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地嗪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9-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获得性头孢支气管炎

高 平

(江苏省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海门 226151)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因机体受到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引发感染所致,以呼吸困难、咳痰、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1]。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我院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地嗪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2014年12月23日~2016年12月23日在我院就诊的146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73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年龄均数为(48.75±6.79)岁,男、女分别有43例(58.90%)、30例(41.10%);疾病类型:7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12例患者为急性支气管炎,40例患者为肺炎,6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对照组73例患者年龄23~74岁,年龄均数为(48.69±6.88)岁,男、女分别有45例(61.64%)、28例(38.36%);疾病类型:8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10例患者为急性支气管炎,41例患者为肺炎,8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大于18岁;(2)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对此次实验知情同意;(4)患者不存在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患者2d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患者;(4)活动性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医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肺肿瘤患者;(5)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73例患者应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7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头孢地嗪治疗,常规治疗参照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g头孢地嗪(国药准字H20050007,国药集团鲁亚(山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g)外加100ml生理盐水,半小时内滴完,2次/d,以2周为1疗程。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效果评估标准

疗效结合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1993年版)进行评定,以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为治愈;病情较治疗前显著缓解,但上述4项中有1项指标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用药后病情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为有效;用药3d后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7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9%,相比对照组(78.08%)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7342217370(95.89)∗对照组733017101657(78.08)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痰培养转阴时间都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d)

组别例数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痰培养转阴时间观察组732.24±1.30∗2.30±1.26∗2.54±1.16∗3.24±1.34∗3.84±1.05∗对照组734.12±1.233.95±1.194.32±1.235.28±2.415.84±1.20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7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和对照组(2.74%)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例数腹泻恶心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731214(5.48)∗对照组731102(2.74)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多,临床常主张结合病菌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用药治疗[2]。目前,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给予患者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病原菌种类较多,临床部分学者建议对患者应用覆盖面广且活性较强的抗菌药物[3]。

头孢地嗪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该药物的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该药物对β内酚胺酶、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均具有较稳定的效果,目前,临床常将其用于治疗肺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胆囊炎、胆管炎、淋菌性尿道炎、妇科感染及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4]。同时,该药物具有较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是目前临床上第一个既用于临床抗感染又用于免疫调节的抗生素[5],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6],对老年感染患者亦适用[7]。因此,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头孢地嗪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增加临床抗感染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7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9%,相比对照组(78.08%)明显更高,表明头孢地嗪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增强临床抗感染效果,提高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痰培养转阴时间相比对照组都明显更短,这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头孢地嗪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痰培养转阴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观察组7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提示对患者常规治疗加用头孢地嗪的安全性较高,不易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

综上所述,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地嗪进行治疗切实可行,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猜你喜欢

获得性头孢支气管炎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