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研:新时代成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2018-08-31王仁彧

职教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供给侧改革

摘 要:在发展不充分中推进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充分发展、更好地服务与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更好地推动区域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成人高校必须要面对、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科研为先导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新时代对成人高校转型发展的社会诉求。积极融入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探索与科研创新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成人高校服务区域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科研实践;成人高校;供给侧改革;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王仁彧(1973-),安徽滁洲人,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科研师训处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三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探究”(编号:2017-102Z),主持人:徐文清;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课题“关于成人高校科研项目特色化推进的模式”(编号:P2017-001),主持人:王仁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5-0094-06

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发生着转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服务与推动区域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成人高校,也面临着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不断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发展不充分中推进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充分发展、更好地服务与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更好地推动区域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成人高校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学的使命在于研究与教学合一”,19世纪初德国洪堡大学创建者提出的大学理念就是为了强调大学的功能要聚焦于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对于新时代的成人高校来说,积极融入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探索与科研创新,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更好地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区域终身教育发展。然而,由于历史背景与教育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人高校科研能力整体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融入科研实践的意识与行动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人教育学刊》2017年全年转载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全年12期共全文转载了114篇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其中,来自全日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作者所撰写的文章被转载量为92篇,占全年总转载量的80.7%,而来自成人高校的作者所撰写的文章被转载量仅22篇,占全年总转载量19.3%。在这22篇被转载的文章中,来自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电视大学)作者的文章被转载了15篇,占比13.2%(其中,国家开放大学教师4篇,省级开放大学、电视大学教师11篇);而来自省级开放大学(电视大学)分校教师撰写的文章被转载量更少,仅有7篇,占比6.1%(见图1)。

尽管成人高校参与教育科研的途径与方式很多,也可能在很多方面已突显了自身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相对优势。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期刊转载的文章,可以认定选题立意、内容层次与逻辑结构等方面都是相对较高的或较规范的,其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也是相对深远且全面的。而透过成人高校教师2017年所发表的文章在《成人教育学刊》总转载量仅占五分之一的现象可以发现,成人高校在加强教师专业成长,重视科研推动实践发展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的。

一、成人高校科研实践后发劣势明显

作為肩负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的成人高校,其使命设计中的高等教育本质差异性是无法回避的,随着新时代不断赋予的更多、更新、更高的社会责任,成人高校必将在推进人类进步的合流中保持更大的历史担当。就办学历程而言,尽管成人高校会根据教育规划与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新教师,比较而言,在学校创办早期引进的教师人数依然还是较多。同样,尽管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教师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然而,在应对新时代社会赋予成人高校办学使命与社会责任不断更新的要求方面,不同时期引进的教师依然存在教育科研意识与科研参与程度的不均衡性。

(一)科研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新引进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学历与学力相对较高。在接受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高等学历教育时,已经被要求具备一定的研究素养和科研能力;他们在入职初期,学校也会对他们提出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要求,并要求他们不断强化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会对新引进的教师提出服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所以,相对而言,新引进教师的科研素养相对较高、科研能力相对较强。

而成人高校创办早期引进的教师,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学校引进教师时的关注重点往往是以学科教学能力为主、以服务学校教育管理为主。而在他们多年的具体教育实践中,也多以课程与专业教学活动为主。对于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学校提出的要求较少,教师们的参与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科研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二)科研实践动力不足

成人高校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素来以实践型、应用型为主要特征,教师们也会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把自己的职业使命定位于努力帮助学习者实现学历追求、提升学历层次,并把日常的自身重心工作致力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尽管时代的发展给成人高校提出了服务社会、提升国民素质的明确要求,但是,这种以教学任务为重的思维定势与工作惯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实践的动力不足,极易忽视教育科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意义,使得他们教育实践的思维深处并不能有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三)科研发展空间不大

多年来,成人高校秉承了作为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功能与职责的办学主体定位,使得学校的发展多被局限于学历教育领域,也会把教师们的思维视域引导聚焦在以高等学历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等方面。并把能否有效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作为学校考核教师们日常工作的重要甚至全部考核依据。而对于学校的转型发展、服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时代要求,以及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空间,往往都很难被有效拓展,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甚至限制了成人高校教师的科研发展空间。

二、成人高校科研瓶颈的制约因素分析

纵观成人高校及其教师科研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影响学校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制约要素,可以从外在的客观因素与内在的主观因素两个维度予以思考。

