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草畜立体种养生态复合模式探讨

2018-08-31李翔宏于徐根徐桂花戴正煌甘兴华刘水华黄栋胡文亭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330046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鲜草草畜饲草

李翔宏,于徐根,徐桂花,戴正煌,甘兴华,刘水华,黄栋,胡文亭(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 南昌 330046)

林下草地立体种养生态复合是促进南方林业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南方林地面积占比较大,大面积的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退耕还林地、经济果木林地等,大多因单一的经营利用模式,没有最充分发挥生态或经济效益[1]。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养殖粪污不仅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还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林草畜立体生态复合,正是伴随着对林地的生态经济效益要求的提高和保证林业、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来的[2~3]。本文通过对多个林草畜生产基地试验监测,优化与集成了具有长江中下游红壤地区典型的林草畜生态复合模式,为南方发展林草畜生态有机复合提供参考。

1 试验基地概况

高安市村前镇的高安裕丰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基地一,下同):基地有稀疏马尾松林133.3 hm2、果树和油茶等34.7 hm2,有撂荒农田、库渠低洼地等林外草地6.7 hm2,另有旱地41.3 hm2。整体地形为平原丘陵,地势平坦。疏林草地和撂荒农田草地用作母牛及架子牛的放牧场地;旱地用于种植高产人工牧草进行补饲。

乐平市洪岩镇大坑村的乐平市正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基地二,下同):基地有季节性水库滩涂地200 hm2(地上种植有稀疏杨树)、山林66.7 hm2、果园(杨梅、油茶、板栗)46.7 hm2,另有旱地20 hm2、稻田13.3 hm2。水库滩涂地秋季补播多花黑麦草,供12月~5月季节性放牧;稀疏林下草地5~11月用作母牛及架子牛的放牧场地;旱地和稻田用作人工牧草地。

修水县竹坪乡羽岭村的九江大业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基地三,下同):基地有山地面积345.3 hm2,养殖区占地面积124 hm2,另养殖栏舍周边有近13.3 hm2撂荒山区冷浆农田和旱地。山林地主要用于山羊放牧,周边农田和旱地种植补饲用各类人工牧草。

江西省崇义县横水镇密溪村的江西崇义天伍山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基地四,下同):基地有高山林地800 hm2,另有旱地2 hm2。高山林地主要用于林下放牧藏香猪,自有旱地用于种植红薯、南瓜藤等叶菜类人工牧草进行补饲。

乐安县岭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 (基地五,下同):基地有山林地133.3 hm2,养殖栏舍周边有旱地6.67 hm2,水面0.67 hm2。山林地用于放养杂交野猪,旱地用于种植红薯、玉米等饲草料进行补饲。

2 林草畜生态复合模式构建

林草畜生态复合模式构建重点包括 “草”和“畜”两个方面:一是林下草地培育;二是补饲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三是林下草地放牧养殖家畜与管理;四是林下草地休牧轮牧管理。即通过对林下草地进行适度放牧利用,实现林草畜有机结合和立体生态复合生产经营,促进林草畜的可持续发展。

2.1林下草地培育

采取除杂灌、松土、施肥、补播(栽)等农艺措施,加强对稀疏林下草地的管护,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促进饲草植物的生长繁育。

2.1.1 野生牧草培育。野生牧草培育重点是地面处理与施肥,主要包括除杂灌、浅翻松耙以及施肥。稀疏林下草地除草本植物外,还生长有一些毒害杂灌木,用挖机进行清除。对林木近地面的枝条用电锯进行锯割整枝,并及时清理掉地面的杂灌枝条。对坡度较大的地块进行适度降坡,一些深沟进行填埋,并用农具对林下草地紧实的地块浅翻松耙,进行粗平整。以上处理既有利于野生牧草萌发与生长,还有利于牲畜放牧管理。清杂松土后,草地植被盖度小的地块有条件的可施有机肥1~2 t/666.7 m2或复合肥5~10 kg/666.7 m2。根据地块上牧草长势情况,可在春季雨天追施尿素8kg/666.7 m2,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野生牧草快速生长。

2.1.2 人工牧草补播(栽)。在野生牧草培育的基础上,为增加稀疏林下草地盖度和草产量,以便更好的放牧利用,须对清杂松土施肥后裸露地块补播(栽)。可选择春播(移栽)和秋播。

