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2018-09-04谢雪榕姚如婕
谢雪榕,姚如婕,洪 霖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将其归为“痹症”范畴,其发生多因风寒湿邪与外力损伤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1]。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患者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中医辨证均为寒湿痹阻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温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普针组)各45例。2组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温针组普针组n 45 45男19 22女26 23最小21 22年龄/岁最大68 71平均年龄52.1±1.1 52.9±1.4最长4.6 5.3病程/a最短0.9 0.3平均病程1.86±0.7 2.51±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参考文献[3]辨为寒湿痹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四肢湿冷,阴雨天症状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滑等。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医“痹症”及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 CT、MRI检查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③ 年龄20~70岁;④ 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 年龄2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等;③ 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病变,过敏体质,精神异常等患者;④中医证型为湿热痹阻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普针组 ① 选穴:相应椎体的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② 操作方法:华佗夹脊、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采用无菌操作,操作者对施术部位进行消毒后,用2寸长毫针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下肢放射电感等;命门穴,采用无菌操作,操作者对施术部位进行消毒后,用1寸长毫针向上斜刺,得气后用补法,使局部有酸胀感;足三里、委中等穴用1.5寸长毫针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感、向下放射感等;环跳穴用3寸长毫针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下肢放射电感等;昆仑穴用1寸长毫针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使局部有酸胀感等。以上穴位针刺后均留针30 min。
2.2 温针组 在普针组治疗基础上选取腰背部穴位肾俞、大肠俞,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将剪好的2 cm长的艾段,燃烧尾部后置于穴位针柄上行温针灸,针下放置一纸片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皮肤,待艾条燃尽后,再灸第2壮,一般一次灸2壮。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观察指标
3.1 McGill疼痛分级评分 参考文献[4]分为: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定,共有无、轻、中、重 4个等级;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范围在0~10分;现有痛强度(PPI)分为5个等级。3个指标评分总和为McGill疼痛分级评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3.2 腰痛JOA总评分 采用日本骨伤协会制定的下腰痛评分体系[5]评定,一共分为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4项。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3.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 治疗后腰部疼痛完全或基本消失,患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与麻木等消失为显效;②治疗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有所缓解,或患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与麻木等缓解为有效;③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以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为总有效率。
4 治疗结果
4.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4.2 2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及腰痛JOA总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及腰痛JOA总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及腰痛JOA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普针组比较,2) p<0.05。
JOA总评分8.91±1.23 2.51±0.191)2)7.98±1.64 5.19±2.71组别温针组n 45普针组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cGill评分6.55±0.57 5.68±1.181)2)6.59±0.55 6.10±0.95
5 讨论
McGill疼痛分级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VAS)、现有痛强度(PPI),这个评分系统能够更为全面地反应患者的疼痛水平。从功能受限角度来说,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只能反应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受限的情况,而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膀胱功能等重要指标都无法评价,所以我们选取了包含这四个功能的腰痛JOA总评分进行评估。通过将McGill疼痛分级评分及腰痛JOA总评分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受限水平。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多属寒湿阻滞,导致腰部经络不通而出现疼痛,病位在腰,主要与肾、肝相关。从经络来说,腰痛主要与循行于腰部正中的膀胱经及循行于侧腰部的胆经有密切联系。从选穴来说,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如肾俞、大肠俞,刚好位于腰背痛常见的部位,不仅能够取穴位的近治疗作用,疏通腰部经气,通经止痛,治疗腰痛,还具备背俞穴的功效。足三里、阳陵泉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放射痛最常见的痛点,具有疏通下肢经气的作用。因此,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疏通腰背部及下肢经气,故普针组治疗寒湿痹阻型腰痛有明显疗效。
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可有效降低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的致痛物质PLA2和炎性介质。P物质是一种分布在神经纤维内的神经肽,神经受刺激后,大量的P物质被释放,向脑部痛觉中枢传递痛觉信息,外周血中P物质含量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神经受损程度。温针灸能降低P物质的含量,达到镇痛效果[6]。当艾条燃烧后的不仅能产生热力经针身传入人体,透达深部,还能促进腰部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细胞新陈代谢的水平,从而解除局部神经根黏连及水肿[7]。温针通过艾条的燃烧能增加热能,促使经络感传效能提高,供应经穴温度升高所需能量,发挥针与灸的功效,增强针刺温经通络、化痰散瘀的作用。艾灸有着温经络通、消瘀散结、祛风散寒、补中益气等功效,应用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除了可止痛,还能彻底消除腰腿痛的风、寒、湿等病因,兼具针与灸的优势[8]。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组治疗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腰痛JOA总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的改善均优于普针组(P均<0.05),说明温针灸组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优于普针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