(一)客观原因

影响成人高校科研发展的外在客观因素,主要涉及到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教师的科研实践与科研载体等不同的维度。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科研任务不明确。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形成的新的高等教育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以理论型学历教育为主,以文凭补偿为显著特点,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成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国发[1987]5号)指出,“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把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统一简称为“高职高专教育”。

可以看出,不论是当时的国家政策,还是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都是以强化为实现社会既定的学历继续教育目标而设计,这种强烈的实践追求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忽视,更不用说要把教育科研列入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社会责任的核心地位。这也是成人高等教育与成人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对于科研要求不明确的一种体现。

2.科研实践不丰富。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需求异常强烈的时代背景为成人高校的创设提供了原生动力,也极大地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阶段成人高校教育研讨活动多以学历教育教学、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为主,其他领域的教育服务实践并未构成成人高校的工作重心。而随着1999年起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更是逐年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使得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空间呈逐渐缩小的态势,教师们从事学历教育研究的空间也将随之缩小,也必然使得教师们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变得更加不丰富。

3.科研载体不全面。相对而言,成人高校依然有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是较强的,也愿意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而现实中他们却面临着科研实践探索与科研成果转化乏力的困境,以及可供融入的科研载体与科研平台也相对不足。由于成人高校受其自身的社会职能影响,其办学定位往往也仅限于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多以能否开展学历教育为主。因此,校内缺乏科研交流机制、科研调研机制、科研辐射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科研载体的有效运行,使得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或限制。缺乏科研团队协作的“单兵作战”,往往无法形成科研智慧的碰撞,也会制约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1]。

(二)主观原因

影响成人高校科研发展的内在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到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追求、科研动力等不同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科研意识不清晰。由于在成人高校发展的早期阶段,大规模的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已经成为压在学校教师肩上的重要责任,并保持了多年的超强度工作状态。使得在成人高校内部,难免有部分教师主观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重视专业教学、轻视教育科研,重视学历教育探究、轻视非学历教育研究等现象。对于成人高校教师而言,盡管这些主观意识对其职业生涯早期的负作用未必会及时显现,但是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身科研潜能的挖掘,科研功底的培育,也限制了学校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2.科研追求不强烈。成人高校转型发展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成人高校不断提供丰富且全面的社会服务的一种努力。然而,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各类组织的社会期盼,既需要学校的自身努力和探索,还需要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能有效意识到学校对转型发展的执着态度、社会对学校服务功能增强的殷切期盼,可能还有极少数教师依然存在着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不全面、追求不强烈、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他们的科研追求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予以激发和提升。

3.科研动力不充足。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实践,既是成人高校转型发展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与方式。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更需要广大成人高校教师积极构思、努力探究。相对来说,大多数教师对于自身专业成长都会赋予积极的期待,但也存在着极少数教师由于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不强、个体专业成长理念不清等因素所导致的科研动力不足的现象,这些都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

三、新时代成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诉求

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经济学意义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使得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各要素间实现配置最优化,从而不断提升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其实质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的视角出发推进结构调整,矫正各要素间配置的扭曲现象,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供给侧,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2]。就教育学意义而言,可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为,在强调教育供给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对教育供给结构加以开源疏流,在确保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下实现各类教育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数量与质量,从而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201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各省、市(地)可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以及社区科普学校等教育机构要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随着新时代我国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的逐步确立,成人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诉求也将越来越高。

1.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需不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成人高校的关注往往都聚焦于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成人高校的办学定位正是基于这种社会政策的关注视角予以确立的,也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效促进了社会与个体的共同进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与发展格局的不断调整,成人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也需要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区域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需求的整体发展趋缓、从业人员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等诉求,都对以区域社会与行业结构为发展基础、以提供适应性与多样性教育为特点的成人高校发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呼声。这些需求侧变革不仅对成人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也迫切需要成人高校能以全局的视野、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理论探究,以理性的思维完善自身的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积极顺应新时代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2.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需不断更新。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服务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由此带动的教育发展与经济振兴。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成人高校始终追求着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数量倍增与经济推动,并以此作为成人高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成人高校对区域社会发展与人口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却相对不足,而这正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赋予成人高校的新使命。因此,坚持以成人高校科研发展为引领、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动力,推动成人高校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不断更新,不仅是成人高校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成人高校促进参与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路径。

