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社会中的礼治与法治

2018-09-03唐颖影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礼治法治转型

唐颖影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在的农村很多旧传统思想慢慢被打破被遗忘,连一些旧的习俗也被新事新办思潮替换掉。眼看着乡土社会中的传统旧俗慢慢消失,礼治也在瓦解,法治更是毫无踪影。

【关键词】乡土社会;礼治;法治;转型

读过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的读者都知道,费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此书研究的是根植于中国农村的乡下人。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乡土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的符号。书中提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正因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乡土中国的“礼”靠社会传统来维系和传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礼治不同于法律,亦有别于道德。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是主动的,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相比之下,法律是强行限制人的行为的,而道德是整个社会所支持、默认的。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有些还没有严重到会受法律的制裁,却必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即我们俗话说的良心的谴责。接着提出了在社会的快速变迁中礼治无法满足社会所需,法治就这样被提上日程。

一、礼治与法治的概念

礼治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以礼义文化和礼制文化为主要内容,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礼治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如诚信、友善、敬业等,后者如森严的等级观念、性别歧视等。礼治,被混同于旧礼教,在上世纪初倡导新文化而同旧礼教决裂时被一并抛弃差不多已经一个世纪了。在谋求建立近代法治国家时,德治、礼治都曾被当成和法治截然不相容的东西,而遭到全盘否定。其实,这既是对德治与礼治的误解,也是对法治的误解。要了解礼治的当代意义,必须正确认识礼与礼治的根本性质,礼治与德治、礼治与法治的内在联系,以及礼和礼治在维系当代各伦理性实体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礼治和德治是属于同一范畴,是根据礼仪和道德来规范所进行的一种管理。

法治是以一定标准的规则条文来进行管理。它是一个舶来词,寻遍我国现代之经、史、子、集,我们都无从找到"法治"这两个字的组合。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而人治则是根据人本身的认知水平来进行管理。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乡土社会的礼治与法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大国,乡土社会也有着传统基因,大家自觉遵守村规旧俗,主要沿袭老一辈的传统。如村里有个重大事情,必须由年长的老人出面去调解化干戈为玉帛。一个村落当礼治处于主导地位,往往彰显的就是礼治,很多事情就由礼治作为社会公认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礼治盛行法治相对就减弱,无所事事。乡土社会中人员之间和睦相处一片和谐。

相反,如果乡村礼治得不到重视,人们无视礼治的存在,社会人员中为了各自利益就会不顾乡里乡亲的情面,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端起争执闹矛盾,这样法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维系乡土社会的稳定,我们都知道,依法治村中的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虽然礼治也是乡土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但是在礼治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只有依靠法治力量才能有效规范乡土社会。依法治村中的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背后是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而礼治靠的是传统道德约定成俗的模式来维持。

礼治一旦被利益化抛于脑后,见利忘义的贪婪就会张牙舞爪四处流窜,村民为了利益相互厮杀的后果只能采用法治来协调这种利益冲突,从而达到解决矛盾的手段。如果乡土社会的礼治被传承着,村民都重视礼治沿袭着礼治,那社会矛盾就会减少。乡土社会以传统为主,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承着这种文化与习惯。礼治得到传承社会才能平衡,好的传统得以延续,礼才能够被推广普及、维持。综合上述,得出礼治的根基是传统,而传统只有在乡土社会的土壤中得到平衡。而法治,虽是舶来品,乡土社会不够开放的环境让法治受到一定的限制,法治说到底还是具有传统的力量。法治虽没有被很好彰显但它是存在的,在礼治无法解决矛盾事件时,法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涉及到的一些重大案件还是要依靠法治来解决。

