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发展指导 铸就中国脊梁

2018-09-10闫立红

教育·项目学习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闫立红

摘要:基于“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的育人理念,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将学生的学业成长与终身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激发潜能、提升规划能力的发展指导。本文梳理了二十中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包含构建发展指导体系,即一个理念、两个结合、三种方式、四类课程、五个指导的发展系统,以及开展学生指导实践并提供有力保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保证其未来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发展指导;核心素养;国家脊梁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业、生涯、心理、生活指导是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的需要,也就是回归到育人的本质,满足生命个体成长的需要,为了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的需要,也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为了国家建设服务的需要。二十中学秉承“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的育人理念,希望学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既要有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阳光自信、积极向上、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习惯和公民素养、铸就具有责任担当和脊梁精神的人格和品质,也要使个人潜能和特长得到积极发展,把学习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终身发展有机结合,提供每位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结合。

一、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选择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积极发展,是我们进行学生发展指导的关键。在探索和实践中,学校构建了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即一个理念、两个结合、三种方式、四类课程、五个指导。

(一)一个理念与两个结合。“规划成就幸福人生”的理念,让人幸福是教育的追求和目的。我们认为,幸福即梦想得以实现,学生发展指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指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到了两个结合:把报效祖国与实现个人理想相结合,把自身智能结构特点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前者是一个认识社会、体现人的社会性的过程,后者是一个认识自我,体现个性差异和个体价值的过程。我们认为只有把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科学的选择和决策,使学生获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个人获得幸福和其人生价值的体现,对社会有益,同时也可以成为国家的脊梁。

(二)三种方式。学生发展指导的方式是实施内容的关键,是提高规划和选择能力这个目标达成的支撑点。我们重視引导与提升、体验与感悟、过程和评价三种主要方式。

1.引导与提升。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做好个人规划,提升素养。通过引导老师观念转变,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融入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还有对未来专业职业的了解和思考,使所有老师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导师。发挥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的引领作用,通过召开班会、同伴影响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学业目标、职业目标,以集体教育引领个人思想进步,积极健康地成长。充分利用校友、学长资源,现身说法,直接影响和引导发展,邀请家长、青春榜样、企业家等进校园,进行访谈讲座等,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理想和目标。关注过程成长,鼓励发展兴趣和特长,给学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体验与感悟。生活就是教育,校内外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感悟生活。充分利用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搭建体验平台,在实践中感悟和提高。在学校,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参加社团,开设学生讲坛,发展个人兴趣,体验民主政治,展现艺术、体育、科技风采,体会军事、学术氛围。在校外,开展学军、学工、学农、走进大学等社会实践,参加职业体验、社区服务,提升觉悟和认识,开展国内国际游学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过程和评价。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渐进的、发展的。成长的每一步都很关键,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中养成习惯,习惯铸就了性格和品质,过程决定了结果。我们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作用,还开发了学业成长记录管理平台,将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过程、日常表现、班级管理等进行记录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积极成长。学校还开展了各种评比,以荣誉促进进步,使学生在树立自信、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选择和判断。

(三)四类课程

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学校脊梁课程体系下,形成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四类课程———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兴趣和特长课程、项目研究课程。

二十中学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3L5F”脊梁课程体系。3L指三个课程层级:共同基础类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群,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和必选课程,培养学生形成高中阶段必备的基本素养;拓展应用类课程,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和能力提升需要的课程群,包括各类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等,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又可以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创新发展类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群,面向有特殊兴趣特长的学生开设的项目课程、实践应用课程、专题研究课程等,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5F是指五个领域,即品德与修为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身心与健康领域和艺术与审美领域,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学习内容。我们初步构建一种分层级、多领域、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既可以为每一个孩子奠定一个宽厚的基础,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基础、价值观、志向,选择不同的侧重领域,同时在纵深方向选择不同深度的延展课程,在不断地探索、尝试、行动中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学生发展指导的课程有四大类:

1.学科课程

学科类课程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了解社会分工的基础。我们在学科课程中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注意用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学科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和思想内涵,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学科课程的局限性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激励学生探索人类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动机和热情。

2.社会实践课程

淤開展值周实践活动。每个学生一个学年中要有一周的时间参与值周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站校园文明岗、负责升旗降旗仪式、打扫校园环境卫生、维护食堂就餐秩序等参与校内管理,锻炼劳动技能,增强尊重劳动、爱护环境的观念和服务他人的意识。于开展军训、学农等实践活动。把国防教育作为入学第一课,树立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集体主义的观念。组织学生到远郊区开展学农活动,体验劳动生活,磨砺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落实志愿服务课程。我校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累计80学时的志愿服务。引导学生结合未来职业倾向选择志愿服务方向,加强对该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为未来专业选择提供宝贵经验。盂游学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变化,我们开设了“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游学课程,国内游学以学习祖国特色文化为主线,结合地域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国际游学课程以学科拓展为主线,考察各国多元文化,“树立全球视野,铸就中国情怀”,现已形成课程体系的有国内儒家文化、汉唐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文化和海洋文化等游学课程,国际的游学课程有南非自然科学考察、意大利艺术与历史考察、美国领导力培养等课程。

3.兴趣和特长课程

这类课程有四个大类:艺术类课程,包括三团两社,即管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戏剧社和书画社;体育类课程,包括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科技类课程,包括天文、气象、信息技术、机器人、生物组培、单片机、无线电测向、创客等。还有一类课程是由学生自己创办的社团课程,这类课程由学生自主规划、学长指导、同伴互助、自主发展,如校刊社、商业社、模拟政协、AD打印社、微电影社、汉服社、动漫社、红学社、辩论社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4.项目研究课程