春播(移栽)在3月下旬至5月份上旬进行。草种子可选用狗牙根、百喜草、宽叶雀稗、多花木兰、截叶胡枝子等,采用单播或混播方式,方法以撒播为主。单播时禾本科用种量为30~45kg/hm2,豆科用种量为15~22.5kg/hm2;两个或多个品种混播时,各品种播量为单播时的60%左右。播后浅覆土盖种;春栽草种苗有桂牧1号象草、矮象草、紫色象草等多年生高产牧草,栽种量根据林木的疏密程度而定,种苗用量一般为200~500株/667 m2。

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选择土壤墒情较好的时间进行,以解决大部分野生牧草在冬季枯黄,草地生物产量明显降低的问题。秋播草种可选用一些冷季型草种,如白三叶、多花黑麦草、燕麦等,采用单播或混播方式,方法以撒播为主。单播时禾本科用种量为30~45 kg/hm2,豆科用种量为15~22.5 kg/hm2;两个或多个品种混播播量为单播时各品种播量的60%左右。播后浅覆土盖种。

补播(栽)后应对草地进行禁牧,确保幼苗不遭受家畜及人为踩踏,以利于草地培育。

2.2补饲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

补饲用高产人工牧草地建植是利用基地不同的土地资源(旱地、空闲地或稻田等),选择优良人工牧草进行高产栽培,生产优质青饲草料,用于弥补林下草地放牧牲畜每日饲草采食量的不足,确保放养牲畜青饲料的供给,满足放牧家畜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根据5个试验点林草地的实际情况和养畜规模对饲草利用的需要,在每个基地内配套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地用于补饲,满足牲畜营养物质的需求。

2.2.1 草地建植。主要包括施肥、土地平整、播种(移栽)。整地前施足基肥,每亩可施用牛粪肥2~5 t或复合肥35 kg。采用机械耕翻整地为主,全垦,坡度大的地块要适当降坡。整地要做到深耕、整细、耙平,为牧草播种出苗、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春播品种于4月中旬到5月进行,秋播品种于9~10月,部分可延迟到11月中下旬。多年生桂牧1号象草种植按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育苗栽;一年生和越年生牧草采用种子进行播种,撒播或条播,并覆土盖种2~3cm。多年生桂牧1号象草种苗用量1 000~1 200棵/666.7 m2、红薯苗用量约3 000株/666.7m2;其他品种播种量为:甜高粱2~2.5 kg/666.7 m2、高丹草 2~2.5 kg/666.7m2、青饲玉米 5~6 kg/666.7 m2、 多花黑麦草 2.5~3 kg/666.7 m2、 燕麦 4~5 kg/666.7 m2。

2.2.2 田间管理。播种后要加强监测管理,特别要注意出苗情况,并防止家畜对幼苗的损害,对漏播和出苗率低的地段及时进行补播或补苗;杂草危害严重时,要进行中耕除杂。对土地贫瘠地段出苗后及时施用速效氮肥,可亩施尿素3~5 kg;干旱天气,有条件要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特别是能进行沼液浇灌的地块要使用沼液灌溉,以满足高产牧草生长对水肥的需要,实现牧草高产要求。

2.3林下草地放牧家畜与管理

2.3.1 稀疏林下草地养牛。林下草地改良培育后即可放牧利用,推行草畜配套,根据天然草地或人工补饲草地产草量,确定架子牛和母牛放牧饲养量。经多年天然草地监测表明[4],稀疏林下天然草地生长盛期平均鲜草亩产量约320 kg,全年鲜草平均亩产量约500 kg,按1个黄牛单位每年采食鲜草10 000~15 000kg 计, 需要 1.13~1.67 hm2天然草地供其放牧利用。经过培育后的草地载畜能力还可大大提高。宜在放牧地搭建简易栏舍,便于杂交母牛及牛犊躲避风雨及夜间休息。

2.3.2 林下草地养羊。为确保羊群每天按时返回栏舍,要对羊群进行循序渐进式的驯练,白天放养,晚上找回,反复驯练1~2周,然后放养。驯养员要对山羊进行跟踪观察,对其吃料、休息、精神状态、长膘等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及时掌握山羊的生长、疾病等情况。在放养区挑选合适的地点,建立固定的投喂地点,适当放置料、水槽,选择固定的时间,统一的口令信息,使放养羊吃料喝水形成条件反射,适应放养管理。

