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酸蚀粘结剂在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实验研究
2018-09-05段昌华吴奕添梁建娥
段昌华 吴奕添 梁建娥
(1.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口腔科; 2.佛山市顺德北滘祯美口腔门诊部口腔科;3.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邻面去釉是口腔临床正畸中的一种常见方法,最初用于矫治下切牙轻度拥挤者,后来逐渐用于解除成人中度拥挤病例,也有将其用于治疗儿童错颌畸形的报道。近年来,随着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开展,邻面去釉技术的使用愈发广泛,具有能够减少治疗时间,避免牙弓过度扩展等优点。但多数学者[1]认为,经过去釉处理后,由于将含水量较少、釉质矿化相对较高且较致密的表层磨除,使结构较薄弱的内层釉质暴露,牙齿表面对口腔内菌斑的抵抗力下降,继而增加釉质脱矿的几率,增加龋齿发生率。因此,需要在邻面去釉后进行釉面处理,以降低龋齿发生率。本研究通过离体牙PH循环实验后测量显微硬度值,观察氟化物、渗透树脂及自酸蚀粘结剂对去釉后的离体牙的防龋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2016年1月至4月期间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2颗,纳入标准: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经检查无肉眼可见的隐裂、缺损及横纹,牙体牙髓未经任何治疗,无脱矿的白垩色斑。将牙根面残留的软组织、牙结石及牙槽骨用器械仔细刮除干净,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釉质标本制作 将牙齿标本包埋于石膏中,固定于水平载物台上,将完整牙冠部分暴露。对标本牙冠两邻面最凸点间的距离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用快速涡轮机去除牙冠一侧的邻面釉质,当去釉厚度达0.3~0.5 mm时,停止操作。另一侧邻面的定量去釉以同样方法进行,去釉面用抛光沙盘及沙纸进行仔细的抛光。去釉完成后,将牙齿用金刚砂片切盘自牙冠冠状面切开,分为远中及近中两部分,并将牙根部分切除掉,共64个标本。将以上标本随机分为四组,即阴性对照组(A组)、氟保护漆组(B组)、渗透树脂组(C组)、实验组(D组),各组均16个标本,具体处理方法为:B组去釉后均匀涂布0.1%氟保护漆两次;C组去釉后按照渗透树脂说明对釉质表面进行处理;D组去釉后均匀涂布自酸蚀粘结剂,轻吹10 s,光固化10 s,再涂1次,再固化10 s。完成标本制备后,均置入蒸馏水中进行超声清洗及干燥,并进行自凝树脂包埋,将平整的去釉面暴露,并置于水平台面上对标本进行调整使去釉面平行于地面,将标本邻面部分保留3 mm×3 mm的开窗区,用相应大小的纸片覆盖该区域,用指甲油涂布开窗区以外的区域2次。
1.2.2实验溶液配置 人工唾液、脱矿液分别用ISO/TR1027标本人工唾液配方、蒸馏水配置,人工唾液用NaOH将pH调至6.8,脱矿液用KOH将pH调至4.5。
1.2.3体外循环 将标本进行PH循环实验,具体方法如下:将标本置于人工唾液中,11 h后再置入脱矿液中1 h,每日循环2次,共30 d。
1.2.4定量分析 用Struers Duramin-2数字显微硬度计对各个样本开窗面的显微硬度值进行测量。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 果
各组在PH循环后的显微硬度均较循环前明显降低(P<0.05),PH循环前,A组、B组的显微硬度值较C组、D组显著要低(P<0.05),而A组与B组的显微硬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H循环后,B组、C组、D组显微硬度值大于A组(P<0.05),C组、D组显微硬度高于B组(P<0.05),在PH循环前后标本显微硬度值差值上,A组表面显微硬度的降低量较B组、C组及D组显著要大,C组、D组显微硬度值降低量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在PH循环前后的硬度值比较
注:与C组、D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邻面去釉是一种正畸治疗方法,然而邻面去釉可增加龋齿和牙齿过敏并发症,据文献[2]显示,邻面去釉后龋齿的发生率为20%左右。因此,在去釉后必须对牙面进行完善的处理。传统方法是邻面去釉后采用氟化泡沫、氟化凝胶或涂布氟保护漆进行表面再矿化处理,但研究[3]显示,氟化物在促进釉质再矿化和降低釉质溶解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氟化物的渗透性较差,使深层釉质出现氟浓度不足现象,此外,氟化物可产生氟毒性,产生耐氟菌株等,这些因素也限制其广泛使用。近年来,新型材料渗透树脂逐渐应用于牙釉质脱矿早期龋的治疗,疗效较好。其是一种高渗透系数树脂,流动性好,借助毛细作用向脱矿釉质的微孔中渗透,填补釉质脱矿区。研究[4]显示,渗透技术具有较好的美观治疗效果,能遮蔽早期龋白垩色斑点,使其与牙齿未患龋时的颜色接近,且色泽稳定度较高。但渗透树脂步骤繁琐,操作时间长,每个位点需要约10 min左右,这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难以配合,因此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自酸粘结剂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以树脂单体为主要成分,不含或含少量无机填料,渗透性好,能渗透至牙釉质、牙本质深层,固化后可在釉质内及牙本质表层分别形成树脂突及树脂牙本质胶原纤维混合层,从而与牙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研究[5]发现,自酸蚀粘结剂用于封闭牙本质小管,可在窝洞内形成一层树脂牙体浸透层,同时其溶解度较小,在唾液中不易溶解,隔绝外界各致龋因素接触牙体组织,从而防止继发龋的发生。此外,研究还发现,对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采取自酸蚀粘结剂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自酸蚀系统将可聚合单体同时作用于牙本质与釉质,改变或溶解玷污层,溶剂的挥发置换出胶原网及牙本质表面的水和空气,促进单体HEMA渗入,利于黏结剂渗入胶原纤维微孔,并向牙本质小管中延伸形成树脂突,从而达到封闭牙本质小管的目的。但目前关于自酸蚀粘结剂在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中通过实验显示,各组在PH循环后的显微硬度均较循环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各组在邻面去釉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釉质脱矿,PH循环后,B组、C组、D组显微硬度值大于A组(P<0.05),在PH循环前后标本显微硬度值差值上,A组表面显微硬度的降低量较B组、C组及D组显著要大,可见经过渗透树脂处理、氟保护漆处理及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均能达到抑制釉质脱矿的效果;而C组、D组纤维硬度值降低量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渗透树脂处理及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对于邻面去釉后抑制去釉面脱矿的效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邻面去釉后,经过渗透树脂处理、氟保护漆处理及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处理,釉质的脱矿程度均有所减轻,可能有利于去釉操作后的防龋,渗透树脂处理、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去釉面,抑制釉质脱矿效果优于氟保护漆,而前两者的效果相当,其中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处理更为简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