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音乐评论的特征分析

2018-08-30刘建文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特征

刘建文

摘要:舒曼在音乐评论领域创造出个性化的评论形式以及评论风格,其音乐评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舒曼鲜明的评论个性可以概括为对历史的敏感性以及对政论批评的针对性,在评论中总是透露着真情实感,辩证的态度非常公正客观,文学性以及诗意是非常强烈的。舒曼创造了大卫同盟这一虚拟的组织,作为评论的代言人,将性格迥异的诸多诸多人物运用到评论中,辩论表达音乐思想。本文探讨的就是舒曼在音乐评论中表现出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舒曼音乐 评论 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8)09-0001-02

舒曼是德国作曲家,另外的一个身份就是音乐评论家,在19世纪舒曼是浪漫主义风格音乐的代表,在音乐评论上舒曼体现出非常特色的艺术个性,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民主进步性以及创新精神。在当时舒曼的音乐评论推动着浪漫主义的进步,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位音乐家。舒曼在评论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舒曼本人有着非常深厚的音乐修养以及文学修养,因此被人们称为音乐文学家,舒曼的评论往往带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特点。

一、舒曼音乐评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的音乐巨匠,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因此一提到舒曼人们想到的就是这是一名作曲家,但其实舒曼在音乐评论界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在19世纪欧洲进入到一个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方诸多的行业创立了自己的杂志。当时舒曼非常不幸手指受伤,这就意味着本身作为钢琴演奏家的舒曼,需要转移到音乐的理论研究上来,从事一系列的评论活动。当舒曼刚刚进入到音乐评论界的时候,不断与友人交流着音乐方面的思想。随着自身知名度不断提升,也是为了满足音乐发展的诸多需求,接手了《音乐通报》。舒曼将其改成《新音乐报》,从此全面开展了音乐评论方面的事业,在几十年不断分否中,舒曼已经从成为音乐评论界的一位骁勇的骑士。舒曼不断对音乐风格、理论、音乐家等各方面进行评论,评价的言语非常中肯,在音乐界以及人们的心中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即便是在今天很多言论以及文章依旧是历久弥新,成为浪漫主义音乐不可缺少的研究材料。

二、舒曼音乐评论的表现形式

(一)运用虚拟的批评空间

舒曼创造了大卫同盟充当自己的代言人,对自身的音乐思想实施了生动的表现,这样的评论方式,取得的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大卫同盟这个名字是从《旧约圣经》中得到的灵感,其中有一位善于歌唱与战斗的大卫王,舒曼表示这是非常神秘同时只存在与创始人脑海的一个组织。这个虚拟的精神团体,其实也是一个浪漫主义层面的精神同盟。在舒曼的心里大卫同盟是因循守旧的艺术家组成的团体,除了舒思凯等少数人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其他的盟友都只是生活在舒曼的脑海中。

舒曼在音乐评论方面还借鉴了霍夫曼的短篇小说模仿手法,虚拟的同盟在聚会中探讨音乐,同对话的方式从事音乐评论。在1831年舒曼发表了《肖邦作品第二号》这篇评论作品,是结合莫扎特的《唐璜》歌曲创作出来的钢琴管弦乐变奏曲,在作品中舒曼进行了灵活对比,将静态的乐谱以及音乐过程转变为动态的画面,并演变成戏剧舞台。《唐璜》中的各类人物走上舞台装扮着自己的角色,这篇文章将那个时代规矩刻板的评论演变成戏剧,让人们产生了关于音乐的思考。舒曼在其中交代了地点,同时加上用的是第一人称作为目击者,虚拟的场景却是显得非常真实,给人一种非常强的可信度。

(二)运用性格迥异的人物进行辩证

在同盟中舒曼借鉴了保尔的《青年时代》里有一对性格完全不同的孪生兄弟原型,塑造出弗罗列斯坦以及埃塞比乌斯两个角色,带有着完全相对的艺术气质,成为大卫同盟中的两个主要任人物。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其实代表的正是舒曼孤僻而又热情的双重性格,也表现出舒曼的诸多观点。舒曼的评论反映的是他本人的辩证思想。通常弗罗列斯坦代表的是对作品进行严厉批评的角色,会酣畅淋漓表达自己的赞赏以及批评,立场是非常公正的,不会有任何顾忌。而埃塞比乌斯则是不同,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品的构思,在言辞上非常委婉,有着充满感情色彩的感觉。另外就是拉罗总是会将二人的看法折中,从长辈的角度发表一些警句言论,在言辞中哲理性非常足。舒曼运用了别出心裁的对话形式,在音乐评论中将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任务对话来体现,很多时候是对作品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做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是通过不同的人物对音乐作品做出公允评价,启发读者进行自行判断,这是舒曼运用到的手法。

