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

2018-09-10周宗莉杨俊玲

中国商论 2018年28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

周宗莉 杨俊玲

摘 要: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其中特别是农村普惠金融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普惠金融作用于农户直接表现在农户的借贷行为上。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以四川省泸州市三个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区(县)农户借贷行为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户借贷基本行为特征基础上考察影响农户借贷行为选择的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年货币总收入、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文化程度和家庭成员或亲戚担任村干部情况对农户借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普惠金融 借贷特征 借贷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022-02

1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农户作为农村中集生产与消费为一体的经济主体,在农村经济中始终扮演中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农户借贷行为、借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钟春平、孙焕民等人从信贷约束和信贷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信贷需求和收支状况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作用(钟春平、孙焕民等,2010);杨汝岱等人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研究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户的民间借贷具有正向且显着的影响(杨汝岱,2011);严武、陈熹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认为社会资本中的“诚信”是农户借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严武、陈熹,2014);石龙静和王静基于土地流转的背景,认为耕地面积和支出收入比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且显着的影响(石龙静、王静,2014);沈红丽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认为农户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金融环境正向影响于正规金融,负向影响于非正规金融,劳动力人数对其均为负向影响(沈红丽,2016);唐文娟、谭燕芝基于家庭资产结构的视角认为对于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而言,家庭规模、土地价值对其都为正向影响,金融资产对其具有负向影响(唐文娟、谭燕芝,2017);周鹏达、王巧瑜等则基于“互联网+农村金融”的视角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风险偏好对农户借贷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周鹏达、王巧瑜等,2017)。

本文在结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在客观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广义线性逻辑模型验证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出相应的政策依据。

2 农户借贷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四川省泸州市作为调研地区,涵盖龙马潭、江阳和叙永三个区(县)。调查时间为2017年7月—8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数据率达93.9%。问卷内容涉及农户基本家庭情况、家庭经济特征、借贷发生情况等方面。

3 农户借贷特征分析

3.1 借贷渠道

在本次受调查的169户农户中,有102户农户在近年的生产生活中发生过借贷行为,未发生过借贷行为的农户有67户,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60.4%和39.6%。进一步调查发现,90.19%的农户更倾向于非正规金融借贷,有41.18%的农户选择向正规金融借贷。在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农户中,73.9%的农户选择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拥有正规金融渠道的农户中,有28户选择向农商银行贷款。农户在借贷渠道上更偏向于非正规金融渠道,可能是因为非正规金融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利用了村庄信用、道德习俗和社会资本等制度,大多是一种基于“友情”和“亲情”之上的关系型信用,使农户之间的借贷大多带有“互助”的特征。

3.2 借贷用途

在具有非正规借贷的样本农户中,21.2%的农户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78.8%的农户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在正规借贷中这一比例分别为36.8%和63.2%。可以看出,与非正规借贷相比,正规借贷中农户的生产性借贷比例有所提高,但仍然以非生产性借贷为主。并且又都以修建房屋、支付医疗费用和子女上学为主,大部分资金需求属于突发性的应急需求,反映在借贷用途上即以建房婚丧嫁娶、医疗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性支出为主;生产性用途少,资金逾期收益率低,自偿性较差。

3.3 借貸规模和期限

从借贷规模来看,在有非正规借贷的农户中,38户借贷规模在1万元以下,35户借贷规模在1万~5万之间,19户借贷规模在5万元以上,在有非正规借贷农户总数中占比分别为:41.3%、38.1%和20.7%;在具有正规借贷的农户中,该比例分别为21.4%、76.2%和2.4%。不难发现,农户借贷额度大多都超过1万,这不同于“农户借贷规模普遍较小”的结论(贺莎莎,2008);并且当借贷金额超过5万元时,非正规渠道仍是其借贷主要来源,也不同于以往研究所得“借贷金额较大时,农户主要通过正规渠道来实现”(童馨乐,杜婷等人,2015)的结论。从借贷期限看,在非正规借贷中,有22%的农户没有明确的借贷期限,53%的农户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25%的农户借贷期限在1~3年。在正规借贷中,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农户占67.6%,可见农户借贷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短期特征。

4 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设定及假设

在农村,家庭既是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也是农民的基本福利供给单位,农民的许多经济行为往往是基于家庭需求状况而作出的。本文在结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影响农户借贷决策的因素分为:文化程度、家庭工作人数、耕地面积、家庭成员或亲戚担任村干部情况、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年货币总收入和家庭财务状况。将这七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

4.2 实证分析结果

从实证结果来看,各因素对农户借贷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程度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都具有正向且显着的影响,家庭工作人数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具有负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他们对金融知识了解的更多,创业创新意识更强,利用资金发展和创业的积极性就越高;人数多则意味着他们可以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增强了他们的潜在偿债能力,提高了借贷的可获得性。

(2)耕地面积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都具有正向影响。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自然资本越丰富,用于土地经营投入的资金就越多,农户资金需求就越强。

(3)家庭成员或亲戚担任村干部情况和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都有正向影响。农户家中成员或亲戚有担任村干部、收入来源越偏离农业,意味着他们的社会“人脉”关系更广,社会资本就更丰富。在中国的“熟人社会”中,每个人都十分重视在自己社交圈子中的名誉和口碑,履约意识更强,违约风险降低。

(4)家庭年货币总收入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都具有正向显着影响,家庭财务状况对非正规借贷具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对正规借贷具有负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家庭货币总收入越多、财务状况越好,经济资本也越丰富。这意味着农户的偿债能力越强,违约风险更低,越有利于农户贷款。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四川省泸州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农户在借贷来到来源上更偏向于非正规借贷,借贷资金多是用于平滑消费的非生产性活动;借贷额度较大且期限不稳定;大部分非正规借贷为无息或低息。

(2)在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中,耕地面积和收入来源对农户借贷有正向影响,工作人数对非正规借贷影响为负,对正规借贷影响为正;财务状况对农户正规借贷影响为负,对非正规借贷影响为正。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可从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深入利用本地“人际网络”两个方向同时推进,为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等资金提供贷款,降低贷款限制,更好地满足农户的资金借贷需求。

(2)通过技术扶持、教育培训、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的市场化,拓宽农户投资经营渠道,增加农户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需求动力。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险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扩大农村保障覆盖面。降低农户医疗费用支出,减轻农户教育费用负担,增强农户安全感。

(4)推动农村产权土地制度改革。应加快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明确农地产权,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促进农民进行生产投资,也有利于扩大金融担保和抵押范围,解决农民在正规金融借贷中的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春平,孙焕民,徐长生.信贷约束、信贷需求与农户借贷行为:安徽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11).

[2] 楊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11).

[3] 赵学军.华北农户借贷渠道变迁之管窥——基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1930-2010)的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3(4).

[4] 严武,陈熹.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1294个调查样本的实证[J].江西社会科学, 2014,34(8).

[5] 丁志国,徐德财,覃朝晖.被动选择还是主观偏好:农户融资为何更加倾向民间渠道[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

[6] 童馨乐,杜婷,徐菲菲,等.需求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分析——以六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9).

[7] 陈晓声,吴晓忠,张志超.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分析与福利效果测算[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3).

[8] 周鹏达,王巧瑜,陈鹏宇,等.“互联网+农村金融”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浙江金融,2017(8).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
关于校园资金互助平台模式的研究
普惠金融的研究进展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