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美是读出来的
2018-09-04徐宝林
徐宝林
[摘 要]语言的习得是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作前提的,而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与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语言氛围,利用教材文本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并且延伸课外阅读,从而让英语在学生眼中“美”起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读;重要性;朗读;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40-02
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正如语言名家黄源深所言:“读是在语境中学习外语,所学到的语言是自然的,地道的,活生生的,学起来也快。大量的读又能培养学习者的语感,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依然热衷于做题目,以为这是获取英语高分的正确途径,结果做的练习一本又一本,试题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的练习,但归根结底,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英语的美不是做题能够体会得到的,更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才是地道的、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出来的。那么英语的美该从何来?
一、朗读,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语言氛围,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
我们不少高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认为高中教材文本较长,不适合背诵,而且朗读和背诵本来就是初中生的事,高中阶段只需要课堂上听听录音,能看懂文章即可。的确,由于高中阶段教学难度增加,加上畏难情绪,学生没有耐心难以坚持。无论是学生,还是英语教师,都多多少少对朗读、背诵的效果持怀疑的态度。故而,学生不重视,教师监督不力,担心吃力不讨好,害怕影响正常的教学,结果学生句子读不流利,课文读得结结巴巴,甚至不敢开口,逐渐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更影响到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只能“望英兴叹”,无法真正体会英语语言的美。
殊不知我们学生学习英语最为缺乏的就是英语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所以只能人为创造条件,促进语言的有效输入。除了英语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之外,朗读背诵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英语教育者都知道完美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朗读,因此早读课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学生充分利用早读课,朗读背诵短文,除了有助于加强单词的记忆,有利于练习单词的发音、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形成良好习惯外,还有助于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坚持朗读,学习英语的气氛越来越浓,学生会产生乐学的心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还有助于他们消除中国传统教学中“哑巴英语”的心理障碍及“怕丢脸、怕犯错”的心理陋习。可以这么说,大声朗读既可成为攻克英语堡垒的先锋,又可成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铺路石。
二、利用教材文本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让英语教学美起来
英语阅读课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词义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这一初级阶段上,我们教师对阅读课文的教学绝不能只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语言形式的分析,忽视整体阅读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阅读策略,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也往往缺乏课后阅读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课文设计出更多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思考,组织讨论,发挥合理的想象,加深对课文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的理解,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所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备战高考,我们教师更要利用课堂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如:猜词、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大意、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指代关系、评价阅读内容、分析长难句等。
另外,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影响着对英语语言的美的感知。我们教师应利用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克服逐词阅读、手指引读、读必出声、纠缠生词、回视等不良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声阅读、按意群阅读、纵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从而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三、延伸课外阅读,让英语学习美不胜收
许多学生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再上一个层次似乎变得非常困难,这使得英语学习美不起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因为阅读量不够,至少会造成以下弊端,从而造成“原地踏步”的现象:1.词汇量跟不上;2.缺乏文化背景知识;3.不适应语言风格; 4.缺乏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会猛然发现英语其实就像母语一样可亲可近,不自觉之时,水平已提高了一个层次,心情也美美的了。
语言学习的迁移理论指出:教材仅仅是所学内容的一个载体,要进一步巩固从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使之得到内化,就应该把所学内容迁移到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进行多次的反复识记、运用。新课程标准八级要求指出,高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30万词以上。可如果学生的学习资源仅限于教材,将远远达不到课外阅读量及知识迁移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美国语法学家Krashen提出的“最佳语言输入”假说认为,提高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确实,兴趣和需要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阅读兴趣的课外延伸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自学能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也提出:“每个人都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学生课外读物挑选的参谋,选择的阅读材料要有趣味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还要注意所选题材的广泛性和體裁的多样性。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和《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之类的书报杂志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它们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大教材的外延,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能用英语去读,在读中学习英语,在读中体味英语的美。
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教师应时时监督提醒学生要坚持阅读。为有效地督促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在阅读的时间和量方面应明确具体要求并定期加以检查。如:1.高一起每天20分钟、不少于1000个单词的阅读量;2.每周一次小组交流,探讨难句及不解之处,分享阅读心得体会;3.坚持做读书笔记,从简单的摘抄精彩语句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而过渡到写出内容提要甚至赏析。如果能够三年坚持下来,那么在这样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审美水平和鉴赏力都一定会得到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英语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开阔视野,丰富英语语言素材,培养跨文化意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境界,从而跳出题海,徜徉文海,领略文化的差异,体会读英语的情趣,体验读所带来的成功,那么英语学习将美不胜收。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