三、舒曼音乐评论的特征

(一)哲学性

舒曼早年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是法律,对哲学思想非常了解,他的哲学思想丰富了其之后的音乐评论。

首先是辩证思维。在舒曼的意识中,音乐创作也是带有两面性的,因此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要从两个角度来开展。例如舒曼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先建议肖邦不必在作品上进行署名,因为在作品上已经表现出非常鲜明的技法以及风格,完全可以让听众分辨出是谁的作品,表现出对肖邦创作的充分肯定。此外舒曼也委婉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以肖邦的能力,在音乐的体裁上可以做出突破,让音乐创作更加多元化。肖邦在看到舒曼的评论后明确表示了认同,其实若不是肖邦英年早逝,在音乐体裁上一定会做出突破。

其次就是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把握。面对各类形式的音乐创新,舒曼提出要联系理论以及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用实践对理论进行检验。舒曼对标题音乐是非常支持的,认为给音乐加上适当的标题可以让听众更好地欣赏以及理解,但是在一段时间后舒曼发现诸多的作品标题变得很长,从原本的一个简单的词语,逐渐转变成一段话。这种标题过于详细,是影响听众会音乐的联想,降低音乐作品本身的吸引力,为此舒曼亲身示范,对自身钢琴套取中的诸多标题做出了修改。其实舒曼早年的专业学习带给其诸多的哲学思想,对舒曼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音乐评论中的哲学思想完美诠释这种风格。

(二)文学性

舒曼是出生在一个出版商家庭,阅读量非常庞大,甚至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创作出散文集,后来有发表了一些诗歌集。在进入到音乐评论的领域后,舒曼也发挥出了自己的文化功底。首先就是提倡音乐适当借鉴文学,在舒曼的眼中音乐有很多与文学比较相似的地方,在文学方面音乐创作可以得到诸多的启发。例如在对钢琴套曲进行评论时曾认为,可以将钢琴套曲看成是一个完整作品,就像是诗歌集一样,虽然每个作品有着独立的名称,但是依旧是一个整体。舒曼以自己创作的《童年情境》为示范,虽然每个曲目有着不同的名字,但是都是描述童年,童年是这部作品的连接点。这一评论发出,诸多的作曲家调整了钢琴套曲的内容,让钢琴套曲更加统一完整。此外舒曼在音乐评论中善于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在音乐评论中,需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但是多数的音乐术语其实是枯燥的,读者往往看不到,但是舒曼并没有受到这种限制,而是在将专业论述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让文章具备更强的可读性。

(三)丰富性

舒曼评论的形式非常丰富,首先是书信的形式。舒曼曾经在评论作品中引入了自己与爱人的书信往来,依据谈论内容的区别,分成了不同的音乐评论系列,同时保留着二人对情感以及生活的感悟,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交流,读起来无伤大雅,但是可以满足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舒曼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得到拉近。其次是对话形式,也就是“大卫同盟”这个虚拟的组织,经常会让舒曼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作品评论,实际上就是舒曼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放在了不同的人物身上,其实诸多的读者询问关于这些对话人物的真实身份,可见舒曼对人物的的运用非常成功。最后是故事形式,舒曼曾开辟了《克莱斯勒偶遇记》连载小说专栏,就是用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多维性

所谓多维性,就是舒曼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个话题进行评论,例如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等。不同的角度下对话题的评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让评论作品的思想性以及内容都得到了丰富。

四、结语

总之,舒曼在评论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以及特点,体现出舒曼独特的音乐素养以及文学素养。在音乐评论上,舒曼不局限于以往的模式,而是善于借鉴各方面的创作形式,并将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及思想理念融入到音乐评论中。

参考文献:

[1]靳靓慧.音乐评论的多元化与音乐评论家的社会责任——评《李凌音乐评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127.

[2]张红玉,罗淑娟.音乐文化价值的艺术传承——评《音乐审美与音乐文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04):131.

[3]李晶.音乐评论中被“遗忘”的角落——以钢琴音乐会的类型与曲目设计为例[J].人民音乐,2017,(05):32-35.

[4]王若西.中西方音樂批评辨析——读《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有感[J].歌海,2016,(05):120-122+130.

猜你喜欢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白马是不是马
图表
识别模型特征顺利解三角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