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CT和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05崔安伟

关键词:骨坏死股骨头髋关节

崔安伟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骨科疾病,其致残率较高,易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临床研究证实,创伤性以及非创伤性因素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而骨内压增高、脂肪栓塞、骨内细胞损坏可能为导致非创伤性骨坏死的主要原因。若治疗不及时,将出现永久性关节面塌陷等严重并发症,故于疾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2-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8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44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1.54±3.17)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9.57±1.39)个月,23例有外伤史,7例有糖尿病史,10例有酗酒史,28例有长期服用激素史,3例有痛风史,2例有高尿酸血症史。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存在下肢活动受限、髋关节肿胀疼痛、轻度肌肉萎缩等症状;②无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③影像学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与MRI诊断,且在1 d内完成所有检查。X线摄片:取仰卧位,采用IDC DR拍片机(加拿大)进行检查,焦片距为1 m,伸直下肢,足尖向上,两脚并拢,给予标准正位与外旋位,视实际情况可加照内旋位。CT检查:取仰卧位,采用SIEMENS SOMATON Definition as 128 CT机(德国),层间距与层厚为3 mm,进行股骨头横断位容积扫描,扫描上缘包含髋臼,下缘包含粗隆,运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患者软组织情况,骨窗中窗位为400,窗宽为1400,软组织窗窗位为50,窗宽为350。MRI检查:取仰卧位,采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仪(德国)进行常规扫描,观察患者双侧髋关节的横断面以及冠状位,层厚为5~6 mm,层距为1 mm,偏转脚为1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

118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发现阳性68例,阴性50例;MRI的阳性检出率为56.78%(67/118),明显高于CT及X线检查的42.37%(50/118)、39.83%(47/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6.788,P=0.027、0.009)。见表1。

2.2 诊断效能

MRI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X线或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特征表现

在骨小梁模糊、骨髓水肿、线样征显示率方面,MRI的显示率高于X线及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局部囊变显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3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表2 3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对比(%,例/例)

表3 3种检测方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特征性表现的显示[n(%)]

3 讨 论

股骨头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着上体及下肢,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病位在此,一经损坏便会累及髋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阻碍髋关节发挥其原有作用,严重者可直接致残[4]。其中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酗酒等,将促使患者机体内骨组织缺血,进而导致股骨头坏死[5]。故早期诊断、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而言,可有效促使局部血管再生,进而避免股骨头塌陷等危险事件。

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展至晚期,则需接受人工全关节置换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一经置换人工关节,大部分患者均需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翻修手术,不仅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将对其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折磨[6]。故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关节功能,减少预后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及X线,MRI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骨小梁模糊、骨髓水肿、线样征显示率均高于X线或CT检查,提示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常情况下,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均各自具备其独特优势:X线平片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势,可对患者股骨头、关节间隙以及骨性关节面进行全面性观察,但其无法反映病理过程,只能在骨坏死区域及其周围的矿物质含量发生较大变化时才可表现,加之组织结构易重叠,致使诊断效果并不理想,且假阳性以及漏诊率较高[7]。CT可测定CT值,且具有较高的薄层分辨能力,与X线相较而言,该检测方式可弥补X线存在的不足,通过查看骨小梁星芒结构的异常情况以判别股骨头内早期坏死病灶,且可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大小、结构、边界等信息,可有效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准确率,故在显示病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该诊断技术可有效发现股骨头早期硬化,利于医师发现松质骨及死骨极小的囊性变,且可显示软骨下骨与皮质骨的骨折以及塌陷情况,此点MRI有所不及,但CT无法显示早期骨髓坏死及肉芽组织浸润情况,使其诊断受到一定限制。同时,CT与X线平片具有共同性,即均需等到患者骨坏死修复造成骨组织密度改变后,才可做出有效诊断。而MRI无电离辐射,可清晰查看病灶范围,了解患者疾病早期骨质缺血改善情况,还可进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利于反映患者体内H质子的变化情况,提供更多确诊依据,进而将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提前至其骨坏死阶段,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但其检测费用较高[8]。

综上所述,三种检测方式各具优势,但MRI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骨坏死股骨头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