三、中国乡土社会正由礼治走向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市场的多样性促成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这时,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的乡土社会已经发生变化。转型让乡土社会中的家族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结合发生变化,封闭落后被打破,人们交往范围扩大,很多成形的格局也被打破。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相继出现,礼治不能再应付时局。过去,在乡土社会,传统的礼治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占据着重要地位。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越来越重视依法治国,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现在的农村村民法治观念也逐渐提高,法治概念被老百姓接受并运用着。就目前的农村,我感觉传统的礼治正在逐渐弱化,而新崛起的法治在走进村民心里,在慢慢增强。现如今法治已经深入到农村的边边角角,经济社会人们追求的是经济的利益化,村民间有了纠纷矛盾解决不了的,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样法治适用的范围就扩大,法治强度相应提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日益渗透进公众的日常生活,网络成为越來越多的社会公众获取信息、交流心得、表达意见、提出诉求,乃至社交互动、进行社会动员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手段,人们思想再也不闭塞想法也不愚昧,大家都有法律意识,遇到难办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这就大大提高了法治的权威性。

虽然法治深入农村但因乡土社会具有特殊性,很多问题还是要面对的,法治秩序还没很好建立。法治不完善时,乡土社会的传统礼治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四、礼治和法治应并肩同步,相辅相成

目前,虽然我国的乡村正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老人、小孩留守在村里,年轻人外出或进厂,快速变迁的乡村,有序的传统秩序被打破。纯农业的乡村正向农工结合的小城镇转型发展。大力打造美丽乡村使得农村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礼治越来越不被重视,近几年不断加大了依法治国力度,我认为乡村的礼治需要也要提上日程。依法治国、依法治村不再是一个口号,当今乡土社会中法治占据了重要地位,有了法治也不能丢掉礼治。

传统乡土社会有了转型,虽万变不离其中,可是它的乡土性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长期存在的还是一些固有的传统。现在农民工进城打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农民工还是保留着本乡村的一些生活习惯。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选择法治并不合适,礼治在民俗中的优越性还是有目可睹的。如中国几千年来的孝道,发现子女对父母不尽孝道,法律可以出面调解让子女对父母尽应有的赡养义务,无法对孝顺问题做出强有力的硬性规定。而在村里遇到此类不赡养的事件,村里有名望的人或德高望重的长辈可以用礼治来对不赡养父母的子女進行教育劝导,用道德规范舆论来促使子女行使赡养权。所以,对传统习惯法、乡规民约等礼俗规则,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现在的乡土农村在逐步向现代化农村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礼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礼治作为乡土社会规范的前提。乡土社会有了礼治也必须结合国家统一的法治法规,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构建出完美的、乡土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让乡土社会的环境更美人更美。

习总书记提倡要回归传统,不能丢掉传统,老祖先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华。我们不能抛弃传统的礼治,更不能让传统的乡土淘汰。总体说来,礼治与法治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管是在传统还是当今的乡土社会中,它们都对乡村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十几亿人口,大多数是农村人口,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减少城乡差别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建设是先现今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高度关注农村问题,如:农村人口结构、环境、教育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出台了。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一环。我国从1986年开始普法,到现在是七五普法年。每年从上到下都利用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各种法,为的是让人们知法懂法会用手里的法保护自己,也减少不懂法盲目做事带来的不利后果。

对于加强法治建设而言,礼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而要使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信仰、情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人生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准则,在今日之中国,同样决不能忽视礼治。礼伴随着人从胎儿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渗透或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民间习俗、普遍性的行为方式中,它可以起到像西方许多国家宗教力量、宗教信仰那样给人们以崇高理想和终极关怀的作用。同时,礼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道德与信仰走向偏执与极端。

五、总结

综上所述,礼治优秀文化主张以教化式而非强制性的规范社会行为,法治文化则主张以强制性的手段来规范社会秩序,在维系社会秩序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统筹兼顾乡土社会的特殊性,只有礼治和法治并肩同步,让礼和礼治成为现代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得力辅弼,才能有利于改革发展大局,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才能真的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的启示[J]. 王建勋. 学术探索. 2002(06)

[2]论乡村自治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J]. 张网成. 宏观经济研究. 2009(03)

[3]一份启示性的关于乡村问题的研究结晶——读《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J]. 张皓,陆远权.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03)

[4]试述中国传统乡村自治治理的法治精神[J]. 王光良,夏言言.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9)

猜你喜欢

礼治法治转型
重法治,融礼治,构建和谐社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转型
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由礼治“嵌入”法治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性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