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竞走短期训练探究

2018-09-10孙丽华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

孙丽华

摘要:竞走运动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特征,只有确保技术的规范和稳定才能实现成绩的稳步提升。为此,遵循合理的训练原则并辅以科学的训练理论方法指导十分必要,同时是提高竞走技术训练质量的支撑保障。高校作为培养竞走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一直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整体训练效果差强人意。为此如何高效借助短期训练这一捷径,进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是目前高校竞走教学训练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竞走;短期训练

竞走项目起源于十九世纪,是一项技术性耐力运动。由于竞走运动对于竞走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运动员具备娴熟的技巧以及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自从1986年竞走成为我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必备项目之后,竞走在高校田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校竞走运动水平也随之提升。然而由于高校竞走训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还需要同时兼顾文化课学习,与专业体校、体工队无法相提并论,因此长期系统的竞走训练计划很难实施。此外,在训练时间有限、竞走人才匮乏以及比赛任务紧的多重因素制约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成为了考验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难题。本文结合实践,从运动员的自身基础和潜力出发,进而因材施教地在步频和步长方面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无法指导,进而达到教学质量和训练进度双丰收的目标。旨在为高校竞走训练开辟新思路,并提供些许参考或借鉴。

一、高校竞走运动员常见错误技术动作及形成原因

大学生初学竞走项目,技术环节不扎实,很容易出现侧摆膝,即向外展或内扣,支撑腿瞬间没有伸直以及两脚落地足迹是二条平行线等错误动作。此外骨盆动作僵硬也极为常见。而出现上述错误动作的具体原因如下:首先,腿部肌肉及柔韧性差,同时摆膝方法以及肌肉感觉不正确,进而到骨盆转动过大或过小。其次,灵活性和专项力量差,过于重视走的速度导致支撑腿没有伸直。最后,手臂动作不正确,骨盆柔韧性欠佳,控制能力差导致向外两侧摆动出现。

二、高校竞走运动员的选材依据

竞走项目是一项考验学生耐力的运动,为此在身体和生理素质上,应该格外注重学生的心肺机能,身体匀称、健壮并轻盈,骨盆较窄,小腿三角肌也应该十分发达,最好选择有长跑经历的学生,同时意志品质坚定能够吃苦耐劳。此外,基于竞走运动的特征,在心理素质的测试中,要从兴趣、性格、动机和气质出发,确保所选运动员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受力,同时自信心强,敢于自我主动挑战并不具挫折,而且对竟走具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应对大强度、枯燥的训练、比赛,进而为全力配合教学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高校竞走短期训练优化策略的探究

(一)竞走速度的训练

高校竞走短期训练初期应该进行短距离(100米、200米)的快速技术训练,而不是强求速度的训练。随着技术动作的娴熟,可以循序渐进地加大速度练习的比重,例如1000米与2000米的快慢交替结合。此外,在竞走速度的训练中还要与学生身体特点有机融合,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以确保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二)应用快速掌握竞走技术方法

竞走项目看似简单,实际掌握起来并不容易。为此根据大学生生理特点、特征及规律制定和实施三个阶段的竞走训练模式如下:首先在初级阶段中,要让学生了解和明晰竞走的完整技术,并采取重复训练法,力争上下肢的灵活协调性。其次,在成绩提高阶段,要逐步完善技术细节,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针对训练学情,应用间歇训练法,适当增加步长和发展步频,让运动员能够熟练、省力运用竞走技术。最后,在巩固比赛阶段中,重点要发展步长,保持步频,掌握合理的運用战术,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三)德育和竞走训练

教练员要强化德育教育,定期开展生活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教育,结合榜样鼓励法以及情感的熏陶,利用模范事迹熏陶运动员,使之生成坚定的意识品质。此外,通过克服困难训练法、鼓励表扬法以及设置针对性的困难环节,让学生能在困难面前能够敢于挑战,确保运动员不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

(四)赛前竞技状态的控制

高校竞走教练员在赛前一个月内要严格控制运动员的运动量,在确保大、中、小训练强度的基础上,规范观察和改进运动员技术,明晰自身的实力,并树立强烈的欲望与信心,确保储备最佳竞技状态。当然还要预防最佳竞技状态的提前出现,为此要采取优化训练强度的方式主动压抑其参赛欲望,使得竞技状态适时出现。

(五)科学诊断竞走技术

为了防止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违例,为此加强技术诊断十分必要。一方面,根据竞走的定义科学诊断技术标准,即躯干姿势正确,骨盆沿人体纵轴转动,脚跟领先着地,无可见的腾空现象,整体摆动自然且配合过程放松协调。另一方面,教练员要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将技术诊断全效实施,不得有丝毫的放松,而且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常抓不懈,使得技术动作能够稳固持久。

总之,竞走训练的核心关键是技术,然而对于高校竞走短期训练而言,还需要结合队员的选材,合理考虑其体能条件及心理素质,并坚持德育渗透的理念,使运动员能够全效掌握高频走技术,确保步长与步频能够协调共进,并将其贯彻始终。此外,鉴于高校训练的特殊约束性,为此一定要构建科学安排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安排一些竞走技术的专项训练,最终实现竞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稳定、协调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彭仁华.论普通高校快速掌握竞走技术的训练方法[J].邵阳学院学报,2006 (12).

[2]王林,郑沪娥.电动跑台对提高竞走运动员步频率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9):57-59.

[3]张文普.竞走速成教学法新探[J].洛阳师专学报,2000 (19):115-116.

[4]齐建国.浅析竞走短期训练[J].宜春学院学报,2007,12 (29):303,323.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