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传承巴山茅山歌之意义

2018-08-30刘珊珊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意义

刘珊珊

摘要:巴山茅山歌是大巴山区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古老歌谣,于诗于歌浑为一体,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婉转抒情、唱词朴实无华、旋律清新流畅、演唱技巧独特、地方色彩浓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四川省将巴山茅山歌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名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巴山茅山歌 传承 保护 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27-02

一、巴山茅山歌的产生

巴山茅山歌产生并流传于千里巴山,主要分布在巴山,辐射川东北,属川北山歌范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八千年历史。早在远古时代的巴蜀就有茅山歌的踪迹,历史典故都有记载,巴山茅山歌的产生,与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巴山脉山峦重叠、峡谷幽深、山高路陡、道路崎岖,人们生活分散,看似很近,实则很远,人与人之间交流十分困难。正所谓这山望那山,两眼都望穿,要想到那山,今年到明年,真实地阐释了两山之间的距离。为了沟通信息方便,聪慧的巴山人便利用山歌传递信息,逐渐山歌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互通信息的必备工具。长此以往,交往更为深的情感彼此拉近,更为融洽,于是劳作时嬉戏、逗乐,休息时挑逗、插浑。平时的喜、怒、哀、乐均可由山歌传递,依此抒发内心情感,还可为劳累减压。由于山歌交流快捷,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山茅山歌在大巴山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屋团座转、山间地角,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茅山歌,山区受到交通的制约,青年男女爱的信息,情的表达除了媒妁之言,也只有靠山歌传递,以歌为媒,以歌求爱以歌传情。巴山人深处深山老林,一生与山为伴,开眼望去,遍地苍柏、漫山茅草,然而这正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理想之所,也是他们情歌对唱的天然场地。巴山茅山歌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

二、巴山茅山歌的特点及内容

巴山茅山歌内容广泛,涵盖面极宽,现归纳如下:第一,歌唱大自然,如“太阳出来了”“月亮出来了”“风,雨,雷,电,大树,花草等”。如: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第二,歌唱劳动,如“背二哥”“石口号子”“媷秧歌”“锣鼓草”等,如:大田薅秧人又多,不知情郎是哪个,我的情郎我认得,花花荷包万字格。第三,歌唱生活,如“尖尖山头三斗平,包谷洋芋涨死人,要想吃干饭罗,万不能咧万不能”等。第四,心灵呐喊:那时劳动人民处于最底层,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如:“穷人插把刀,租税重,利息高,穷人面前三条路,投井,上吊,坐监牢”等。第五,歌唱爱情,如:“太阳出来照白岩,今天上山去砍柴,我在路上等着你,只望情郎早些来”,还有“十想”“十爱”等。

山歌虽然内容众多,但涉及爱情方面占茅山歌的主要部分。巴山茅山歌特点有四。一是比兴选物独特,别开生面。如:下蛋鸡母脸儿红,娼妇婆娘大不同,走路好像风柳,一对眼睛像灯笼。二是唱词独特,每首歌大多是七字一句,共四句,又叫四句子山歌,五言极少,比喻恰当。郎也白来妹也白,郎是星来妹是月。天晴同你一起亮,天阴同你一起黑。三是衬字衬句独特,在歌声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向即及时来”唱道“太阳落坡”(花二扇儿煽)四山黄(红花对牡丹)送情郎(绣球花儿圆)。四是从调式上看,是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徽,羽,宫调式和羽调式最多。

巴山茅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男女对唱、领唱、齐唱或众人齐唱。独唱大多是自娱自乐或是嬉戏,挑逗取乐;对唱是男女传递信息或传递情意也有触景生意触景生情即兴演唱;领唱与齐唱大多是集体劳作时休息时演唱。

