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2018-09-06罗宋宝
罗 宋 宝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肇庆 526020)
脑卒中起病急,患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脑卒中发生后极易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引发患者致残或死亡,大部分存活患者均伴发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1]。因此,需要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积极采用康复治疗,恢复肢体功能。艾地苯醌是一种能有效清除脑细胞自由基和改善脑部代谢的药物,在脑卒中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艾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探究其治疗效果,实验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脑梗塞并发症和重大机体疾病,患者依从性较高,谨遵医嘱。排除食物或药物过敏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后未按时服药者及时剔除、无法正常交流患者、聋哑自闭症、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0∶27,平均年龄(60.92±10.24)岁,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7例;对照组67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9∶28,平均年龄(60.39±10.30)岁,脑梗死患者61例,脑出血患者6例。两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稳定斑块以及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后行康复治疗:翻身转移、步行训练、床边作为平衡练习、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斜床站立、站立平衡、运动再学习训练等,每次训练持续1h,qd,每周训练6d。观察组患者在此次基础上加入艾地苯醌(申维)(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137,规格:30mg),餐后服用,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
1.3 疗效判定
(1)治疗有效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NIHSS)[3]评分进行评定,标准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周、6周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评分和生活能力能力评分,采用Fugl-Meyer(FMA)[4]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标准: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10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改良巴士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内容包括:吃饭、洗澡、穿衣、大便、小便、床上转移、活动、上下楼梯、修饰、上厕所10项内容进行评分,标准:100分:完全自理;99~75分:轻度功能障碍;74~50分:中度功能缺陷;49~25分:严重功能障碍;24~0分:极严重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痊愈35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7.01%;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86.5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例数痊愈(n/%)显效(n/%)有效(n/%)无效(n/%)有效率(n/%)观察组6735(52.24)17(25.37)13(19.40)2(2.99)65(97.01)对照组6728(41.79)19(28.36)11(16.42)9(13.43)58(86.57)χ2值4.853P值0.028
2.2 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FMA和M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周、6周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同一治疗时期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FMA评分上肢下肢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MBI评分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观察组(n=67)9.20±2.3024.17±3.5041.50±4.1713.50±3.2518.44±3.2227.38±1.4742.74±5.1854.99±6.7879.33±5.49对照组(n=67)9.17±2.5020.19±3.2035.15±3.1713.44±3.1515.21±3.5720.55±2.3642.77±5.2050.18±5.1767.09±4.84t值0.0726.8709.9230.1095.49921.5790.0334.6181.767P值0.4710.0000.0000.4570.0000.0000.4870.0000.040
2.3 平均住院天数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8.17±2.59)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1.58±3.0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6.976,P=0.00<0.05 )。
3 讨论
现阶段研究表明[5],脑卒中70%生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究其原因是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乳酸生产、三磷酸腺苷(ATP)减少、线粒体能量受损,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导致自由基含量增加,缺血中心区细胞坏死引发周边区水肿,形成半暗带。研究表示[6],大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发作时未能在时间窗内进行有效溶栓治疗,造成不可逆转性损坏,以上病理过程一旦发生即可造成不同程度神经受损,下肢运动神经受损后临床表现出运动、语言障碍等,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下降。脑卒中目前的治疗重视整体化治疗,首先对引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之后积极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帮助其恢复肢体功能。
艾地苯醌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作为线粒体呼吸链中的载体加强有氧呼吸,有效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增脑细胞对葡糖糖的利用从而刺激ATP形成,抑制脑线粒体膜质过氧化作用导致膜障碍,临床运用广泛,是一种新型治疗脑卒中、抗老年痴呆、改善神经症状的药物[7]。艾地苯醌本质是一种短链苯醌,因其可通过血脑屏障,输送线粒体到神经细胞,因此激发神经细胞活性,同时增加葡萄糖利用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自由基对细胞功能的损坏,是脑能量代谢的有效改善剂[8]。在范小艳等[9]学者研究中,对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艾地苯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艾地苯醌可有效恢复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研究显示[10]艾地苯醌不仅可以恢复患者机体功能,对抑郁症改善也有显著作用,因其可以保护线粒体膜,具有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减少脑细胞损害,从而提升患者认知能力,但其作用发挥程度有限,且只作用在部分水肿脑细胞和半暗带,对已经失血的脑细胞组织无保护作用,基于此,临床可进行进一步探究从而实现艾地苯醌在脑卒中肢体障碍治疗中发挥最大化效益。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1%显著高于对照组86.57%;治疗前两组FMA和MB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FMA和MBI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提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对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采用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增加,住院时间减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