的方法将信息进行串联、理解。在这种超文本阅读方式之下,信息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因此,大学生产生的思考偏于直觉和想象,传统文本阅读建立起来的思想的条理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被大大削弱了。如何处理教育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变化相适应,应引起思想教育者的思考。

五、以媒体素养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能力

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使他们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资讯服务,是提高其新媒体素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阅读图书期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仅要求人们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网络新媒体则以内容繁杂、形式多元的属性,对网民的信息使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动机接触新媒体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娱乐、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溺于游戏和网络娱乐之中,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着力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接触动机,提升网络信息获取能力,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开阔整体视野。

(二)增强大学生新媒体信息判断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具备更强的虚拟性、泛娱乐化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仍处于成长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暂时缺乏鉴别能力,极容易为虚假信息误导、商业炒作所迷惑。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判断能力显得十分有必要。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多多关注、了解媒体运作的原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带领学生切身实践新媒体的运营和操作过程,以加强他们辨别真伪和不良信息的能力。除了给大学生普及大众传媒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引领大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下,对媒体进行全面有效的价值判断。

(三)强调大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

现代新媒体传播环境自带强大的互动和自媒体属性,与其他网民一样,大学生绝非简单的受众,同时也充当着信息的传播和制作角色。具有新媒体素养的大学生,应当是新媒体的主人,完全能够准确、恰当地借助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信息传播方法,懂得利用网络媒体工具正常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同时,作为信息制作者的大学生还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兼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积极制作、传播真实、健康、文明的信息,避免传播格调低下、虚假的不实信息。这是新时代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途径。

六、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化的浪潮将每个人都卷入其中。在这个纷繁万象的信息社会中,个人获取、处理和评价、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数字时代媒体素养水平更高的现代公民的迫切任务。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媒体素养教育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相关的媒体素养教学实践还比较罕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探索利用更有效的方式加强思政工作实效。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梳理媒体素养的概念,调研大学生群体媒体素养现状,分析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特点及给思政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除以上几点外,还应探索开设媒体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重视提升高校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组织和协会的功能,并注重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并不能止步于媒体素养的表面提高,而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积极主动促进自身媒体素养教育的长远提升。唯有提升自己的自主媒体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才能在学习型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冯灵.大学生微信使用与媒体素养[D].西南大学,2015.

[2]王新,田明,李岩芳.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学生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32-133.

[3]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05):94-96.

[4]金锡标,张瑶琴.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1):22-23.

[5]李云先.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130-131.

[6]陈丽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27-28.

[8]谢春娟.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

[9]岳希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