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生成个性美缺失探源

2018-09-04张长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探源缺失语文课堂

张长松

[摘 要]课堂教学中本应当生成内容丰富多样的环节,却出现了生成枯乏且生成内容共性化、思维活动僵硬的现象,缺失了生成的个性特征、创新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前预设空间的狭仄、课堂上先入为主的效应、学霸话语的把持、定式思维的影响和教师反馈倾向的引导。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个性美;缺失;探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08-02

课堂教学生成中的“生”即为生长,“成”就是“建构”;生成就是课堂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学生的即时反应活动。生成在一定场合才会出现,具有现场性;生成又是不可预约的,具有即时性;又因为生成的维度与方向的不确定,因而又具有丰富性、创新性。

然而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学中本应当生成内容丰富多样的环节,却出现了生成枯乏且生成内容共性化、思维活动僵硬的现象,缺失了生成的个性特征、创新特征,使原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教学变得索然寡味、干涩枯燥,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意义。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一、预设空间的狭仄

有人错误地认为,生成无关预设,预设则没有生成,其实不然。课堂生成的效果与课前的预设有很大的关系,课堂的生成之美就来自课前的预设之细。如果课前没有周到的考虑,为学生预设的生成空间过于狭窄甚至通道单一,那么必然会造成生成内容的共性化。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往往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经验不足,没有预料到會给学生造成限制。此种情况,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水平。二是教师有意而为之。因为经过这样的预设,学生的生成内容就具有了可控性,方便教师掌控课堂的局面,避免出现节外生枝、打乱课堂节奏的现象,尤其是在教师执教大型公开课的时候,这种有意为之,极可能出现。这种生成,实质上就不是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成了,可以称之为“真预设的假生成”。这就是典型的表演式教学,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收获寥寥。这种作秀式的课堂害处很大,首先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思维的锻炼,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热情;其次是掩盖了教师能力不足的缺点,养成了教师的惰性。

二、先入为主的效应

我们观察课堂就会发现,当学生面对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来解决的时候,课堂气氛便不会像往常一样很活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默思考之后,课堂上首先发言者的思路往往会影响到后面学生的思考方向,这就是由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造成的。

虽然说课堂是出错的地方,但是学生总希望一口答对,既展示自己的学习水平,又避免被同学嗤笑、被教师批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的这种求安全的心理就形成了较强的从众心理。他们或许真有相似的想法,还有可能后者的想法与前者的完全不一致,但是后发言者在把自己的想法与首先发言者的内容相比较后,无法判断出对错,于是就有了结伴心理:即使是错的,至少也有个伴,不至于错得太难看。

探究这种心理的形成原因,一是与班级氛围有很大关系。如果班级氛围和谐关系融洽,互相不会讽刺挖苦、嘲笑捉弄,那么学生课堂上的表达就会自主客观,学生就更容易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二是这种从众心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严肃、不苟言笑,学生的表达就会随之慎重而拘谨。当然如果教师教风霸道,课堂上不注意方法,没有把课堂上学生的偏差、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看待,而是对表达出错的学生经常给予批评和打击,那么学生就会因害怕出现失误而采取保守从众的态度了;如果教师教风民主,懂得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能开心容忍并且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那么学生就愿意在课堂上展现真实创新的想法,这时候的课堂就是开放的课堂,学生的生成就是个性化的有价值的生成了。

三、学霸话语的把持

一个群体里总有一部分人具有领导力或影响力,他们极容易把持话语权。同样,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会成为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向。这种情况与先入为主不同,产生先入为主效应主要由时间和出场顺序导致,而学霸效应靠的是话语权。在一个气氛和谐融洽的班级里,先入为主效应不一定出现,学霸效应却有可能依然存在。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根据以往的经验,易形成刻板印象,那就是学霸永远是对的,所以无论学霸第几个出场,一旦出场便是个性生成的终结者,他给出的答案往往是自己最想要的答案,鲜有出错的情况,如果学霸出错,就会把一大批人带入沟里。因此,学霸既是成事者,又是坏事者。说是成事者,就是教师永远不用担心问题会没有人答出来,尤其是在上大型的公开表演课时,他们是教师的定心丸,能让教师恰到好处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说是坏事者,是因为他们的出场,会让本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一下子“万马齐喑”。所以避免学霸效应的办法,一是尽可能少或尽可能往后地让学霸出场,二是问题要尽可能开放,三是引导评价要到位。

