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医药助力贵州脱贫攻坚的法律保障研究

2018-09-03雷国伟

锋绘 2018年2期
关键词:苗医法律

雷国伟

摘要:去年颁布的《中医药》,《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促进了苗药的传承和發展,苗药是经过千百年的无数次的实践而而传承下来的,同时,也培育了许许多多医术精湛的苗医。经过一些调研发现,一些苗医有着精湛的技术,却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受到时代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执业证书。因此,结合《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和《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等对苗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族医药;苗医;法律

“民族医药(本文专指除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不可或缺的制药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实践经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隗宝。不同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自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同自然的抗争中积累了许许多多民族药材的药方,如:重楼(用于治中耳炎,毒蛇咬伤等等)有独特的效果。

1 独特的自然和悠久历史文化

1.1 独特的自然条件

贵州属于高原山地地区,超过90%的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其中,山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贵州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该地区属于亚热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不大,而且,该区域属于长江和珠江量大水系区域,是两大水系的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以及丰富水资源为民族医药的生长提供了独特而适宜的生长条件。由于贵州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资源,所以,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突出。同时,这里有驰名中外的“地道药材"32种贵州也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1.2 悠久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少数民族超过千万人。其中,苗族起源于皇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经过数次迁徙而来到贵州,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苗族人在贵州生息繁衍,时常寻找当地的植物来治疗自身的疾病,如:“据地方志载,汉医药的传人是在全面改土归流之后,而西医的传人,则是民国以后的事情,这说明当时广大的苗族地区治病全靠自己的苗医苗药”。因此,可以说,苗药起源于苗族人民的日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所以,在苗间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且,据《兴仁县志》记载:“喜居高山,常采草药,售于市,转徒不恒”等。

1.3 精湛的苗医技术

在民间流传着“百草皆药,人人会医”的美名。据《宋史》记载:“苗医将弩药的剧毒成份经特殊炮制,减去其毒性后用它来治病,这就是现在苗医著名的糖药针疗法。贵州镇宁、关岭的苗药医用此方法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等。

2 民族医药同地方经济

2.1 民族医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各个少数民族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产物。少数民族医药的各个药方是他们在世世代代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据贵州日报报道:贵州百灵集团亿元购买一个苗药秘方。该药方为无数的糖尿病患者来了了福音。而拿出该药秘方的人是安顺市平坝县的的杨国顺老人,他说:“这个,我心中无数,没有统计过。我估计至少治疗了四五千人吧。哪些治好了,不晓得。因为我勤快的时候,记一下,不勤快的时候就没有记,所以没有具体数字。”同时,苗药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5年贵州全省苗药产值突破300亿元,苗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最大的民族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当地人民的脱贫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贵州已经把民族医药的发展列人经济发展规划和助力民族地区脱贫的议程里。省政府(贵州)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印发中药产业助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7-2019年)》明确指出:“将中药产业的发展与立档建卡贫困人口充分衔接,建立切实有效的产业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全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2.2 经济发展滞后也制约着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企业或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和技术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说:“支持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药的独特作用”。今年的两会报告指出:“支持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但是,传承和创新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技术的创新靠人才。然而,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上,海拔相对较高。长期以来同外界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状态。而且。这里山地和丘陵占据很大部分,种种自然条件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一直到2012年国务院二号文件颁布之前,贵州的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全国相比,还是处于靠后的位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民间的一些医术处于失传的现状(苗药的医术文字文字记载,靠口口和代代相传)。还有一些苗医在当地很有名气,一些已经成为医疗世家,如:“贵州黄平苗医杨光利三代行医90多年,祖辈行医按五经分治。”所以,近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

3 苗医医术传承难使民间的民族医药药方面临失传的危险

3.1 苗医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

当前,许许多多苗医是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这几代人。这些苗医分布于民间,他们为当地的生病的群众解除痛苦。也让苗医传承至今。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以及是祖传下来的技术,他们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的身医学理论不是很强,等等。使他们很难用规范的医学语言把自己的医学经验系统的写下来,而《中医药管理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的实践,医术却有专长的人员,至少有两民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考核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医疗活动。而且,《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六条:“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核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有医术渊源,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或者《中医药法》实施前已经从事中医医术活动满五年的;二是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并得到患者的认可;三是由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