项目式课程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和实验,不仅是培养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联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对高中生的影响不仅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对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有着重大影响。比如,李倚天在学校研究的课题是《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安全性改进方案的研究》,后来他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是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张致豪同学研究的课题是《可重构串联式履带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制作》,现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温昕研究的是《植物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的研究》,后考入北工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项目研究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

学生发展指导作为当代学校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通过聚焦学业、生活、个性、社会性和职业选择等方面来提供服务和指导,以实现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标,促进其健全地成长。因此,我们结合学校课程内容将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聚焦品德、学业、心理、生活和职业五个方面并进行了实践。

(一)品德指导的实践

品德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培养健全人格,养成文明素养,培养合格公民。为此,我们构建了“脊梁教育”德育课程内容,包括:以传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为核心的红色课程;以品格修养、文明行为养成为核心的金色课程;以尊重生命和促进个体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课程(国土国防、生命安全、环保、生活教育);以多元文化、面向未来为核心的蓝色课程(海洋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国家责任、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有所作为。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我们编写了《民族脊梁百人录》德育读本,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老师和学生进行宣讲和介绍,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观和忧国为民的责任感。学校设立了雷锋班、李大钊班、董存瑞班,学习脊梁精神,传承红色理想。

学校设立的向日葵爱心自助水站,学生自主管理、结算。水站还用盈余建立了爱心基金,帮助生活困难和生病的同学。目前该基金捐助的经费已经超过了三万元。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品质和爱心。

(二)学业指导的实践

学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地选课选考,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如新生课程就包括学习高中课程方案、学法交流、社团招新、才艺展示、团委学生会竞聘等,让学生入学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高中生活。

学校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体系。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学习态度、考勤等纳入过程性记录,以及研究性学习、志愿服务、表彰奖励等内容形成个人成长大数据,并实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我们建立了高度个性化的学业报告系统,每个同学的报告都不同,就像一份体检报告,学生拿到这份报告手册,不仅知道了学科成绩、日常表现,而且还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为自我完善和改进指明了方向。

(三)心理指导的实践

我们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必选课程,每个高中生要学习40学时,内容包括: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尊与自信;学会表达、调节和控制情绪,促进情感健康发展;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感恩和宽容;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培养应对压力、问题和困难的信心,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另外我们建设了健心中心,对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预警,及时干预问题学生。同时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行为矫正工作,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四)生活指导的实践

我们制定了《北京二十中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指导学生校内外的生活。学生通过学规范用规范,使良好的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具备初步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紧急避险和救助技能。

(五)职业指导的实践

学习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了解大学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学会制定初步的生涯规划;围绕生涯规划,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升学和就业所需技能,为大学生活、未来工作做准备。具体内容有:

1.在高一阶段开展以《目标引领进步,规划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高二开展《奮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人生追求,用行动把梦想变成现实。举办“学生发展论坛”,交流展示学生个人的志向、特长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意识。高三开展《母校情深,共圆梦想》的主题教育,鼓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团结拼搏。

2.深入了解职业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开展对自己感兴趣职业的人物专访,了解被访谈人的学业、专业、职业、生活、价值追求等方面信息,并至少考察一所相关行业的大学,了解相关专业设置内容、就业范围和前景。

3.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不少于3天的职业体验,并在班级进行职业体验的交流和分享。组织学生到金融、电子、传媒、IT、制造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学习考察,了解行业特点,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招聘应具备的素质等等。还邀请不同行业的单位到学校举办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感知度和准确性。

三、提供学生发展指导的有力保障

各级政策是学生发展指导的依托,为了保证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学校建立了工作机制,提供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保障,多方努力共同建立丰富的实践基地,保证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制度保障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的机制,在制度上、人员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我们制定了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方案,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形成了三支队伍。在原有的学校组织机构上进行了改革,集合学校德育处、团委、健心中心和教学处的部分职能,我们建立了以校长和德育干部为主的管理团队,作为组织保障;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具体指导工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组成的专家团队,指导和引领发展方向。这三支队伍成为我们开展学生发展规划教育的骨干力量。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立德成才,形成了新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机制。

(二)资源完备

我们在高中教学楼五层建有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该中心包括8个功能区,这里有丰富的资料和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求学决策和学业管理咨询服务,指导学生选学选考、选课走班、志愿填报等;提供高中生活适应、压力处理、人际沟通、自我认识、领导力提升、心智训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调整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适应和开发内部潜能的作用;汇集了有关职业、专业和大学的介绍资料,供学生了解相关信息,为学生探索职业和教育环境提供便利。

学校已有的现代化数字化校园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还建设了新中考高考学生发展指导软件平台,包括选课指导系统、专业选择系统、职业资讯系统、高校信息系统和高考志愿分析系统、学科优势分析系统。通过测评系统,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成绩,为升学、就业做双重准备。我们引导学生体验,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做好选课指导,专业选报指导,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科学地选择规划自己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三)实践基地丰富

我们借助学校周边资源优势,如东升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部队、科研院所、大学、小米等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航天城、武警、化工大学、首钢等多家多类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学生发展指导是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的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生发展指导教育是成人之美的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铸就中国脊梁的教育。我们通过努力,在学生的青春画布上发现最靓丽的色彩,把学生的五彩青春转化为未来的精彩人生,使学生成为中国的脊梁。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