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陆九渊开创心学的原因

2018-09-07滕飞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学

滕飞飞

[摘 要]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宋明理学》介绍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与朱熹同处于南宋时期的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为理学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心学既有内部原因,即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有他的家世和成长环境等外部原因的影响。

[关键词]陆九渊;心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74002

如果说政治史和经济史是骨头和肉的话,那么思想史就像血管中流淌的血液,为时代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活力。思想史是传承的也是系统的。一方面,思想文化受到政治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自身发展的逻辑。思想史的学习和理解方式不同于政治史和经济史,有些理论体系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尤其是必修三《宋明理学》这一课。不过,经过几轮的学习,关于《宋明理学》的教学研究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讲解得新颖通透的,比如《回归历史现场 通透澄明话理学》。这篇教学研究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宋明理学,也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但其中还是有一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就是陆九渊心学产生的原因。因为朱熹和陆九渊两人都处于南宋这个朝代,那为什么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成了理学的集大成者,而陆九渊却创立了心学呢?(当然两者同属理学的范畴)这一问题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这篇文章提到陆九渊心学产生的原因时讲了两点:一是使下层劳动人民理解理学,二是理学本身的发展所要求的。简而言之,就是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这些因素,特别是内部因素呢?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先让我们回归教材,看看高中历史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上只是一句简单的过渡:“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烦琐方式表示不满。”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没有过渡,只是书中设置了资料回放,谈到了陆九渊在《象山先生全集》中记载的朱陆鹅湖之会的情景。陆九渊认为“朱之教人为支离”。其实,这也是从侧面介绍了陆九渊心学产生的原因,即陆九渊认为朱熹的教育方式太支离琐碎了。这么说,两版教材有关陆九渊心学产生的原因的介绍大体相同。就因为学习和教育方式太烦琐,所以才催生出这一派新的理论吗?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针对陆九渊开创心学的原因,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很多文章都是从理学产生的原因谈起的,而很少单独探讨心学产生的原因。孙华、龙蓉的《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文章从社会环境、家世背景和思想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陆九渊开创心学的原因。笔者认为,这里除了家世背景,其他两个因素套在朱熹身上其实也是说得通的。比如社会环境,朱熹和陆九渊同处南宋,为什么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另一个却开创了心学呢?还有第三方面思想的影响,伊洛之学、禅宗和孟子的学说可以说是朱熹和陆九渊共同的思想资源,只不过对两人的影响有多有少罢了。那么究竟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心学产生的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即思想学说自身发展的逻辑或者说是内在理路;另一个是外部原因,即个人成长历程和经历对思想学说的影响。

一、内部原因

每一种思想都有自己发展的一个系统或体系,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陈学凯的《汉代儒学的关注和局限》详细解释了汉代儒学的局限性以及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他认为,汉代儒学存在着历史、政治、思想以及作用四个方面的局限性。其中思想局限是指它过于强调谶纬神学、天人感应等学说,缺少逻辑性,表现出“理性不足”等特点。作用局限是指它关注现实,但难以超越现实以及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自身的一些理论局限,再加上佛教、道教的挑战,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并且危及了儒学的传承。如果说汉代儒学的局限为“理性不足”的话,那么如何使儒学“理性化”便是以后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了。“理性化”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判别行为和价值的合理性标准,在金观涛、刘青峰的著作《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中有详细的阐述。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找到了儒学“理性化”的一条途径。他们先构建一个外在的从知识性常识出发的宇宙秩序——“天理”或“理”。“天理”或“理”就成为宋明理学的逻辑支点,如同盖房子先打好的地基。接着,他们从“天理”由外向内推出社会制度和人伦道德的合理性,也就是在打好的地基上一层层地建构从汉代以来就强调的纲常伦理等儒学理论。如果说,由外向内进行理论建构是一种“理性化”途径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另一种由内向外的理性化途径也是存在的。而陆九渊的心学理论就是从这一途径展开的。他用个人自身的道德心替换掉知识性常识,认为这就是“理”,然后从这一“理”出发,由内向外推出家庭伦常和社会制度。由于“心即理”,这就使得道德实践变成人的内心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因此,陆九渊这种直指人们内心的道德学说,更加平实简易,更能打动人心。综上,无论是朱熹还是陆九渊,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其理论同属于理学范畴。但是他们的理论还是存在差异的,宋志明的《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对此做了精准的概括,即朱熹强调“理”的超越性,陆九渊则强调“理”的内在性。

二、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包括家世背景和生长环境等方面對陆九渊学术思想的影响。家世背景方面,孙华、龙蓉的文章提及了一些内容。邢舒绪的《陆九渊研究》在这方面也探讨得比较多。在此,笔者就简单总结一下这两篇文章谈及的外部原因。陆九渊出生于一个大家族,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整个家族有严格的家训家规,每个家族成员的言行都规规矩矩。在这种环境下,他的思想很难不受这些家学和家训家规的影响。另外陆九渊的修养方法“发明本心”与佛教禅宗的“顿悟成佛法”比较相似。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有很多禅宗的影子。陆九渊出生于江西抚州,南宋时期,江西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繁荣之地,并且也是文化名人辈出之地,佛教禅宗在江西开宗立派的有很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陆九渊本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禅宗的影响。陆九渊的祖父就偏爱佛教,并且陆九渊本人也与禅师清长多有来往。所以从外部原因来看,即个人经历或成长环境对陆九渊心学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因此,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继承了同样的思想资源,朱熹成了理学的集大成者,而陆九渊在理学中却开创了心学的方向。陆九渊开创心学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即家世背景和成长环境对他思想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内部因素,即理学思想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另外,心学的产生与陆九渊个人的才学禀赋和刻苦钻研肯定是分不开的。

[ 参 考 文 献 ]

[1]张仙君.回归历史现场 通透澄明话理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5).

[2]孙华,龙蓉.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学凯.汉代儒学的关注和局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金观涛,刘青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6]邢舒绪.陆九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心学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儒家心学三大根源探究
思想史教学应注重思想发展的“源”与“流”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涵养共产党人的“心学”
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
党性修炼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传统儒家知行观探析
“觉”:杨慈湖对心学的创造性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