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2018-09-10董斐娜

高教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体系建设第二课堂

董斐娜

摘 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是第二课堂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往往办得热闹却不成体系。本研究以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探索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建设第二课堂。研究以某院校的英语口语学社和校园英语报社的实际运作模式为例,思考对英语社团活动进行“三化”建设从而使社团工作产生品牌效应,并通过在英语社团实际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建设方案,旨在为形成规范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学生社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63-03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 of college English is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are often lively but not systematic. Guided by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output theory of language and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concept, this study tends to develop the secon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student community. Taking a college operation mode of English Club and English Campus Newspaper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considers optimizing English community activities so as to make the community work have brand effect. The scheme will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complemented through activities of English community so as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y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system building; student community

引言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化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理当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传统的以班级集体授课为教学形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语言能力,因此有必要建构课堂教学之外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然而事实上,诸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独立性和分散性,所以有必要建设一个完整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体系。

一、理论依据

(一)输入和输出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五项内容的二语习得“监察模式”,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获取成功的基本条件。Krashen认为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语料(即属于i+1水平的语料)后自然获得的[1]。

Swain经过长时间的法语浸润式教学实践提出了输出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pushed output)。语言的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语用使用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2]。

由此可见,语言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语料以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习得机制,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和反馈机会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但在教学实际中,受到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学时配额不足和教材内容落后的影响,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不够,可理解性输出更是严重不足,因此建构语言第二课堂显得尤为必要。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后由Vygotsky、Ausubel和Bruner等学者将其丰富和发展,提出认知是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构建的过程,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播,而是学习者通過对知识的经验解释将知识转变为个体的内部表达[3]。建构主义要求重新定位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强调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建构相应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促进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社团是中国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4]。在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过程中,学生社团起到了平台和纽带作用。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5],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实践探索

某院校建设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具体体现为“英语口语学社”和“校园英语报社”两个彼此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学生社团,前者是英语口语集训工坊,后者是英语写译实习基地。两个英语社团由教务处、院团委和基础课部主办,并受院团委直接管理,分别由两名英语专任教师指导活动,两名学生社长兼任团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社团日常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模式为“日常英语实践活动+特色英语技能大赛”,两个英语社团的日常英语实践活动为分别独立开展,特色英语技能大赛为定期联合举办。每学期活动周数为15周,学期活动时长共计30学时。

(一)日常英语实践活动

“日说英语”是英语口语学社的日常英语实践活动项目之一,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为指导教师每个工作日在社团成员微信群中发布一句英语表达文字,并就其语音、词汇、语法甚至文化背景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社团成员需要每日以发送朗读句子的语音信息的形式来进行“微信打卡”,学生管理员会每日人工记录社团成员参与此活动的数量,以此作为学期末考核社团成员社团活动参与度的一项指标。通过“日说英语”活动,学习者不仅可以跟老师学,还可以自主选择和效仿其他的优秀学习者,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增加自己进步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同侪学习的积极作用。

英语口语学社的每周活动项目名称为“悦读工坊”,主要采用经典著作阅读法,旨在培养学习者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其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并获得审美体验。每期活动有特定主题,每期时长平均为12学时,分为准备阶段、展示阶段、总评阶段三部分,用时分别为2学时、8学时和2学时。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指导教师将社员平均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集体敲定本期主题,并引导社员围绕主题通过互联网寻找材料,材料形式多模态化,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体裁以小说、散文和诗歌为主,指导教师实时调整所选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展示阶段为5个学习小组分别呈现各自的主题材料,呈现时间必须包括以英語歌曲或英语原声电影欣赏的形式进行导入、以配乐朗读英语经典或英语原声电影配音为主要内容的展示环节、以学习者不少于5句的英语表达和指导教师的语音语调纠正为内容的展示小结环节。总评阶段主要是引导学习者集体背诵一段英文经典作品片段,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纠正错误的语音语调。

