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8-09-07高源
高源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多因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供应障碍,导致机体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性或者缺氧性病变的一种神经功能缺失现象[1]。患者多表现为头昏、肢体麻木或者无力等。临床中,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卧床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为改善患者预后和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本次研究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强化康复护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3.7±0.6)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4.1±0.7)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康复护理,方法为:(1)肢体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肢体训练计划,每日定时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的肌肉训练,按照小关节到大关节的顺序,由小幅度活动逐渐增至大幅度活动,并在患者进行训练时从旁协助,降低患者出现坠床的风险。在患者训练的过程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对患者予以肯定,以此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依从性;(2)按摩:根据中医穴位按摩,取患者曲尺、足三里和合谷等穴进行按压,以按压处产生灼热感为至,每次按压时间在30~35 min,1~2次/d;(3)坐立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坐立训练,运动强度随着患者的身体改善逐渐加强,以此训练患者的脊椎和髋关节;(4)认知护理:定期举行认知交流会,根据患者的爱好选取合适的话题刺激患者的思考能力,并利用音乐或者照片的方式刺激患者的听觉和视觉,以此促进患者恢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和肌力等级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肌力状况进行评分,每一项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MA、QOL和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按照发病机制的不同主要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而脑血栓形成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大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所以,临床中的脑梗死主要指的是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有研究显示[3],脑梗死风险中的九成可归结为10个危险因素,即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当、缺乏锻炼和酗酒等[4]。偏瘫是脑梗死中的一种并发症状,主要是因为疗程长,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5]。为此,加强对患者的肢体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6]。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变化对比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变化对比 (,分)
组别 FMA QOL 肌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2.3±3.1 46.5±4.2 22.4±2.9 45.6±3.7 23.1±2.8 47.3±4.1对照组 21.9±2.6 35.8±3.6 23.1±3.1 33.7±2.6 22.9±2.2 38.5±2.5 t 值 0.522 10.216 0.880 13.783 0.296 9.549 P值 0.604 0.000 0.383 0.000 0.769 0.000
本次研究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研究发现,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肢体训练计划,并叮嘱患者每日进行四肢、肌肉训练,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关节能力,防止肌肉出现萎缩,进而诱发一些不良反应[7-10];按照中医穴位按摩手法对患者的手足重要穴位进行按压,以此促进患者体循环和血液循环,增强患者身体耐受性;定期指导患者进行坐立练习,坐立角度和幅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恢复患者的脊柱和腕关节能力[11-12];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定期进行交流会,通过互相交流治疗和训练心得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利用音乐或者视频的方式刺激患者的视觉和听觉,以此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将强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