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8-09-03陈倩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5期
关键词:秦艽风湿性关节炎抗炎

陈倩倩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全身各大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具有游走性特征。本病发病急骤,患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关节红肿,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易累及心脏,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西医多采用止痛、解热、抗炎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虽能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但多为对症治疗,远期疗效欠佳,且药物毒副作用不可忽略[1]。中医在治疗痹证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遵循“整体、辨证”的治疗理念,其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观察了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均符合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患者四肢关节剧痛,遇寒症状加重;舌淡苔薄,脉弦。患者年龄20~65岁,均在近 2周内未用其他药物治疗。排除伴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长期采用激素治疗且不能停用者,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伴有精神疾病以及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治疗者。在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2~63(43.5±3.7)岁。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21~64(45.1±3.3)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079,80万IU)静脉滴注,480万IU/12 h,10~14 d为1个疗程;出院后给予苄星青霉素(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国药准字H20033291,120万IU)肌肉注射,120万IU/次,1次/月,连续2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口服并给予电针治疗,中药组方:独活、秦艽、茯苓、桑寄生各15 g,防风、牛膝、杜仲、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各12 g,肉桂心、党参各10 g,细辛、甘草各9 g。风寒型加防风10 g、羌活15 g;风热型加生石膏30 g、牡丹皮10 g、黄连5 g;风湿型加伸筋藤20 g、秦艽15 g、木瓜15 g、独活10 g;肝肾气血亏虚型加服黄芪、当归各15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电针治疗:取仰卧位,选风池、曲池、肝俞、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穴,并结合受累关节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针灸针刺以上诸穴,深度以诸穴具体部位而定,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选择患者疼痛最为严重的两处关节穴位,针柄连接电子针疗仪输出端,电流强度以舒适感为宜,留针20 min。出针后,取俯卧位,选取背部穴位,针灸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取肝俞、肾俞两处穴位,连接电子针疗仪,电流强度以舒适感为宜,留针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综合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治愈:患者受累关节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沉正常,抗“O”高者下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者受累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沉正常,抗“O”高者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好转:患者受累关节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测相关指标得到部分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②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标准,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中医症候积分。③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检测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链球菌素O(ASO)水平。④用药安全性: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血清ASO、ES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用药安全性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痛,病灶或伴有红肿、灼热感,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引发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严重病变[4-5]。目前,临床关于风湿性关节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6-7]。Okada等[8]研究发现,机体在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激活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合成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肌肉、关节等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范琳燕等[9]研究发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SO、CRP、ESR均明显升高,并认为降低 ASO、CRP、ESR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ESR和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判定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内,ESR可迅速升至90 mm/h以上,CRP也在30 mg/L以上,急性期过后(1~2个月),二者会出现缓慢降低。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虽无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记载,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将其归属为“痹证”范畴,认为本病多为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受风邪寒湿侵袭所致,患者正气不足,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侵入,经络闭塞,气血不畅而触发本病。故临床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助阳化气为治则。本研究所用组方中独活为君药,具有祛风除湿、祛寒通痹之功效。秦艽、防风、肉桂、细辛共为臣药,其中秦艽具有祛风除湿、舒经活络之功;防风与秦艽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胜湿之功;肉桂具有祛寒止痛、活血通络之功;细辛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桑寄生、牛膝、杜仲、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党参、茯苓共为佐药,其中桑寄生具有强筋健骨、除湿通络之功;牛膝具有活血化瘀、补肝强骨之功;杜仲具有强筋壮骨、补肝益肾之效;当归性温味甘,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养血之效;白芍疏肝理气、缓中止痛;川芎活血止痛,与生地黄配伍使用,可增强活血养血之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之效;茯苓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之功。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可发挥补肝益气、缓急止痛之效。诸药配伍使用,标本兼施,补疏相济,共奏祛邪扶正、补肝益气、祛寒除湿、活血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独活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且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10];秦艽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酸痛等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1];防风中含有的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解热、镇静等作用;肉桂中含有的桂皮油、桂皮醛等有效成分可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作用;细辛中含有的挥发油、华细辛等有效成分可解热、镇痛、镇静、抗炎、解痉;牛膝中含有的怀牛膝等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杜仲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并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归中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补血止痛功能;白芍中含有的白芍总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抗炎、抗惊厥、补肝益肾作用;川芎中含有的挥发油、川芎嗪等有效成分能够有效镇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党参中含有的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镇静、提高免疫力之功能,并能有效改善体内微循环[12];茯苓中含有的多醣体等有效成分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甘草中含有的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等有效成分可发挥明显的保肝解痉、抗炎止痛等作用。电针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针灸刺激和电刺激作用,能够疏通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痹阻的经络,起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电刺激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细胞营养代谢,疏导气机;电针产生的电磁场能够增加局部血量,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抑制伤害信息传导,消除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压痛、肿胀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ASO、ESR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抑制患者机体高炎性状态有关。 但是由于本次纳入研究的病例数有限,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秦艽风湿性关节炎抗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TLC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白芷、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