2.3.3 林下草地养猪。宜在放养区挑选建立固定的投喂地点,适当放置料、水槽,选择固定的时间,统一的口令信息,将准备放养的猪集中到放养林地的一个场地进行循序渐进式的驯练,使放养猪吃料喝水形成条件反射,白天放养,晚上找回,反复驯练2~5周,适应放养管理,然后放养。驯养员要跟踪观察放养猪的吃料、休息、精神状态、长膘等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及时掌握放养猪的生长、疾病等情况,并根据大小情况及时合理分群,便于掌握放养猪的生长情况,让放养猪都能吃上料,均匀生长,及时出栏上市。林下放养密度对猪的得病率有着密切关系,要合理确定林下放养密度,防止或减少疫病的发生。

2.4休牧轮牧制度

南方各类生态系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演替性很强,要通过合理的休牧轮牧,确保林下草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为此,在放牧利用的同时,土壤墒情差、草地生产力低的草地,要根据草地的放牧程度采取休牧轮牧制度,以保证草地草本植物得到修养生息,确保草地饲草产量。稀疏林下草地经培育后,放养牛羊群时轮牧的标准是放牧强度控制在70%~80%水平,既可保证林下草地利用率,又可防止草地杂灌生长而引起退化。划区轮牧应充分利用地形和沟渠等自然屏障,必要处做好围栏建设。放养猪密度应较低,如果猪群数量较大,可结合条件允许的实际情况,分区轮牧,以便林草地休养生息,保证放养环境中叶菜类饲草植被的生长。

2.5林草畜生态复合模式效益

2.5.1 草地生产

(1)林下草地增产表现

通过在3个试验点稀疏林下草地的科学培育,按照《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经两年多监测表明,草地改良培育后,草层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明显提高,其中草地植被盖度最低达到72.1%,最高为95.6%,同比增长8%~12%;草群平均高度最低56cm,最高达68.5㎝,同比增长6%~15%;鲜草产量最低为 560.6 kg/667 m2,最高达 622.7㎏/667 m2,同比增长40%~55%,其中可食鲜草产量最低558.6 kg/667 m2,最高为 617.7kg/667 m2,同比增长 43%~58%。详见表1、图1。

表1 草地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

图1 草地植被盖度、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同比增长情况

(2)补饲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效果

通过在五个基地的生产试验,共建植优质人工草地24 hm2,其中:基地一在旱地中种植多年生牧草桂牧1号象草+越年生多花黑麦草6.67 hm2;基地二在旱地和稻田种植多年生牧草桂牧1号象草3.33 hm2,一年生“高丹草+多花黑麦草”轮种饲料地2.67 hm2;基地三利用农田和旱地种植多年生桂牧1号象草、一年生高丹草和越年生多花黑麦草等各类人工牧草2.67 hm2;基地四在旱地种植红薯、南瓜藤等叶菜类饲草料2 hm2;基地五在旱地种植红薯、玉米等饲草料6.67 hm2。经两年对基地高产人工饲草地的监测,各类人工牧草地生产表现情况良好,为林草畜立体种养模式的开发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各类人工草地鲜草产量见表2。

表2 各类人工饲草地鲜草产量 kg/667 m2

2.5.2 家畜放牧养殖效益。2015~2017年,根据对5个立体种养生产基地放牧家畜调查监测和效益测算,林下草地放牧养殖母牛,繁殖率达到80%以上,可实现三年两胎,产犊成活率达100%,平均每头母牛饲养效益为4 077.5元,优质杂交母牛效益达到5 800元/头;林下草地养羊,每只母羊每年产羊羔3只(公母各1.5只)计算,三只羔羊育成后售价为3 900元,总饲养成本1 920元,每只母羊(种羊)利润达1 980元;林下放养猪,藏香猪每头利润达350元以上,本地杂交野猪每头利润达500~600元,分割销售利润还会更高。由此可见,林下放牧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6林草畜生态复合模式优化配置与集成

