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核心素养 打造“温度语文”
2018-09-04段明吴宏良马海燕
段明 吴宏良 马海燕
[摘 要]“温度语文”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以人为本的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它以品味感悟语言文字魅力为基础,以准确有效运用汉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为归宿。
[关键词]温度语文;文字魅力;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14-02
一、“温度语文”提出的背景
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六年时间以来,课堂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语言类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反思现状,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制约着教师对学科内容的本真的表述,教育领域内“唯分数论”的评价现象依旧大量存在。这种意识下的课堂以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答题能力的提升为主要训练导向,教学案例的设计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课堂落实环节反复围绕考点展开,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及规律性,教学活动大部分停留在学科“三维目标”的实现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很难落到实处,学科特点陷入模糊。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具体表现为:忽略了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独特性与艺术性。
二、“温度语文”理念阐释
基于以上背景,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笔者团队在三年探索、整理的基础上,构想了回归语文语言独特性和艺术性的新课堂理念,引导学生在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情感,据此提出“温度语文”的教学理念。“温度语文”以品味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基础,以准确有效地运用汉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为归宿。“温度语文”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它追求的是师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围绕作者情感、编者意图、教者指引、学者感悟四者碰撞和交融展开,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味文字独特的魅力,达到理解和恰如其分地运用每一个汉字(甚至标点),完成用带有准确情感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终极目标。
“温度语文”杜绝呆板教条式的应试教育培训模式,而是把每篇文本当作一个有灵魂的“个体”,通过对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优秀的范文示范下学习字词的运用,在模仿范文写作思路的过程中学习事件表述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在品味感知及有效运用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产生尊重与敬畏的感情,以此浸润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温度语文”的抓手
“温度语文”的抓手为:理解编者编纂意图,立足作者写作背景;注重文本意蕴内涵,突破教师教法瓶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熟知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文本的内容。理解编者意图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预盼,期望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储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提升能力。特别是部编中学语文教材单元文章的文体更为统一,情感方向更加接近,理解了編者的编写意图,能更加集中深刻地体味单元内文本的情感抒发方式和语言运用的精妙。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设计及教法创新深入发掘文本的意蕴内涵。学生在系统理解文本的情况下,很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用字用词的独到之处,并深刻理解感兴趣的字词,尝试运用,最终产生创作该类作品的强烈愿望。在课本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方法和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而大量的有效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整理的读书笔记和优美的语段素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用到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运用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温度语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表现
1.教材解读与辅助素材的补充
部编教材为了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目标,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很好地兼顾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条编写主线,学段内知识构建体系更为严谨科学且易操作。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以此为依据,挖掘教材的深度内涵。为丰富知识体系,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方便学生较容易地感知学科的独特性与艺术性,教师需要搜集整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该类生活素材原则上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能很好地表现出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在当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域内的人物风情、名人轶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本地区的诗词文章等。材料的选择以支持学年总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搜集整理辅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语言的准确性与艺术性,对于不能达到作为范例却又具有较高价值的材料,教师应进行语言的优化处理。通过素材与教材的重组,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知到学科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科“温度”。良好的素材加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高效地完成学年的教学目标。
2.备课环节中教学目标的统一与分解
备课环节要注意在内涵上紧扣学年及单元教学目标,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依据部编教材的单元绪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为单元学习阐释清楚目标,明确方向。在每篇课文的授课过程中适时回顾单元目标,让学生明确单元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以此来培养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单元教学目标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范文授课和其他环节的实现上。在每篇课文的解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作者的介绍和写作背景的分析,这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坚决摒弃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勾画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基于情感共鸣的课文解读很容易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并积极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表达技巧,深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中心语段的思想。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提出品析或揣摩关键字词之类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关键字词含义的理解。基于情感的字词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字词的“温度”,产生对语言文字敬畏的感情。而好的理解又为学生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目标落实下的有效作业布置
作业应关注知识点、兴趣点和拓展发散性。基于学生知识储备和解决能力应设计好分层问题。在基础部分抓好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运用,在课堂中已品味、感悟或辨析过的字词应设计在作业中。通过关键字词组合的小片段写作训练,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教师设计作业时,可将课文内的关键字词合理分成字词练习词组群,将词组群分给不同学情的学生,让他们以群内字词作为关键词完成小片段写作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准确运用字词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语文文字魅力的感知。对于文中的精彩句段,可以通过揣摩辨析或仿写的方法强化理解。精彩句段是字词准确组合的结果,又有其深刻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表现其内涵意义,作者又会加入艺术表现手法。所以有效的句段辨析理解或仿写对学生分析品味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对文章整体把握类作业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文章主旨的挖掘和同类文章的写作训练上。可组织学生通过了解作者、自读感知和合作探究去归纳文章的主旨,学习文章表现主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思路。在以上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设计同类作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写作训练的设计同样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能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紧密联系。好的写作训练设计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发散思维,同时又能回归到对课文的再次理解。
总之,“温度语文”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细致发掘文本的意蕴内涵,品析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语文学科独特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最终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