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8-09-07田晶刘海波崔勇高咏红孙海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脑组织功能障碍危险

田晶 刘海波 崔勇 高咏红 孙海燕

作者单位:1 一汽总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3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31

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是非脑卒中人群的9倍多[1],脑卒中后高达54%~64%的患者会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其中约1/3发展为痴呆。现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头CT或MRI)并记录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按照认知受损程度分为认知正常组A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B组。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3)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4)头颅CT或MRI发现有责任梗死病灶。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入院,能够配合检查。

1.3 认知功能评定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第 14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测定,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使用SPSS 17.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据临床资料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认知损害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

吸烟及饮酒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体质量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及教育程度)单因素分析 本行红色部分不要

卒中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教育年限单因素分析

结果采用中位数秩和检验,结果可见甘油三酯、LDL、尿酸、CRP损害组均高于非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4 认知功能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认知损害作为应变量,进行的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为AIS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5。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见并发症,初期发病率为56.6%,而卒中后痴呆发病率为23.2%[2-3]。本结果显示,AIS后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44.17%(72/163),低于文献报道比例,考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MMSE量表但对轻度患者不敏感,不能发现早期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同时该项评分受患者教育程度影响大;(2)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导致结果出现延迟[4]。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日常生活习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表3 两组患者既往史的单因素分析

表4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5 认知功能损害的Logistic回归模型

本研究结果提示,AIS后患者认知功能损的出现比较常见。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且表明老年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神经元结构功能老化或退化等现象有关,另外,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可加快其退化及老化等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损害组年龄、烟酒史、高血压、脑卒中史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卒中病史、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影响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分析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功能的可塑性降低以及老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使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等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损害组糖尿病史比例高于非认知功能损害组,由此可以推断,糖尿病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海马、杏仁核体积改变,同时患糖尿病者脑萎缩风险更大;糖尿病患者活体脑影像研究和尸解病理也发现更多的AD相关性神经变性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动态监测血糖和进行合理的降糖治疗,有助于预防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生[5-6]。

另外,患者既往曾有脑卒中史或TIA发作病史会引起慢性脑组织结构功能改变,破坏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联系纤维,减少了全脑血流量,继而引脑组织起功能改变;另外反复脑梗死后会引起脑组织容量缩小,进而导致脑功能的改变。

本研究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为AIS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呈正相关,血脂增高的患者由于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脂代谢异常还可促进神经元纤维缠结、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的形成,损害认知功能[7-9]。

综上所述,卒中后急性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高龄、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均为AIS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脑组织功能障碍危险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