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技能运用
2018-09-06卫发明
卫发明
摘 要:《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社会文明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广,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渐渐脱离单纯的理论讲授,而是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真正做到触及学生的心灵、达到德育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技能运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技能运用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这是一个老话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课到底要怎么上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那么究竟如何做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尝试: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四种基本技能和五种高级技能
(一)四种基本技能
第一:阅读教材的能力。第二:把控课堂的能力。第三:读懂课标和标点的能力。第四: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二)五种高级技能
第一:能熟练将课标,标点与教材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第二:围绕标点筛选命制试题或训练试题的能力。第三:训练目标评讲的能力。第四:复习尤其是综合复习的能力。第五:评课能力。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技能运用
(一)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身作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要求,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二)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应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实际,吃透标点、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的要点、难点,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复推敲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从而使课堂中语言精练,有条理。上课前要布置学生先预习,设计好预习应弄清的问题或是应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对上课时的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学生自学安排,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习;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好“导”,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注意引导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四)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情感具有相互和群体的感染性。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学生渴望从教师哪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此为“蓝本”给自己“画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运用得合适、有度,可以激励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更高的效率,以及帮助学生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在人格上得到逐步的完善。
教师既是执教者,又是评价者,凭借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呈现的本质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为教师对于学生作出公正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态度,可以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孙会哲.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17):147.
[2]王红艳,于洪淼.课堂评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08):36-51.
[3]胡晓秋.摆脱枯燥渐入佳境: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成才之路,2012(04):11.
[4]陈青.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