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2018-09-07季卿
季卿
作者单位:西宁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青海 西宁 810012
义齿种植术是治疗压裂缺损的常用方法,其疗效较好,但实行该术式时种植体可能引起植入组织损伤,并使得损伤的植入组织周围出现炎症,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预后[1-2]。诸多临床研究认为良好的口腔护理行为有助于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对保障患者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3]。本次实验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完成义齿种植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完成义齿种植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2±3.9)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8~76岁,平均(46.8±4.3)岁。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本次实验科学、可行。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操作下行义齿修复,排除以往采取过种植术治疗且种植体松动脱落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且签署了实验知情通知书,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复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口腔护理行为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往往因对牙齿种植和修复缺乏了解,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向其介绍牙齿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等,并为其选择合适的种植体材料,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2)患者在实行义齿种植术后,医护人员需嘱咐其定期来院复查,以了解种植体的愈合情况,如患者愈合不良则需再次实行手术。实行种植术的患者在术后1~2周种植体相对比较脆弱,极易引起口腔感染,引起周围炎。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选用质地柔软的牙刷,养成勤刷牙的习惯,在饭后使用漱口水清洁牙齿。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漱口水使用次数、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对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两项标准者可确诊为种植体周围炎:影像学检查为X线显示骨吸收超过2 mm;出现种植体松动等临床症状,近牙龈沟或远牙龈沟存在1个或多个出血点,且出血点深度超过3 mm,存在1个甚至更多菌斑[4-5]。
1.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实验资料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实行χ2检验,但需确保所有数据真实、准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刷牙次数、漱口水使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刷牙时间长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22.9%),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口腔种植修复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诸多临床研究也发现实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较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炎,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延缓其术后康复进程[6]。杨红梅等[7]的研究认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患者口腔卫生具有密切联系,其具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吸烟、不良修复体等,患者在术后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创造清洁的口腔环境,将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降到最低,杨红梅的实验中在对患者实行口腔护理行为教育后,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在10%以内。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种植体周围形成较深的牙周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出现充血和肿胀现象等,可引起种植体松动或脱落,影响整体治疗效果[8-9]。相关研究认为患者在术后需重视口腔护理,选用偏碱性牙膏,保持正确的刷牙方式,养成勤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每次刷牙时间最少需在3分钟以上,戒烟,禁食刺激性食物,并重视种植后的维护工作[10-11]。本次实验表明,良好的口腔护理行为有助于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刷牙次数和漱口水使用次数更多、刷牙时间更长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更低,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樊春霞[12]的实验结果。
表1 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分析
由上可知,良好的口腔护理行为利于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患者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