3.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需不断调整。与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的完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更新相对应,成人高校也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以此推动成人高校自身的转型发展。原先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办学模式,不仅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新诉求,而且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区域终身学习需求。成人高校需要强化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究多元化的成人教育内容,以满足区域各类人群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需求。同时,成人高校需要大力增强实践探索的推动力量,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成人教育实践,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形式,以增强区域终身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师资队伍与管理體制需不断优化。成人高校积极探索与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以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为视角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明确的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清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可以为新时代成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而在此过程中,成人高校还需要积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调整与管理体制改革,这将涉及到办学定位与社会功能的有效落实、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科学推进,也必将成为成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成人高校需要通过开展广泛调研与理性分析,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3]。从而推动师资队伍与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确保成人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四、促进成人高校科研发展的对策与动力

教育部等九部门201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要求新时期成人高校的办学使命要紧密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对成人高校的期待。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4]。这些要求必将内化为学校的转型发展要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追求,而且,二者还将会相辅相成,互为动力。因此,成人高校应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内功、增强自身科研能力。通过不断加强教师科研实践,努力提升服务与指导社区教育与社区实践发展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这也必将成为促进成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

(一)多途径加大社会发展对成人高校诉求的宣传力度

学校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关注与支持,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努力与配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个体自我认知的不断升华,以内在需求动力驱使教师不断获取个体发展动能;而且也需要环境的不断激励与激发,以外在诉求活力驱使教师不断融入社会服务实践。作为承载教师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的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广泛宣传社会发展对成人高校、对教师的吁求与期盼。要加强科研工作顶层设计,把握主攻方向,强化需求引导[5]。学校需要帮助教师积极构建全面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探寻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社会诉求的理解、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成人高校必将肩负起以融入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实现多元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并以此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与积极的思维导向,从而更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多渠道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实践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实践,成人高校不仅要加大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还要建立多渠道科研探索途径,以利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兴趣视角、不同追求目标的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和实践。也就是说,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究的途径,从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改革、管理创新、能力探究、领域拓展等多方向引导教师融入科研实践,从而不断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工作激情。还可以以对接上级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引导教师拓展研究视野、扩展科研视角、提升科研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成人高校还可以以融入区域社会发展为关注点,通过主动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区域社会实践,提升教师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层级。

(三)多方式推进科研交流机制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动力与科研水平,提升教育科研的社会影响力与服务社会需求的综合实力,成人高校还可以多方式开展教育科研交流及成果展示活动,以利于更好地培育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促进教育科研服务社会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创设科研交流机制,成人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教师科研交流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讨、社会调研、过程展示与成果转化等多种活动,为教师的科研发展与学校教育科研实践搭建交流平台。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辐射效应与推进功能平台,包括申报各级各类评奖活动、开展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区域推广活动、协助教师扩大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辐射途径,以此激发教师融入科研的内生动力、形成学校教育科研的综合实力。

(四)多角度健全成人高校的科研激励制度

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为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激励。科研的终极目标在于以教师为主体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精神再现[6]。为此,学校一方面需要开展对教师参与科研实践的思想指引、激发教师的科研潜能与动力,以此提升教师参与科研实践的活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制度、形成教育科研的保障机制,以此提升教师融入教育科研的价值认同与社会评价。为进一步加强科研激励,成人高校可以对科研成果按相关级别予以精神与物质激励,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量及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把教师科研实践与科研成效作为教师工作量的组成部分,并予以适度、配套完善绩效工资奖惩标准。学校还可以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设立教育科研管理专项基金并形成制度化工作模式。通过不断完善教育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教育科研激励制度,以此激发教师的科研自信心、学校的科研推动力、区域的科研影响力。

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社會对成人高校的诉求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等发展特点,这是新时代发展对成人高校赋予的新使命,也需要成人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加以予以思索与探究,形成更加规范的科学结论与实践引领。

2016年1月,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就提出,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既是对作为服务区域终身教育、推动区域社会发展的成人高校赋予了新的社会责任与服务使命,也是对每一位成人高校教师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明确要求。在2018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这些社会需求侧的改革既对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社会诉求,也必将推动成人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发展。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以科研促进工作转型、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需求,将是成人高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与重要途径,也是成人高校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魏先龙.智慧科研:内涵特征与体系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80-84.

[2]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0.

[3]张莉.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15-16.

[4]兰春.异化与回归: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应然之径[J].职教论坛,2016(33):38-41.

[5]王晓华.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及效率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6):8-11.

[6]姚艳秋.教学与科研:“鱼”与“熊掌”的兼得要领[J].现代教育管理,2016(5):97-102.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成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供给侧改革
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对成人高校并入技工院校实践的探讨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浅议同等学力在报名考试中的界定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