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探赜
2018-08-29赵伟
赵伟
摘 要:科学设置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高效互动的历史课堂,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要注重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要做到:导入新课——“新”“实”结合,激趣设疑;情境创设——真实开放,诱发认知;课程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升华情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教学;激趣设疑;高效利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9-0077-02
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学校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科学设置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高效互动的历史课堂,已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而改革课堂教学已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对注重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导入新课——“新”“实”结合,激趣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由潜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历史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包括联系旧知、创设情境、幽默激趣、情感激发、设置悬念等。而导入新课使用的材料更是丰富多样,诸如历史图片、音像视频、名人名言、成语典故、诗词对联、谜语漫画、歌曲歌谣、乡土史料、时事要闻,等等。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要灵活多变。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的课堂导入应该做到活泼有趣,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还要切合教材内容,简洁明快,不能牵强附会、形散神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迈进电气时代”一课,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播放富兰克林发现和收集雷电过程的短片,然后设计问题:电的发现、收集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这一导入设计看似简单,却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领略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智慧和艰难历程。既创设了教学情境,又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还能弥补教材文字和图片资料较少的缺陷;既达到了激趣设疑的导课目的,又符合历史学科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要求,将“新”和“实”紧密结合起来,起到了“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情境创设——真实开放,诱发认知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情景情境、实践情境和问题情境。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把“双刃剑”,好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而不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适得其反。从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历史教学情境创设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生活味”浓,“学科味”淡。情境创设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低龄化的倾向,把学科教学演变成生活常识课、游戏课。第二,有活动,无体验。情境创设脱离教学目标和学生生活实际,花哨跑题,课堂看似热闹,但没有体验与反思,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形式,轻实质。有些教师“冥思苦想”“别出心裁”地创设情境,往往会导致问题的设计过易或过难,不能发挥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情境具有真实性。第三,开放、合作、和谐统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思维的碰撞实现互动生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近代宁沪游”的情境:某人从南京乘火车或轮船来到上海,看到街上的海报、照相馆和电影院,以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情境,还有给朋友打电话或发电报、浏览《申报》的情节。教师可根据这一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了解近代交通、文化生活、通讯、传媒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感受历史进程。这一情境创设依据课标,立足学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在深刻领会和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面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生活情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直观、真实、有趣、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课程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就历史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以及大量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能使相对枯燥的历史教学变得鲜活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因信息量的扩大而提升。然而,有的历史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存在为“迎合”而“整合”,变“人灌”为“电灌”的现象。他们认为信息量越大越好,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越多越好,课件越漂亮越好,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不分主次,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之外。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却成了多媒体信息的播放场,偏离了教学方向,违背了教学的实质。学生只顾看,来不及思考,内心体验和感悟不深,难以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势必会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师生互动的作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要求教师在课件制作时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准确选用素材,做到合理运用、简洁高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步辇图》为典型史料,设计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第一,松赞干布为何要和唐朝联姻?第二,唐太宗为什么会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第三,你能想象并描述《步辇图》所描绘的场景吗?第四,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了哪些嫁妆?第五,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带来了哪些变化?第六,文成公主出嫁后,唐与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这一系列探究问题趣味性和生成性兼具,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课程资源的运用简洁而有实效,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生成性课堂。
课程资源选材失当会影响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判断,甚至会出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迷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国民革命运动”一课时,有的教师讲述“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在课件中展示的图片不当,导致学生对史实的误读。实际上,教师在这里应该使用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痛恨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多媒体教学具有放大镜的功能,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都会被放大,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升华情感
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联系历史与现实,鉴往知来是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必然诉求。
联系现实拓展延伸是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但不是固化的规则,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是水到渠成,适时、适当、适度,切不能生搬硬套、漫无边际地联系、挖掘。拓展延伸要取决于教學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水到渠成,不可过度挖掘,不着边际。片面地强调教学设计的创新,生拉硬拽地进行情感渗透和史实反思,会导致历史知识教学的弱化,最终只是“光鲜亮丽的肤浅”。此外,拓展延伸教学还要注意立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方向,情感的升华也不能无限制地“拔高”,偏离教学内容的史实依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教师可以“九一八”纪念碑为话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事变的认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应该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而不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去处理中日关系。情感目标在课时内容、单元内容和板块内容方面是有区别的,是总分关系,某一课时的教学不必也不可能将单元和学习板块的情感目标全面容纳其中。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没有止境,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没有终点。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而坚持以“遗憾”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会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会更加扎实、科学。
参考文献:
[1]李锦云.基于艺术性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2(09).
[2]冯红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4(09).
[3]杨利芳.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奚铭.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9).