比如,在赏析《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时,针对“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的细节,一名优秀的学生分析说:“这写出了归家混乱的场景,突出了家道中落的特点。”接着学生在分析“述诸小妹语”这一细节的时候,就说:“小妹问何谓阁子,娘家连阁子都没有,可见妻子的娘家也是家道衰落,更能见归有光此时心情之悲。”这一观点的生成,显然是深受上一名学生话语的影响,没有走出其思路的限制。要想让学生走出这一思路的限制,教师就要作进一步的引导:“缺房少食,这的确是家贫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很有道理。可是百年老屋、室仅方丈,这样的一幢小房子,有与无就能看出家道的兴衰吗?”在这样的启发下,有学生思考后说:“‘述诸小妹语可见妻子与他关系亲密,无话不谈。”就在大家深以为然的时候,教师继续启发:“如果是为了表现妻子与他无话不谈,为何一定要拐弯抹角,去转述不懂事的小妹的话呢?小妹又是为何知道阁子的呢?”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就先弄清楚,小妹知道是因姐姐常常在家里说起。姐姐常常说起,就说明南阁子在姐姐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看出归有光与妻子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为后来归有光痛失爱妻后睹物思人之悲作了情感的铺垫,使悲情更为浓重可感。这样通过不断地引导评价,就使学生走出了优生的话语霸权,找回了自己的真正生成。

四、定式思维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个性生成的大敌,我们往往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走不出狭隘的圈子。思维定式首先是我们学习生活与经验的体现,无论是文本分析的模式、练习题型的归类、解题方法的归纳,还是答题思路的规范,都是以思维定式来固化学习成果的。没有定式的形成,我们就无法最快地吸纳已有的经验,传承已有的文明,所以说,思维定式的形成与强化体现了我们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

入格就是为了出格。思维定式的形成是解决问题能力迁移的必要阶段,但如果只是囿于定式,必死在定式。因此,形成定式后我们还要具有突破定式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了类与型的归纳训练,而忽视了突破定式的思维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的结果是不知不觉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以致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难有个性化的内容生成出来。幼儿园的孩子面对圆圈可以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而大人们只想到了数字“0”或字母“o”,这与我们平时疏于思维突破训练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想在思维定式上有所突破,使学生的课堂生成更为个性化、创新化,我们就要在引导上下功夫,针对学生的答案及时分析出其思考的出发点,给予肯定的同时,又暗示还有更多的思考角度。经过这样的反复引导与训练,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突破思维定式的方法了。

五、反馈倾向的引导

上文说过,课堂学生的生成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课堂上教师的启发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成。启发引导的语言分为生成前的启发、生成中的点拨、生成后的评价。生成前的启发即“开光”,啟动学生生成的欲望,语言要有鼓舞性;生成中的点拨是“助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生成的过程,语言要能切中肯綮;而生成后的评价是“定性”,分析学生生成的思维历程,语言要客观中性。生成后的评价就是反馈,在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在密集进行时,其创新能力最强,许多新颖独到的想法就会井喷一般涌出,这些想法如果得到相应的激励就会更多更快地产生出来,反之就会逐渐消弭。评价反馈不仅对当事者有作用,对其他人来说同样是风向标,有同样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生成旺盛的时刻,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倾向性明显的评价反馈,而要使用客观的分析性的语言,予以反馈。

比如,针对“红杏枝头春意闹” 中“闹”字的鉴赏分析,有学生说:“‘闹字,在这里用得不妥当,脱离现实,春意不可能闹腾,可以换成‘浓字。”针对这个学生的观点,如果教师倾向性明显地反馈:“我们是在赏析,不是批评,我们要从优点方面去考虑。”这一句话就否定了学生的生成结果,否定了其思维过程,也会使其他有怀疑精神的学生不敢再有言语。而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的生成给出客观的分析:“这位同学是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看春意的,并给出了符合客观现实的替换词语。”这个反馈有分析而倾向性不明显,有利于学生后续观点的生成。

有人会担心,我们不给出明确的评价,学生又怎么可能明白他们是否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思考呢?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课堂是出错的地方,认清道路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为了生成精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生成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体验思维过程。

倾向性明显的评价明确让学生明白“这是不对的”或是“这就是答案”,如“对,就是这样的!”或者“嗯?你怎么能这样想呢?”,只此一句就一下子把所有的创新与个性一起抹杀掉了,剩下的就是单一的、共性的、从众的、保险的伪生成成果了。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探源缺失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澧水探源
一道绝对值函数最值题的多解与探源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