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与单纯强制束缚治疗儿童口腔疾病的效果比较

2018-09-05袁启洪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牙面同组

袁启洪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儿童因年龄较小、对疾病的自诉能力差、对治疗噪声器械产生的心理恐惧、家长恐吓性的话语等使得医生在行牙齿治疗术中出现了患儿不配合的情况,最终给治疗增加了难度[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更加注重对患儿心理的保护,在对患儿进行牙齿治疗术时,不仅要采取适当的语言、态度、行为管理方式,而且还要培养患儿对牙齿治疗的积极态度[2]。但是,即使采取多种方法,仍有部分患儿对于口腔治疗呈现“竭斯底里”的抗拒感。此时,为治疗患儿口腔疾病,消除口腔局部感染,阻止口腔局部感染引起的更大范围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保障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治疗上多采取单纯强制束缚或采用全身麻醉下对患儿口腔疾病进行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麻醉与单纯强制束缚治疗儿童口腔疾病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门诊治疗的口腔疾病患儿73例,龋失补牙数(DMFT)≥4。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正常乳牙脱落和外伤等导致牙齿脱落及无法完成治疗的患儿。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6(3.6±1.5)岁。B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6(4.7±1.7)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其内容是:1)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病因和疾病自然转归;2)保护牙齿及刷牙的重要性;3)护牙素的成分及作用;4)刷牙的方法主要选择Bass45°倾斜法,且左右各刷10~15 次;5)对于牙龈存在炎症的患儿,需选择软毛、小头的牙刷;对于牙龈健康者来说,应尽可能选用中等硬度刷毛的牙刷;6)每日三餐前、进食水果或零食30 min后要刷牙一次,2 min·次-1;7)应用牙缝刷、牙线等保持牙间隙的卫生;8)刷牙的方法、牙缝刷、牙线等使用的方法等应进行现场指导,并通过模型进行演示。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全身麻醉行牙齿治疗术。麻醉后,用0.1%西吡氯铵局部冲洗,对龋齿(根据G.V.Black的窝洞分类法分为Ⅰ类洞型)进行去腐质,行常规磷酸选择性酸蚀+3M第8代自酸蚀粘结剂+3M Z350树脂充填;对龋齿(根据G.V.Black的窝洞分类法分为Ⅱ类洞或复合洞型)行3M预成冠修复术;对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患牙行常规开髓、摘髓、测长(根尖无吸收可测量时)、机扩、冲洗+3M预成冠修复术。B组采用单纯强制束缚行牙齿治疗术,对龋齿(根据G.V.Black的窝洞分类法分为Ⅰ类洞型)进行去腐质,行常规磷酸选择性酸蚀+3M第8代自酸蚀粘结剂+3M Z350树脂充填;对龋齿(根据G.V.Black的窝洞分类法分为Ⅱ类洞或复合洞型)行3M预成冠修复术;对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患牙行常规开髓、摘髓、测长(根尖无吸收可测量时)、机扩、冲洗+3M预成冠修复术。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的菌斑指数评分、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ECOHIS)和治疗前、治疗后2年口腔健康习惯比例及治疗后2年的效果。

菌斑指数评分标准:用气枪将牙面吹干,肉眼直接观察并通过口镜观察,并结合使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从而确定牙面及龈缘附近的菌斑量。0分:在近龈缘处的牙面无菌斑;1分:在近龈缘处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肉眼看不到,只有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才能发现;2分:在龈缘区或牙邻面有肉眼可见的中等量菌斑;3分:在龈沟内和(或)龈缘区及邻近牙面有大量软垢。

ECOHIS评分标准:按文献[3]的标准进行评定。

口腔健康习惯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刷牙频率≥2 次·d-1、刷牙时间1~3 min·次-1、喝配方奶粉≥1 次·d-1、吃膨化食品≥1 次·d-1、吃糖果≥1 次·d-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评分的比较

2组治疗前菌斑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菌斑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3个月菌斑指数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评分的比较分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ECOHIS评分的比较

2组治疗前疼痛、心理、家庭、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疼痛、心理评分均降低,家庭、生活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疼痛、心理评分均降低,家庭、生活评分均升高(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ECOHIS评分的比较 分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口腔健康习惯的比较

2组治疗前刷牙频率≥2 次·d-1、刷牙时间1~3 min·次-1、喝配方奶粉≥1 次·d-1、吃膨化食品≥1 次·d-1、吃糖果≥1 次·d-1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年刷牙频率≥2 次·d-1、刷牙时间1~3 min·次-1所占比例均升高,喝配方奶粉≥1 次·d-1、吃膨化食品≥1 次·d-1、吃糖果≥1 次·d-1所占比例均下降(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2年刷牙频率≥2 次·d-1、刷牙时间1~3 min·次-1所占比例均升高,喝配方奶粉≥1 次·d-1、吃膨化食品≥1 次·d-1、吃糖果≥1 次·d-1所占比例均下降(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口腔健康习惯比例的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

2.4 2组治疗后2年的效果

A组治疗后2年的充填体缺陷率、预成冠缺陷率、预成冠脱落率及牙髓病、根尖周病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2年的边缘继发龋、新发龋、再发龋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2年效果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低龄儿童龋的发病率较高,且龋损程度比较严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低龄儿童龋患病率在60%~8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包括患儿反复疼痛不适、龋齿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排列畸形及患儿乳牙缺失导致发音缺陷、容貌不美观导致性格缺陷)及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应用全身麻醉下行低龄儿童龋治疗逐渐被患儿家属所接受,而简单强制束缚仅被用于镇静治疗的一种辅助方式。有研究发现,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口腔疾病及拔牙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长期复发率较高[4-5]。

笔者对73例口腔疾病患儿分别采用全身麻醉与单纯强制束缚治疗,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2年刷牙频率≥2 次·d-1、刷牙时间1~3 min·次-1所占比例均升高,喝配方奶粉≥1 次·d-1、吃膨化食品≥1 次·d-1、吃糖果≥1 次·d-1所占比例均下降(均P<0.05),这可能是由于单纯强制束缚治疗口腔疾病会对患儿家属心理造成影响,使其更能够关注患儿口腔卫生和饮食,进而逐渐养成患儿正确的口腔习惯;全身麻醉治疗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影响比较小,使其忽视了牙科习惯[6]。本研究中,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疼痛、心理评分均降低,家庭、生活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3月、治疗后2年疼痛、心理评分均降低,家庭、生活评分均升高(均P<0.05),其与王晓东等[7-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并提示随着患儿口腔疼痛的缓解,患儿饮食、睡眠也得到改善,患儿家属也更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去。另外,预成冠边缘更加密合,美观性更好,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正常。新发龋、再发龋与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医师临床操作等相关[9]。本研究中,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2年的边缘继发龋、新发龋、再发龋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这可能是由于全身麻醉下治疗口腔疾病,主治医师能够从容操作,而简单强制束缚治疗口腔疾病,主治医师受患儿不配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充填体修复的效果不太理想,最终增加新发龋、再发龋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与单纯强制束缚治疗,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口腔疾病治疗效果更好,但治疗后,应进一步强化对患儿及家属的口腔宣教,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口腔习惯等,并嘱家长定期进行复查,进而维持长期的治疗疗效。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牙面同组
新知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升船机螺母柱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质量控制
学龄前儿童牙面色斑的调查分析
牙面湿润度对黏结剂边缘密闭性的影响
关于“治疗牙齿变色方法”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