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检测及临床诊治价值
2018-09-07孙宁
孙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皮肤科,黑龙江 大庆 163712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角质性皮肤病,目前无对此病因明确界定,但临床认为病因一般是遗传、感染、精神以及内分泌等因素。银屑病类型为:寻常型、脓包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常见银屑病类型为寻常型,占疾病类型总量的94%,而其他三种疾病类型依次占比为:0.77%、0.8%、0.98%。患者在患病期间皮肤破损,免疫功能会受到损害,容易引发感染,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CRP指标比健康人群血沉速度快。其中红皮病以及关节炎型CRP最高,血沉速度同样比寻常型快,所以银屑病患病过程中定期对患者ESR、CRP进行检测对病情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该实践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银屑病患者人数为60例,健康人群人数为6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被检人在2016年8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学检验。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5、25人,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为(43.00±1.15)岁。患者四种疾病类型人数依次为:35、15、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除患有银屑病病外并无明显区别。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被检人员早晨需保持空腹,取静脉血后,采取自动细胞分析仪器对两组人员血液指标进行分析[1]。检验内容为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载脂蛋白(ApoA1)、红细胞沉降率(ESR)[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平均体积、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G等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对比
3 讨论
银屑病属于一种炎症性疾病,会使自身微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引发代谢紊乱。产生炎症的银屑病患者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并且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会出现增高,四种不同方式的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中性粒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最高,能够表现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能够与患者皮肤损坏程度有较大关联[3]。
红细胞所产生数量与血清蛋白减少为银屑病患者具有的疾病特征,在本次研究中能够证明,红皮型银屑病患者Hgb低于其他三种疾病类型。也可以表现出红皮型关节炎银屑病能够导致人体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减少与红细胞减少息息相关[4]。血清蛋白数值中能够发现其他几种银屑病患者中TP以及ALB比正常人低,红皮型以及关节炎型TP以及ALB比其他两种类型低,产生这种情况原因一般是皮肤损坏使体内大量蛋白质丢失引起[5]。
血小板检测数据说明患者皮肤存在一定损害,这是致使血小板被激活的基本原因,在本次实践中,银屑病患者所存在四种不同疾病类型,PLT指标比对照组高,并且寻常型缓和所检测的MPV指标最高,可以证明,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增多并且体积在不断提升[6]。MPV体积增加使周围血小板破坏程度提升,随着病情不断深入,血管破坏程度更加严重,血小板会进一步被激活。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带有高脂血症的银屑病患者人数占据患者总人数的25%以上,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银屑病患者TG、LDL等指标要高于健康人群,但是TCH、HLD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关节炎型ApoA1指标降低,四种不同类型的银屑病中红皮型ApoA1下降最为明显,并与关节炎型LDL指标比寻常型低,可以证明血脂和载脂蛋白出现异常变化能够使血小板反应增强[7]。血小板反应种会出现一种聚集性血小板,这种血小板会使血液变得粘稠,使机体局部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致使银屑病患者产生局部皮肤损伤。血小板在产生炎症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病变。经过本次调查研究显示,血清脂质蛋白代谢过程会引发其载体蛋白出现异常,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指标以及血脂载体等会产生相互作用,致使患者内皮细胞等出现损伤,致使银屑病患者发病,所以联合检测方式能够对患者病情好转起到重要指导作用[8]。
尿酸检测统计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UA会呈现不同程度升高,红皮型指标升高最为明显.所以检测红皮病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尤为重要,尿酸增高会引发肾功能损伤或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我国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类型,所以做好这方面疾病控制,使控制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方法。对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员血液指标对比,能够更加清晰明确患者在不同阶段,身体各项指标变化,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