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探究

2018-09-10李晶莼

中国商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我国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

李晶莼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并探索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 我国 互联网金融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039-02

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平民化、平台化和大数据的特点,在金融行业发展中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缺乏法律规范和外部监督、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风险较大等问题,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路径。研究新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而且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意义深刻。

1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1 平民化金融

互联网金融能够开展平民化的金融服务,而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开展,通过贵宾专属理财、贵宾卡等方式来吸引高净值客户,缺乏对普通客户的关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强,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群众,满足普通群众的理财需求。因此,互联网金融具有平民化金融特征。

1.2 平台化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而信息技術的发展使互联网平台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各个地方进行金融交易,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有着较强的便利性。并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作为金融业的中介,能够有效实现金融资金和金融信息的集合,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平台。

1.3 大数据金融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平台能够对我们的消费、社交、信用等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人们的交易行为、交易方式、违约记录、信用状况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掌握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而根据用户的信用情况和消费情况来开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开展大数据金融业务。

2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2.1 技术优势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获取金融信息,解决互联网金融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效率。并且,互联网金融能够运用网络技术解决金融贸易的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增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2.2 成本优势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能够有效节省金融交易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资金。并且,互联网金融以计算机自动化为主要操作方式,能够节省人力操作的成本。例如,手机银行等便能够办理转账汇款、网络支付等业务,不需要人工服务成本。另外,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连接多个金融账户,简化了金融交易流程,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2.3 注重用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客户、农村客户和个人客户,这些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需求。而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且,互联网金融服务十分重视用户体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中的用户体验和反馈来调整金融产品和服务。

3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缺乏法律规范和外部监督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仍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没有制定明确的发展准则和发展规范。并且,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征,法律对互联网金融的约束力度较小,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另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行业自律还不够完善,部分金融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没有积极遵守行业发展规范,存在着很多不规范操作行为。

3.2 信用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只有少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进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覆盖率较低。并且,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难以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交流不畅,信用违约事后惩罚机制还没有形成,很多借款人因为较低的违约成本而存在违约行为,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3 金融风险较大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受到互联网虚拟性和开放性的影响较大,因此,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身有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客户的信用程度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济利益。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和互联网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

4 新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

4.1 提高监管效率

政府的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率。为此,我国应积极明确互联网金融管理部门的管理标准和管理职责,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应全面梳理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不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负责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实施分类监管。并且,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应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能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学习,积极引进先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同时,我国应积极建立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另外,我国应积极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

4.2 加强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并且,互联网金融发展受到网络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交易风险。因此,我国应积极加强互联网金融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封信管理机制。为此,我国应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人才培养,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互联网金融贸易中的风险可能性。并且,我国应不断提高云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方案。另外,我国应积极与国外风险控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创新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模式,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4.3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违约现象,我国应积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全面化的征信系统,使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征信机构开展合作,加强征信数据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并且,互联网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金融行业信息共享,真实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另外,我国应加快征信立法,加强对社会群众的征信宣传与教育,提高社会群体的信用意识。

4.4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开展金融服务,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发展以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了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下,金融行业应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加快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并且,互联网金融机构应重视互联网背景下个人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通过差异化经营拓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开展差异化竞争能够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应重视用户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体验,根据用户的体验反馈改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增加用户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黏性。

5 新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5.1 综合化发展

在网络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急剧增加,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分散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中,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发展逐渐进入整合阶段。在互联网金融整合的过程中,优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会淘汰劣势机构,互联网金融的行业集中程度不断提高。而行业整合发展能够实现协同效应,促进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发展。一些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朝着综合服务的方向发展。

5.2 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发展新时期的重要发展趋势,金融行业联网背景下的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纵向发展和深度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细分,互联网市场将有限的市场资源集中在某种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上,提高了互联网金融的专业化程度。

5.3 移动互联网金融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我国移动网络数量不断增加,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客户越来越多,网络金融交易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移动互联网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性不断加强,移动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

5.4 农村用户服务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行业发展十分落后,农民潜在的金融需求没有被开发。而在现代化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政策加强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拓宽了金融行业的覆盖面积,农村地区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开拓方向。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金融需求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金融消费市场为互联网金融的农村用户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持,农村用户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風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2]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

[3] 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02).

[4]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猜你喜欢

我国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