巴山茅山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川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男子耕田耙地,插秧打谷,女子挑水做饭,织布纳鞋,他们在林间、山野、田间地头、沟壑、房前屋后等地传唱。用歌声传递信息,用歌声传递喜乐,用歌声传递情意。这标志着巴山儿女的灵气与聪慧,衬托出巴山人的勤劳、朴实、勇敢、诚恳与坚韧的精神品质。

三、巴山茅山歌的深远影响

巴山茅山歌与莲花山情歌、布衣族的浪哨歌、纳西族的玉龙山情歌并称为全国四大特色情歌。它由巴山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口头即兴之作,构思及其巧妙,大多为青年男女传情达意,表达真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泼、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意境含蓄优美。

巴山茅山歌历史悠久,早可追溯到武王付纣《左轉》并有记载史。唐朝刘禹锡有竹枝词为证“栽秧薅草鸣锣鼓,男男女女满山坡,背上儿放阴凉地,男叫歌来女接歌”。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薅秧歌为据。“大田薅秧人又多,不知情郎是哪个,我的情郎我认得,花花荷包方字格。”等等,举不胜数。

巴山茅山歌内容及其丰富,与巴山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产生早于文字和乐谱,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创作出来的产物。它融歌、诗、乐、舞于一体,是人们情感、理想、愿望的表达。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相传至今,生命力极强,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山人历史的依据,是记录社会发展的典籍,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载体。它真实的反映了巴山儿女的灵气与聪慧,也体现了巴山人的勤劳、勇敢、朴实、诚恳于坚韧的精神品质。

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劳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体劳作形式已成过去,巴山茅山歌正以历史最快速度失去生产、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能演唱茅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传人高度濒危。为了这一艺术瑰宝不致失传,几十年来,民间艺人、专家教授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巴山茅山歌进行挖掘、收集、整理给予及时的挽救,效果卓越。

巴山茅山歌至五十年代搬上了历史的舞台,南江茅山歌《犀牛望月》唱进了中南海,通江茅山歌《豆芽葱蒜叶》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金奖,由此走出国门展现在世界人的面前。2013年“心连心”艺术团赴巴中演出,巴山茅山歌以新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了深情演绎。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文艺演出中,通江群众艺术团的演出的《豆芽葱蒜叶》深获好评。2013年10月成都新会展西博会“四川巴中巴食巴适”品牌绿色生态品牌推介会上,巴山茅山歌再次亮相,引起空前的轰动。由此可见,巴山茅山歌生命力强盛,有较强的影响力。

四、保护、传承巴山茅山歌的意义

巴山茅山歌是川北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情色彩、内容表达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歌之一,它生动地反映了巴山人民几千年来的生活状况、生产状况、精神特质和情感世界。它体现了大巴山区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社会历史、风俗礼仪及道德规范代代相传数千年的传承功能,承载着巴山人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巴山茅山歌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大多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它体现了巴山儿女的灵气与聪慧,印记了巴山人的勤劳与朴实,衬托了巴山儿女的坚韧与勇敢。它是巴山人在长期的劳作、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并一代代传承至今,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巴山茅山歌是巴山人民世代传承,与广大劳动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历史的见证,是十分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蕴含有大巴山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是巴山人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巴山茅山歌之所以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巴山茅山歌真实的见证了巴山人数千年的历史,记载了数千年巴山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它还是社会发展的典籍,是研究巴山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载体,更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山茅山歌,已失去了生产、生存的空间和土壤,面临高度濒危失传,加强保护巴山人民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瑰宝,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茅山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结语

巴山茅山歌是巴山人千百来年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巴山勞动人民的精神食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保护、传承巴山茅山歌是历史赋予使命和责任,要承担责任、完成使命,就必须了解、明白保护、传承巴山茅山歌的意义,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好的弘扬、保护、传承、发展这一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秀明.巴山茅山歌演唱技巧[J].歌海,2015,(05).

[2]杨永平.川北民歌艺术特征分析[J].黄河之声,2014,(04).

[3]翟枝贵.川北民歌(元坝区文史资料第四辑)[Z].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

[4]高泽.茅山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