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2018-09-10林英司春灿韩文华冯唐锴

高教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生物工程能力培养

林英 司春灿 韩文华 冯唐锴

摘 要:应用型地方院校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对应用型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完善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37-03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Taking Bio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bio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Keyword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Bio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前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科技创新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目前促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应用研究即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具备“应用型”特征的科学研究不仅能推动、促进应用型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还能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2]。因此为了很好的将更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向货架,地方应用型院校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在现阶段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物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3,4]。美国政府在《国家生物经济蓝图》中,明确将“支持研究以奠定 21世纪生物经济基础”作为科技预算的优先重点[5]。德国在《国家生物经济政策战略》中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提高德国在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全球竞争力[6]。原国家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9月在召开的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将生物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也逐渐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要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谋得有利位势,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加紧建设生物经济强国,不仅要培养出适合于能从事于基础研究的高精尖的人才,同时也要培育出一批专注于应用研究,能将生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灵活转移的应用型人才。因为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思维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过程中同样不可缺少。并且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联系性的,科研创新推动知识应用,反之,以知识应用为主的应用性研究可以激发理论创新[7]。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二)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从事食品发酵、药品生产以及环境生物等过程和设备的生产、研究、开发、设计等工作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衔接研究生教育;对于本科毕业后就从事生物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在日新月异发展的行业中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理念,更好的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同时, 大学生在参与科研创新的过程中, 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接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提高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

因此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生物工程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来说,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能仅限于研究性院校,应用型性地方院校同样不能忽略。

二、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高校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的来看,这些问题有学校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的。

1. 从学校方面来看,应用型地方院校特别是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受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支持环境的影响,科研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引导激励机制等各种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热情。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生物工程技术是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场地紧缺等硬性条件的缺乏,导致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严重滞后于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技术变革,也极大限制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

2. 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单纯性的传授课本知识,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受到过于饱和的教学任务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本科生由于知识体系不完整,对专业领域缺乏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很难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科研创新活动。

3. 从学生自身层面来看,少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较低,对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考前几周突击背诵一下,仅仅满足考试不挂科,根本不曾思考过科研创新。大部分学生对科研活动认识不清,存在科研“高大上论”,认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为之过早。少数同学愿意主动参与到科研中来,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存在浅尝辄止或中途放弃的现象。

三、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校应在机制、制度、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本科生科研创新提供保障

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首先要通过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快速推进配套制度等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只有教师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被激发出来了才能带动学生。应用型地方院校科研机制、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的基础上。如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要改变原有的仅“以论文为导向”,要逐渐探索建立以技术应用转化创新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地方性高校在发展时,要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具体细化各项政策。如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的聘请、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指导学生都要给予良好的政策支撑。

高校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把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及地位提升到应有的认识高度。如在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高校要开设专门的科研知识课程。如文献检索课、科技论文写作与数据处理课、实验方法课程等。要改变原来的认为把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课余活动进行管理,对于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也应该出台合理的管理机制、奖励机制和成果评价机制。只有从教师到学生都有比较完善的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下,高校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应用型科研创新氛围,吸纳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

优质的硬件设施、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谐的实验室环境和自主操作的实践平台,是决定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发散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研究水平的重要条件。生物工程是一门技术更新非常快的学科,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为了让师生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和技术变革。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在生物工程专业仪器设备的购买、场地的占用、耗材的使用、仪器的维修等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教师应该采取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和保障,要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良好的科研素质。高校教师除了自己要开展相关的科研创新工作,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过程教学化,采取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要把科学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始终渗入理论课堂、实验实践活动。要把前沿的信息与成果传递给学生,要将自己科学研究过程的思路与方法及时有效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生物工程的相关实验教学中,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照片的拍摄角度,实验结果图表的呈现形式等都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严格的规范。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点滴教学过程中不断历练学生、潜移默化,才能彰显成效。

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专业科研和教学研究中来。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教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等纵向课题的机会较少。介于此情况,一方面应用型地方院校的教师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当地企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企业一起联合申报一些横向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如景德镇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近3年与已经与当地企业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及其在动物营养吸收、肠道健康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乐平市窑上辣椒优良品质筛选与规范化种植”、“中草药在规模化生态养鸡中提高产蛋量与免疫力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服务了地方经济,而且在带领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应的企业,为地方输送了紧缺的人才。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教师可以借助当地特有的资源,采取“以资源换平台”的方式联合国内外高层次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如景德镇学院生化系依托江西省特色资源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已经签订合作协议,在新岗山联合建设“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基地”。这些与国内外高层次研究机构的结合,对提高地方院校教师素质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科研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生物工程的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要认识到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学科都在不断涌现。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创造。因此要改变原有的一到考试就依靠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要开展科学创造,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生物工程专业本身涉及面广,学科方向多,相关课程涉及的概念和原理也多。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学好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利用网络资源、选修课等途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重能源、材料、环境等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要意识到学科交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泉,宽阔的学术视野是创新性思维品质形成的基础,没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就没有根基。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个人实验技能的提升。课前要预习实验,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如实验方案的制定、试剂的配制、仪器耗材、实验仪器的准备。课中要认真聆听老师对实验操作的讲解,课后要及时跟踪观察实验结果。要由原有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形成主人翁意识。同时要扭转科研都是“高大上”的思想,要意识到科研也可以接地气。科研其实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只要做个有心人,勤于思考和观察,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也可以是我们科研选题的来源。生物专业的本科生要积极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尽早进入实验室和指导老师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钻研、团队合作的精神,逐步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敢于創新,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个人就业和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养要渗透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各应用型地方院校要以开展应用型研究为导向,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挥棒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晓辰,范愉,孔晨,等.浅析新政策形势下我国科研机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12(3):286-288.

[2]何恩节,章毛连.科研视角下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5):114-118.

[3]邱宏伟.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我国生物技术跨越发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9):1-3.

[4]许露,刘志伟,江洪.基于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的全球生物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5):149-157.

[5]George R. Bolger,张泓.美国生物制药研究进展与国家生物经济蓝图[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37(1):34-38.

[6]王敬华,赵清华.德国生物经济战略及实施进展[J].全球科技经济 望,2015(2):1-5.

[7]黄玲.应用型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反思与探索——基于人文学科的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6):140-143.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生物工程能力培养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