2.6.1 稀疏林-草-牛立体生态复合模式。林-草-牛立体生态复合,要求林分郁闭度0.6以下,一般多为稀疏林下草地环境,以地势较低的丘陵岗地稀疏阔叶林下草地、丘陵疏林草地等为好,林下有丰富的优质禾本科草资源,同时对林间或林下草地进行培育,另外,要配套人工牧草种植补饲,按1头杂交母牛对应133.4 m2人工优质高产饲草种植地,以解决母牛哺乳期、小牛断乳期及放牧草地缺草期等关健时期青饲料的补给;养殖场地根据实际需要可用篱笆、铁丝网进行围栏,或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隔离,以便放牧管理;其主要是以架子牛、母牛为养殖对象,实行舍饲和林下草地放养相结合,达到草畜配套。如基地一利用稀疏林下草地140 hm2放养120余头西杂母牛和架子牛,配套种植桂牧1号象草、多花黑麦草等高产牧草6.67 hm2;基地二利用库区林间秋季套种多花黑麦草与春夏季在疏林间、草山草坡放牧形成转场组合轮牧模式,常年放养250~400头西杂母牛和架子牛,配套林外草地种植桂牧1号象草、高丹草、多花黑麦草等高产人工牧草,秋冬枯草季节进行适当补饲(鲜草和青贮草)。丰草季节可加工青贮、备用。

2.6.2 林-草-羊立体生态复合模式。林-草-羊立体生态复合,一般对林地环境要求不高,各种密林、稀疏林地环境下均可放牧,但以地势低矮、土壤肥沃、墒情好的稀疏林为好,可适当对条件好的林下草地进行培育,并配套建植一定面积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用于补饲;山羊采食能力强,山林中多数草本植物、灌木甚至一些木本植物均可采食,因此,要根据林地面积和林下野草、灌木资源的丰富程度,确定合理的饲养山羊群数量,防止羊群过密对林木的破坏,同时养殖场地根据实际需要可用篱笆、铁丝网进行围栏,以便放牧管理;林下养羊,各类山羊均可作为养殖对象。如基地三利用山林地124 hm2放养各类山羊1 000余只,羊群采食林间野草、树叶、杂灌等;在林外草地种植各类象草、高丹草、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等高产人工牧草,根据放养山羊的不同阶段、枯草季节和养殖的规模情况进行补饲,以满足山羊饲草的不足和营养物质需要。丰草季节可加工青贮、备用。

2.6.3 林-草-猪散养+日粮补饲模式

林下养猪一般在天然林、阔叶林、经果林等林木郁闭度较好的林木环境条件下进行,该模式可充分利用林地面积大的资源优势,根据可利用林地面积合理确定猪的养殖密度。此模式可克服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缓解紧张的养殖建设用地,生产出天然优质的猪肉,是一项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一般情况下,该模式所有品种猪都可以林下养殖,但考虑到品种以及肉质等因素,仍以体型适中,耐粗饲,觅食力强,抗逆性好但生长期也相对较长(约1年以上)的地方品种或适宜野外放养的品种为宜。养殖方式为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放养密度应较低,在利用林下草地放养的同时,仍需配套种植一定优质的叶菜类人工草地。同时,根据野外采食情况,补饲市场销售商用饲料。如基地四在800 hm2林地放养了2 000多头藏香猪,基地五在133.3 hm2山林地放养了1 000多头本地杂交野猪。养殖场地根据实际用篱笆、铁丝网等进行围栏,方便分区放养和管理。

3 小结

3.1通过对林下草地采取清杂、松土、施肥、补播等各种农艺技术措施,科学的开展林下草地培育和管理,草地植被盖度同比增长8%~12%,草群平均高度同比增长6%~15%,鲜草产量同比增长40%~55%,其中可食鲜草产量同比增长43%~58%,草地增产效果显著,载畜量明显提高,林下养畜有机生态,养殖效益十分显著。

3.2林下立体种养生态复合模式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林、草、畜三者各自特点情况,对牛羊等草食畜特别是放养牛而言,由于牲畜个体较大,对饲草生物量需求量也大,放养时必须尽可能的选择稀疏林下草地,并且饲草资源要丰富,同时要开展草地培育和管理,有效提高草地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增加生物产量,提高林下草地载畜量;林下放养野猪要尽可能选择郁闭度较好的林木环境条件下进行,以放养用林地面积大、放养密度低为好。林下草地立体种养还应配套建植一定规模的补饲用高产人工饲草地,满足其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3.3在林下采取“野生牧草培育+人工牧草补播+草畜配套”立体生态复合种养,科学构建“林-草-牛”、“林-草-羊”、“林-草-猪”三种优化放养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进行立体生态生产经营,使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生物间相互依存,结合程度高,不仅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饲草植物等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林草地综合效益,还能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促进林业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猜你喜欢

鲜草草畜饲草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一只羊的结局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