3.2 大多数民间的苗医技术传承难

一方面,苗族医药没有文字记载,是口口相传或言传身教(就是师傅带徒弟),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因为在传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民间)。另一方面,苗医治病所用的药物基本上是野生的,药物的成本不高,但利润也不高。因为是熟人经济。导致年轻一代人不太愿意承接父辈们的苗医技术。

3.3 民间苗医医师的合法性问题

因为一些苗医没有执业资格证,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和《中医药法》以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贵州许许多多乡镇的赶集天或者苗医的家里开药店行医。因为是时代相传(祖传)。而且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还有《中医药法》第三条第四款:国家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这本可以个民间苗医进一步施展自己医技的平台,但是他们没有医师资格证书,是不能开西医的处方药的。苗族医生熊芳丽坦言,“目前苗族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业资格问题。”。是的,民间的苗医们代代行医。也医治了无数的患者,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而且,这些苗药医师的收费也不高(药材成本低),当地的群众也比较信赖。但却面临着无证工作的尴尬。

3.4 民间医生的法律知识不足

经过调研发现多数苗医不知道有《中医药法》这部法律。有的还会问?行医还需要执业证(调研对象:赶集天摆地摊的部分苗医)。由此反应出民间的普法力度还是不够。普法速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4 进一步破除民族医疗技术传承难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正一步一步破除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障碍,而贵州也处于全面精准脱贫的攻坚期。进一步破除阻碍医疗技术传承和创新的办法或制度势在必行。

4.1 加大苗醫人员的培训力度

面对苗医医师(民间)文化不高的现状,其培训力度得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因此,建议各地区的相关行政部门(重点:县、乡一级)定期为当地的苗医举行医学理论的培训会。其次,因为中医所固有的特点。建议苗医世家的子女在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者定向培养。同时,《中医药法》第三十六条明确指出:国家加强对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而且,民间的中医(苗医),多年来在当地行医,对苗药的使用较为了解,因此,建议就近的医学院的在校生定期到相应的苗医处实习。也可以请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苗医到医学院做讲座。

4.2 加大药方的整理和记录

民间苗药技术传承难的一个原因之一是苗医技术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得进一步加大民间苗药药方的收集力度和速度。同时倡导他们的子女继承医术。

4.3

尝试制度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同时,习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次会议上说:“我们既要从精神领域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间题。”《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的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根据《贵州省发展中医药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农村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需要,组织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民族医师师承或者确有民族专长的民族医人员,进行以临床效果和工作实践为主的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允许在村卫生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但是,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的一些民族地区来说,老一辈人的文化水平毕竟有限。经过实地调查来看,多数民间苗医生没有资格证。但是他们常年行医,也受当地人的信赖,对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的疾病有着很大的作用。建议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想办法。对于医术不错而文化水平不高(即不能获得执业资格证的老苗医)的民间医生,建议特批执业资格证。资格证的可以一年一审。

4.4 加大普法力度

自从《中医药法》颁布以来,各地州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讲。但是在乡、镇和村一级的宣讲很少。建议定期在村委会或者居委会以及乡镇上宣讲以中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更多的苗医和人民群众了解中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参考文献

[1]翁泽红.“一带一路”视角下创建贵州民族医药文化交流与合作有效路径探研[J].贵州民族研究,2017,(7).

[2]范春芳.少数民族医药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研究[J].2010,(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1):15.

猜你喜欢

苗医法律
法律推理与法律一体化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思维
苗药·消痞和胃胶囊、砂连和胃胶囊防治脾胃病临床应用
基于认同视角的贵州苗族巫医治疗现状探析
中国当代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浅谈中医与苗医脉诊比较
苗医熏蒸疗法浅议
苗医关于肌肉关节痛的认识初探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