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2018-09-05周阔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金融改革金融风险

周阔

[摘  要]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三大攻坚任务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三者有机结合,在更高水平上发展现代金融,以更高质量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现代金融;金融风险;金融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1;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3-0053-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切实可行的路径。现代金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现代金融是实现高效率资源配置的有力抓手。发展现代金融,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的目标实现,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面建设。

积极构建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就要决心攻破三大任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中,提高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要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力举措,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保障。只有使三者协调统一、有机结合,才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现代金融,才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为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经济动力。

一、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提高服务实体能力是立足点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策。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靠不同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因此,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是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体,但也必须同时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虚实共生,以实为主”的经济体系[1],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供血机制和主要命脉,服务实体经济是其本质和意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的稳步有序发展对于实体经济意义重大,二者密不可分。如何抑制经济发展出现的脱实向虚倾向,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影响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顺利建设和运行效率[2]。

(一)明确服务对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结构有待优化,经济动能需要培育。在重点发展领域、绿色发展领域、创新发展领域,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功能,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濟的过程中,需切实满足五大发展理念,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体来说,要服务那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大、供给效率高、发展动能足的行业或企业,改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创业群体的金融服务,减少对非绿色企业的贷款支持,用资本的力量、资本的方式、资本的方向以此促进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重组,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让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明确金融机构应该重点服务哪些经济主体,明确金融资源应该侧重流向哪些经济领域,可避免经济脱实向虚的同时,推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二者有益互动、齐步向前、协调发展,让金融真正成为服务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方式和手段。

(二)推进金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各类资金需求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3]。一是要创新融资方式,使信贷融资与非信贷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结合,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民间融资的占比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程度,充分利用智能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更多灵活有效的融资方式。二是要从机构、资金、产品等方面创新金融服务,创新民营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新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等新形式,创新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新业务,创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十分需要的新服务。如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针对农村青年创业、妇女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发推广相应贷款品种等。切实用更加多样的金融产品、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支持[4]。

(三)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共享理念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央多次明确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发展现代金融,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就要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来让人人共建经济“蛋糕”,让人人共享经济“蛋糕”,进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完善普惠金融特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的进行,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各类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绿色行业、绿色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有利于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5]。但是,近些年来,脱实向虚的资本流向间接抬高了资金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伤害。发展普惠金融,一是要建立并完善普惠金融孕育并生长的环境和制度,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合法合理信用关系,提供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更多政策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渠道优势,破除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交易对手不匹配等技术藩篱、信息障碍。三是要冲破二元发展结构,更加注重中小微信贷主体、落后贫困地区的金融主体需求,进一步实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高覆盖率和可得便利性。

二、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着力点

金融制度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基和血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能浮于表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盘考虑,多方发力,使精准有效和统一治理相结合,找到金融发展过程中问题的突出点和硬骨头之后,以全局意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6]。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金融为主,这不仅使企业的资金使用受到了时间、数量以及期限的限制,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在资金期限错配上,以间接金融占比较大的金融体系略显吃力,一方面,银行为主的储蓄资金,供给期限偏短,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投入资金,需求期限较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复杂性。

因此,要把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任务放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建设可以满足各类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具有较高国际地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7]。要吸引期限不同的资金进入市场,以满足规模、期限、风险差异的企业融资需求,用直接金融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不断推动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私募基金市场发展,为体量较小的企业拓宽资金渠道。扩大债券市场规模,鼓励、引导、帮助企业进入债务市场,利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价格较低的资金,调整资本结构。创新各类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使投资者、融资者有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投融资选择。

(二)构建“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金融稳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一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基于我国现实宏观经济情况和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对于保障金融安全、维护经济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双支柱调控框架,既整体作用于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又重点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水平,又可以维护金融安全、进行逆周期操作[8]。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目前正在从过去的利用单一数量型工具向更加有效、更加复杂的价格型工具过渡。在完成既定管理目标、调控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来,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受到了互联网金融、资金空转等问题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和学术机构反思过去微观监管方式,大力倡导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方式,即不仅要关注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同时更要关注并研究共同风险敞口和风险传染机制。因此,在复杂的环境下,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翼调控方式,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优势,又能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创新调节总需求的工具,进一步提高通过利率渠道完成调控的货币政策管理效果。同时,要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高金融监管力度,着力构建包括资本充足率、差异准备金率、房地产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等多工具多目标在内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只有使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二者协调统一,不断丰富二者内涵和外延,才能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

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出清能力和价格有效性,对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贸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我国宏观调控提供更多灵活有效的操作工具。

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价格就是利率,利率形成机制的有效性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活力[9]。但是,推进利率改革,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也绝不等同于完全“松手”。在深化利率改革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主动性,通过供需双方的多次对手交易形成真实的利率水平、期限结构。二是要用强化调控理念,梳理调控机制,设计并灵活运用包括短期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等在内的调控工具。三是要规范发展国债市场,形成价格合理有效的国债收益率,使其切实成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四是要对不合理、风险大的定价行为进行监管,以确保利率可以充分体现资产价格,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对于深化汇率改革方面,应继续完善外汇中间价形成机制,使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在合理区域间浮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进行,积极进行外汇产品以及衍生品创新,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套期保值外汇产品,丰富外汇市场的国内外多元交易对手,积极发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资金支持作用。