校园英语报社主要负责编辑出版英语报纸,每月印发一期,每学期共发行四期。报社每周二下午召开一次编采例会,指导教师与报社成员商议版面编辑计划、上报选题、组织采稿,经指导教师审签后的稿件需进行录入、发小样、再交编辑同学进行多次校对,定版后交付印刷厂印刷,最后将报纸投放给学生们以供英语学习使用。校园英语报彩色刊印,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其中的英语美文、学生作品、时事热点、名人堂和我行我秀等主要栏目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此外,英语社团还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第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园地和宣传阵地,包括悦读、悦听和悦享三个版块,分别定期推出一定主题的英语美文如Samuel Ullman的散文Youth、英语视听材料如Michelle Obama的最后一场正式演讲——致年轻人、以及学生自己编排的英语资讯如青年志愿者之春运进行时——车站服务中的英语表达等内容。

(二)特色英语技能大赛

英语口语学社和校园英语报社在做好日常英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还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英语词汇技能大赛以及英语写作技能大赛,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建设营造“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为同类型的市赛和国赛选拔和储备了人才,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包括以英文写作为题型的初赛、以朗读语篇为形式的复赛和考察综合能力的决赛三项赛程。大赛决赛主要设置为三个环节,选手可以在才艺表演环节进行英文歌曲演唱、英语电影配音或英语美文朗诵(脱稿),情景对话环节考察选手的英语听说能力、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看图说话环节则主要展示选手观察是否认真、是否能掌握重点信息、思维是否清晰、词汇是否丰富、表达是否准确。在决赛中胜出的前三名选手将进入为期6个月的英语口语技能培训阶段,综合素质第一的储备选手将有资格参加一年一度的市级英语口语技能竞赛。

英语词汇技能大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阶段。个人赛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题型包括“汉语词汇翻译为英语”“英语词汇翻译为汉语”“英语词汇词形变换”“英语合成词连线”以及“选择正确英语词汇填空”。在个人赛中胜出的前12名选手有资格参加团体赛。团体赛的具体环节有“写派生词”“看图说词”“填字游戏”“单词速记”“猜词游戏”“单词接龙”以及“写合成词”,这些环节既有笔试题、也有口试题,不仅包括抢答题、而且包括必答题,在考察选手英语基本功的同时,还培养了选手的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定期组织特色英语技能大赛非常有助于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例如英语写作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英语写作热情,在院级比赛中的最优选手经过短期英语写作训练在市级写作比赛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发展思考

有调查中发现不少社团活动貌似办得很热闹,实际上却缺乏组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小打小闹没有特色。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就要以打造品牌英语社团为主线,实现英语社团活动的“三化”建设,即课程化、项目化与社会化。

课程化建设是解决“教什么”问题的课程模式建设和解决“如何教”问题的教学模式建设。英语社团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有主题为依托;教材内容要开放,教学手段要丰富,教学评价要灵活”。开展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来制定积极向上的且符合时代特色的活动主题,确定开放而系统的主题类课程内容;英语社团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进行创新式学习和互助式学习;英语社团活动要多模态化,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调动各种感官功能,从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元素方面进行英语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根据英语社团活动的特点制定开放、全面、包容的评价体系,社团成员的成绩单应不仅包括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组织能力、才艺水平等多维度的估测,第二课堂的成绩单要作为第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化建设是指要将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学术性的课题去研究。项目化建设需要项目团队教师立项进行可行性研讨,在分析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后,综合构想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将其付诸实践并总结建设方案,还要根据长期的社团活动实际不断改善方案,形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报告。

社會化建设的意思是大学英语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等应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黄炎培先生在1930年发表的《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中写道“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就是社会化”。鉴于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使英语社团活动尽可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化”建设是加强英语社团特色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打造品牌社团的主要措施,也是有效推进英语社团向纵深发展的要义所在。

四、结束语

依托学生社团建设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深化英语课堂学习内容,拓展英语知识层面并加深对其理解程度。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语言实际中,弥补了课堂教学理论性强而使学习乐趣弱化的不足,增强了学习动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有助于促进英语学风建设。第二课堂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欲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建设第二课堂体系的路径所在。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2]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E. Hinkel (Ed.), Handbook 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471-483.

[3]韩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远程英语自主学习方法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1(3):60.

[4]胡建军.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141-142.

[5]居锦华,居水荣.如何有效打造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9-231.

[6]董勇艳.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J].高教学刊,2016(14):156-157.

[7]罗敏.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03):114-116.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体系建设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