三、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是关键点

“要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关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突出强调。目前,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金融产业蓬勃发展,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以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等在内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猛,地方政府债务、农村金融风险问题逐渐凸显,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显著增加。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仍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市场多重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影响,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成因较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不断增大,归纳起来,现阶段需要着重防范以下四个方面的金融风险。

(一)着力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整体来看,我国各级政府债务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但由于地方政府各类债务期限较长,不规范担保行为时有发生,对外披露GDP和虚增的财政收入数据与真实数据略有偏差,由于这样的特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易显现,隐匿了真实存在的地方债风险。当前,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多,各级地方政府债务体量不小,政府债务率、债务结构区域性差异明显,PPP融资、土地财政、债券违约和城投基金等各类政府主体金融风险交叉共生,由于多米诺骨牌连鎖效应,局部风险点会快速转为危及整个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10]。因此,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加各级政府债务收支数据的透明度、真实度,形成切实可行的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严格实行对责任主体、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问责追责机制。二是积极妥善处置已有债务以及或有债务,有度出售部分资产,填补资金敞口,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环境。三是帮助各类城投公司、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转型,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实体类平台公司转型为自负盈亏、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

(二)切实监管金融创新衍生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各类符合经济主体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政策性银行、保险证券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以P2P、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11],开放创新的金融市场,高度融合的金融合作,不断扩大的金融总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然而,我们也應看到,纷繁杂乱的金融产品,交叉综合的经营模式,都会滋生更多形式多样、复杂可变、难以简单识别判断的金融风险。在市场体系不完善、监管真空等背景下,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都会衍生各类潜在金融风险。在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环境下,仍需扎紧监管的笼子,防患未然,守住创新下的金融安全底线。具体来说,一是有选择性地借鉴切实可行的发达国家先进监管理念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水平,预判、研判较为隐蔽的交叉性、衍生性金融风险。二是要统筹推进一行三会以及相关政府执法部门的工作,创新政法联动的监管机制,使协调监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出台一系列针对我国金融运行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让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在规范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时有法可依。四是要利用神经网络、区块链、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最新计算机技术,对影子银行、民营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在内的多种新形式金融风险及时排查,建立金融风险综合预警监测平台,并能够针对预警出的风险解析风险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三)有效化解民间融资风险

据统计,到2016年末,我国共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7989户,典当行8280家,小额贷款公司8673家。这些民间融资机构在近些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为满足我国各类经济主体的多元资金需求提供了充分保障和支持。但部分民间融资机构存在非法集资等问题,伪造合同、暴力讨债等违法违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民间金融机构高利放贷等非法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在金融活动耦合和金融风险联动性较强的背景下,民间融资产生挤兑风险、道德风险等极易传染到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中去,成为当下新的金融风险点[12]。规范各类民间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使民间融资行为更加合规化、合法化、安全化,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一要规范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半径”,包括融资服务的对象、融资服务的种类、经营活动权限等,进一步缩小监控空白,完善合规合法的民间金融体系,切实使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车两轮、一鸟两翼。二要积极提倡包括合同公证、抵(质)押公证、委托公证等在内的公证行为,加强民间融资合法性审查,完善民间借贷的交易主体、交易金额、交易期限等在内的备案制度,切实保障债权安全,维护民间借贷的正常秩序。三是要加大对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洗钱、借债出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让资金在更加透明、更加阳光的环境下流动。

(四)疏解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

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这一环节中,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其债务偿还能力会有较大程度的削弱,偿债保障机制设计的也不尽完善,同时这些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数量往往在银行资产组合中占有较高比重,造成所在行业资金链条高度紧绷。如果某一个或几个企业发生较大债务问题,会导致其行业上下游资金链条的断裂,而这些企业债务很可能变为银行占比较大的不良资产,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必须重视。按照差异化政策支持的原则,要重点发展高质量企业,着力帮扶绿色企业,有序安排问题企业。其一,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内在机制,尽力减少政府不恰当的干预,用市场的方法发现不同质量资产的真实价值,用市场的方式配置不同价值的资产,用市场的办法进行企业优胜劣汰。其二,充分发挥不同金融机构在公司资金运转过程中的不同优势和强项,开发、尝试更多创新灵活的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兜底增信、平移风险、债权转让、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代持、ABS、CDO等形式。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点交汇,我们所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新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复杂更加严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以支撑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现代化强国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因此,必须将提高服务实体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任务有机结合,建设和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韩保江.多维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和现实路径[J].新华文摘,2018,(1):57-60.

[2]李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经济研究,2017,(6):76-77.

[3]陈雨露.“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J].经济研究,2015,(12):8-10.

[4]曾志耕.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2,(2):159-160.

[5]星焱.普惠金融:一个基本理论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16,353,(9):21-37.

[6]周小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J].中国金融,2015,(22):9-12.

[7]王国刚,董裕平.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系统构想[J].经济学动态,2015,(3):9-21.

[8]张承惠.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金融研究,2015,(2):9-15.

[9]田国强,赵禹朴,宫汝凯.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J].经济研究,2016,(3):96-109.

[10]牛霖琳,洪智武,陈国进.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及其风险传导及其风险评估[J].经济研究,2016,(11):83-95.

[11]刘芬华,吴非,李华民.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体征、泡沫风险衍生与规制逻辑[J].经济学家,2016,(6):35-42.

[12]张海洋.融资约束下金融互助模式的演进—从民间金融到网络借贷[J].金融研究,2017,(3):101-115.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体系金融改革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培育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质技能人力资源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